近年来的观测研究表明,地球气候的“健康水平”正在下降。同时,气候变化与人类生理活动、心理健康状况都有着密切关系。本期报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气象服务首席朱定真从“气候应该是什么样”“地球气候的体检报告”“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三个方面深入...[详细] 时间:2022-05-11 08:37 标签:朱定真气候变化生态建设气象灾害健康生活
2021年,国务院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提出计划到2025年,实现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5%,到2035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25%的目标。本期报告,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人文学院李大光教授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详细] 时间:2022-05-10 11:00 标签:李大光科学素质科学方法科学技术教育国际对比
1945年10月24日,在美国旧金山签订的《联合国宪章》生效,标志联合国正式成立。作为一个由全世界193个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联合国在促进世界安全与和平、经济与社会发展、人权保障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期报告,中国联合国协会前副会长兼总干事张小安从联合国的...[详细] 时间:2022-05-06 14:27 标签:张小安联合国国际组织中国参与全球治理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如何维护全球化和世界秩序大转型状态下的中国国家安全利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并指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本期报告,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马克思...[详细] 时间:2022-04-26 15:04 标签:刘颖总体国家安全观国家安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该如何处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又该如何参与全球治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李志永教授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球治理的重要论述为抓手,分别解答了我们参与全球治理过程中的身份问题、目的问题和路径问题,为我们深刻解读...[详细] 时间:2022-02-28 18:40 标签:李志永习近平外交思想全球治理观身份问题路径问题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场变局不限于一时一事、一国一域,而是深刻而宏阔的时代之变。时代之变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在这一背景下,如何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清华大学“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史志钦教...[详细] 时间:2022-02-25 08:42 标签:史志钦“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北京冬奥会传递出当下全球需要的乐观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开阔开朗的胸襟气度,以及对人类文明的崇尚和发扬。本期报告,中国人民大学金元浦教授从北京冬奥会人文遗产、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实践、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中国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的新融合等七个方面,分析北...[详细] 时间:2022-02-21 13:30 标签:金元浦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绿色办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人类社会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智慧,从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高度,创造性地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多次写入联合国、上海合...[详细] 时间:2021-12-24 14:08 标签:宋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人类命运共同体新时代外交
国际开发银行是国际金融治理的重要内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中国致力于实体经济发展,这与国际开发银行提供基础设施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一致。本期报告,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高杰英教授基于国际开发银行建设视角,从国际治理历史演变、国际金融治理变革困境分析、中国在...[详细] 时间:2021-09-28 09:20 标签:高杰英国际金融治理中国实践中国理念实体经济
当前,全球的权力结构正在发生一系列变迁,可以说,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赵瑞琦,从明道、树势、抓时、优术四方面,为我们具体讲解了中国如何在新形势下应对国际舆论的挑战这一问题。[详细] 时间:2021-08-31 18:03 标签:赵瑞琦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舆论挑战新形势
近年来,中国与中亚国家在政治、经济、外交上日益紧密。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向西开放的第一站,发展好与中亚国家的关系,对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西北地区的安全与稳定非常重要。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中亚与高加索研究室研究员吴宏伟深入介绍了中亚各国的基本概...[详细] 时间:2020-11-19 13:19 标签:吴宏伟一带一路中亚外交国际
北京中轴线的形成体现了中国传统的世界观。北京中轴线申报世界遗产是发掘、认识、阐释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项目,有助于向世界展示中国文明的辉煌成就。本期内容中,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吕舟从1976年召开于肯尼亚的第一届《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公约》缔约国大会开始讲起,说明了...[详细] 时间:2020-07-20 10:48 标签:吕舟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世界文化遗产
目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引起各国关注,得到全球认同,成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国际共识。“人类命运共同体”也已成为一个全球“热词”。本次报告的主讲人长城文化学者董耀会从一个很巧妙的意象和角度,即“长城内外”、长城文化,...[详细] 时间:2020-07-08 15:15 标签:董耀会长城内外长城文化人类命运共同体
近年来,中国不仅向世界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在实践中通过“一带一路”、南南合作以及其他对发展中国家的帮助,切实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贺文萍从习近平主席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相关论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中国特色大...[详细] 时间:2020-04-30 14:04 标签:贺文萍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球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种场合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合作实践取得巨大成效,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实现全球共同发展繁荣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本期报告中,外交学院战略与和平研究中心苏浩主任从如何认识当前国际形势...[详细] 时间:2020-04-15 13:25 标签:苏浩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外交国际形势新型国际关系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六年多来,成绩斐然,硕果累累,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广泛参与的国际合作平台和普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六廊六路多国多港”合作格局基本形成。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岳西宽教授围绕“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具体实践、“一带一路”...[详细] 时间:2019-12-31 15:10 标签:岳西宽“一带一路”六廊六路多国多港对外开放
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为了唤起人类共同的美好记忆,继续加大亚欧大陆与太平洋、印度洋相关国家之间的文明交流与经济联系,推动人类社会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可以说,“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提供给世界的全球化中国版本。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李曦辉教授从文化维度...[详细] 时间:2019-11-07 13:21 标签:李曦辉一带一路文化维度地区维度地缘政治维度
当今世界正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大国战略博弈全面加剧,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深度调整,人类文明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层出不穷,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正中作的专题辅导报告,对于我们深刻认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丰富内涵,...[详细] 时间:2019-10-30 09:16 标签:许正中世界格局全球治理中国方案
经过近六年的发展,在“一带一路”倡议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背景下,“一带一路”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作出了巨大贡献。北京化工大学蔡中华教授从解读高质量发展阶段以及“一带一路”知识产权事业的环境现状、成就、挑战与未来展望五个方面出发,回顾并展望了“一带...[详细] 时间:2019-08-22 16:27 标签:蔡中华知识产权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国际形势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是中国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领导人在清晰把握国际政治格局的情况下,从容不迫下的一步好棋,是中国外交的一次华丽转身。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岳西宽教授从“中国发展成为世界巨人”、“一带一路”倡议与“六廊六路多国多港”及其战略意义三个方面出发,深...[详细] 时间:2019-06-19 16:39 标签:岳西宽一带一路中国发展外交六廊六路多国多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