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社会> 正文

科学发展,惠及人民――北京市“十一五”规划解读(5)

第三个问题,关于规划的主要内容和政策措施。

“十一五”规划对未来五年全市发展的主要任务、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进行了明确安排,反映了市委、市政府的施政方针和政策意图。规划的主要内容大致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

第一,在经济发展上,强调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具体来讲,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

一是要立足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来促进发展。规划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就是走高端产业发展之路,进一步按照首都功能定位,按照我们资源优势特点调整经济结构。具体方向是按照国务院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批复要求,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适度发展制造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最终的目标是基本形成跟首都资源特点和功能要求相匹配、相协调的产业结构。未来五年提出的预期目标是第三产业的比重要争取达到72%左右。对现代服务业,规划有一个基本的观点,就是要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和体现外向服务功能的服务业,如金融、文化创意、旅游会展、现代物流、商务服务等。知识密集比较好理解,因为我们有资源优势。外向服务功能怎么理解呢?是体现这个城市在区域中、国内市场上,乃至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分析一下我们这些年第三产业的发展,尽管比重很高,发展也很快,但是在产业构成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或者是说潜在的矛盾,就是面向区外的服务水平比较低。我们可以对比一下上海。上海现在的服务业比重不如北京高,但上海服务业有几个功能定位,如金融、航运、贸易等,不只是服务于上海市,还服务于长三角,甚至服务于国际市场。相比较而言,北京服务业很发达,但具有外向服务功能的行业领域相对比较少,服务于国内国际市场的功能相对比较弱。

文化创意产业的提出,是市委市政府基于首都城市功能定位和资源特点做出的重大决策,是把握现在国际上产业发展变革的新趋势做出的重大决策。规划中提出的文化创意产业,这个概念和很多研究所讲的创意型产业基本是一致的,涵盖了文化产品的创造、媒体,包括建筑设计,甚至消费时尚等很多领域,其核心强调利用智力资源、智力要素来实现发展。当然,这个行业领域跟我们过去习惯的统计产业门类划分不那么吻合,对于下一步怎么来开展统计,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从现在来看,要实现它的很好的发展,最主要的一靠完善体制机制,推进改革。没有改革,文化创意产业现在所拥有的资源优势,所拥有的经济潜力很难释放出来。二要靠法治,因为文化创意产业市场的开发,核心要靠知识产权保护。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北京在这方面的优势是无与伦比的,如果在体制环境、法治环境、社会氛围上能够有很大的改进,我相信北京文化产业将会有很大的发展。

现代制造业重点发展六大支柱产业,包括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石化新材料、生物医药和都市型工业。这些领域既符合首都功能要求,我们也有基础。还有农业,对京郊农业从发展方向看,今后主要的不是看中它的经济功能,而是要更注重开发其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单纯从经济角度看,北京的种粮成本很高,在市场没有竞争力,因此要发展精品。举一个例子,平谷的大桃,过去一般的桃到市场上也就几块钱一斤,现在桃上刻上寿字、福字,以定单的方式来做,一个就卖几十元、上百元,一下子升值很多,附加值就不一样了。加快推进产业优化升级,一方面要促进符合首都资源特点和功能要求的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又要推动不符合要求的产业淘汰转移,特别是高消耗、高污染的这样一些产业,以实施首钢搬迁为契机来推动这类行业的调整转移。

二是立足经济布局的合理化来促进发展。去年市委市政府发了一个关于区县功能定位的意见,将全市划分为四类功能区域: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这次“十一五”规划按照四类区域划分的要求,进一步提出四类区域不同发展方向。比如核心区将来着重发展金融、旅游这样的现代服务业,对于一般商业设施、房地产开发要严格地限制,也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功能向外转移。功能拓展区要着重发展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新区要配合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加快它的产业发展和为生产生活配套的服务业发展,来服务于新城。这些年,我们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城镇开发的速度和产业发展的速度不协调,结果造成了很多所谓的睡城、卧城,由此带来一系列的矛盾,一方面生活环境、生活条件不配套,另一方面给城市交通带来很大压力,因为就业地跟居住地分离,必然形成潮汐式的流动。现在意识到城市开发不仅仅要注重城市建设,更要注重产业的协调配套。对生态涵养区,规划提出了很重要的想法,就是要使生态涵养发展区特别是一些生态特别脆弱的区域成为不受打扰的区域,不能乱搞开发,要为北京的蓝天服务,为贡献良好的生活环境服务。相应的,在政策机制上也要进行调整。现在为什么各个区县都愿意搞开发、上项目?跟地方的实际利益有关。有了项目,财政收入就会增加,有了财政收入就能办很多事情,所以都愿意上项目,特别是产业项目。如果财税机制、政策机制、利益机制没有理顺的话,必然会形成那样的结果。机制决定行为。所以,落实功能定位关键是机制。引导产业合理布局还有一个重要方面是建设六大高端功能区,同时发展一批专业集聚区,这是适应产业集群发展趋势和提高规模效应要求提出的,包括中关村、亦庄、空港、CBD、金融街等。六个区域未来五年在全市经济中的比重将从目前的20%左右提高到40%左右,将成为带动全市发展的增长极。

三是立足资源的节约利用来促进发展。现阶段强调发展循环经济,核心要从资源节约入手,从我们能够做的入手,对不可再生的资源要提高它的利用效率,对可再生的资源要尽可能多的利用,这是基本方向。发展循环经济最重要的一个措施,就是要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最简单的一个例子,现在饭馆大量使用一次性筷子,这是对我们森林资源、木材资源的很大浪费。改变这种状况,就得靠政策、法规去引导,毕竟是市场的行为,不可能说政府下一道命令就能解决。

四是立足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来促进发展。核心就是提高我们的技术竞争力,提高非成本竞争力。一般来讲,在国际市场上一个产业、一种产品、一个企业,竞争力无非两类,一类是成本竞争力,就是价格低廉,我卖得比较便宜我就有竞争力;还有一个竞争力叫非成本竞争力,就是靠技术,靠服务,靠品牌,这方面恰恰是我们的弱项。我们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产品基本都是靠价格低廉获得的,这种竞争优势能保持多久呢?有专家做过分析,认为这些年出口规模扩大得很快,但是付出的代价是环境的污染,是资源的过度消耗。从长远看,只有自主创新,真正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品牌,才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有真正的发言权和持久的竞争力。

第二,在社会发展上强调要扩展社会公共服务,加强社会和谐建设。

提供社会公共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责,是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维护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扩展社会公共服务,就是要着眼于解决城乡不均等、区域配置不平衡这样一些问题,加强投入,改善机制,促进服务的均等享有。当然,这不可能是五年内就解决的,但必须朝这个方向来做。首先要进一步健全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对于教育,“十一五”规划的总体考虑是调整结构,更加重视对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的支持,同时积极调整高等教育的结构。再就是医疗,总体方向是向基层延伸,解决老百姓的实际需求。规划提出了很多具体目标,比如说,要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到“十一五”规划期末使社区卫生服务站广覆盖,包括农村,使老百姓看病能够比较方便,逐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文化体育,一方面要搞好重大项目建设,增强首都文化中心的功能,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改善基层文化体育设施,让老百姓精神生活能够更丰富。社会公共安全,“十一五”期间将以奥运为契机,重点完善社会治安防范体系,健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增强安全防护能力。

责任编辑:刘晓楠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