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旬报二则*

财经旬报二则*

(一九五○年一月二十二日、二月一日)

    兹将一旬财经要事报告如下:
    一、根据各方报告,现全国脱产人员已突破九百万而增至九百四十二万,计华东二百七十五万,华中二百四十万,西南一百九十万,西北一百零二万,华北八十万,东北五十五万。新增加人员,均需于一月份起付钱。后勤会议决定提高军费标准,每人每年需超过四千斤小米[58],只此一项,全国每年即增加支出十一亿斤小米。估计解放台湾、海南岛、西藏之后,全国脱产人数将突破一千万。解放台湾、海南岛等渡海作战费,将不下二十亿斤小米。依此推算,今年预算中必须增加七十一亿斤小米(增加一百万人需四十亿斤,渡海作战费需二十亿斤,提高军费标准需十一亿斤)。目前人民十分贫困,如此浩大之费用,如完全靠银行透支,过量发行票子,必将造成严重后果。故须预筹收入,方能应付。我们的对策:
    (甲)在税务、公粮[25]会议中已拟定力争增收五十亿斤,
    计西南公粮多收二十亿斤,全国税款多收三十亿斤。退一步言,至少需增收四十亿斤。
    (乙)清理仓库增收十五亿斤,其中一部可出卖,一部可代替向外订货。据中财委[11]派赴上海清仓人员报告,现在仓存物资是很多的,如不及早清理,将被无计划调动、取用而浪费掉。
    (丙)上述九百四十二万人系各方估计数字,其中必有相当大的人数属于多估或虚报。我们希望在核实人数中能核减(不是裁人)二三十万以至五十万人,即可少开支十亿以至二十亿斤小米。
    (丁)提倡节约,减少办公杂支等费用,计五亿斤小米。此着很重要,数量虽不大,但可转移风气。
    上述四项办法,必须党政军民,党内党外,大家共同努力。为了实现这些要求,拟于二月召开的全国财政会议[64]上,组织清理仓库及核实编制、厉行节约两个委员会,以陈云、薄一波[53]分任主任。
    二、由于财政支出增大,钞票发行及物价情况如下:去年十一月底物价平稳时,发行总数近二万亿元[2],十二月增发一万亿元;今年一月份已开出支票一万三四千亿元,至十九日实支近一万亿元。以此计算,五十天中,共增发钞票一倍多。截至目前止,发行累计数为四万一千亿元。因此,在物价上反映,十二月上涨百分之十;以十二月底为基期至一月十九日止,全国物价平均上涨百分之三十。上涨指数在地区上及物品种类上很不平衡。上海粮食涨百分之八十,纱布[5)仅涨百分之二十余。华中粮布随沪略涨。华北则粮布均稳,仅因上海涨得过多,故主动略提。华南、西南的物价远低于其他地区。此种情况说明,上海存粮太少,是目前一大弱点。估计十二月底上海存粮一亿五千万斤,一月十九日止除商粮上市出卖外,存粮卖出六千万斤,上海贸易公司现存粮九千万斤。由于苏南、浙江公粮尚未集中调运,游资[80]专向粮食冲击,居民见涨价而多买,我上海贸易公司固存粮少而心虚,不敢在市上大抛,因此粮价过分突出,粮贵纱贱,有去年七八月物价大波动[74]之势,不过差度较小。这一状况是不利于上海工厂生产的。为了对付粮贵纱贱及游资只集中冲击一点,我今年在纱布与粮食上必须同时增厚实力,因此除了购买外棉计划不变外,必须增购外米四亿斤,连原计划广东购外米二亿斤,共六亿斤。购米外汇之来源,一部分利用粤境存留之港币,其余则须中贸部[48]统筹。沪粮应急的办法,先调用沪宁、沪杭两线公粮,同时抓紧华中、东北向上海运粮,力争改变粮贵纱贱状况。
    昨日止公债款只实收一千万分[56],交款者职工居多,工商界尚属少数。京市公债已派到各业,津市月底亦可派到各业,沪市或更迟。全国工商界对认购公债一般是表面拥护,内心不舒服。职工是积极的,但个别工厂亦有少数先进分子强制落后分子的现象,已电各地注意防止和纠正。从上述情况看,一月下旬及旧历年关(二月十六日)前不会有大量公债现款收入,而二月上半月开支及发行将增加,以此估计,自今起至旧  历年关,全国物价平均指数还有可能上涨百分之三十。
    三、征收公粮情况。华南、西南仅开始布置,华北已完成,华中之豫鄂湘赣、华东之鲁皖苏亦可于一月底完成。公粮负担,华北、西北普遍比华东、华中重,但华东、华中地主普遍叫苦,要求提早土改,因为许多地方的农民实际上少缴甚至不缴租,而地主之公粮负担则不能减少。中央已令各地在公粮任务基本完成后,对若干确有困难的地主,可予补救。华东、华中均已复电准备如此做。放在眼前的大问题,是采取什么办法,克服因地权不定而来的春耕上的危机,即地主无兴趣,农民不下肥。此项大事,正会同有关部门收集意见,研究对策。
    四、自一月九日以恩来同志名义令原国民党驻港机关保护资产、听候接收后,各该机关与我驻港人员及华南分局陆续在接洽中。华南分局已组成一专门委员会,以冀朝鼎[81]为主任,明日率有关人员去穗,找港有关机关主次管理人员到穗接洽,拟暂委原主次管理人员维持,视我与英方外交进展情况,听候中央命令再作安排。
    五、各工商部门专业会议后,深感技术人员之数量不够与分布不当。鞍山、本溪钢铁产量占全国百分之八十,但技师只占全国百分之二十五;关内钢铁产量占百分之二十,但技师占全国百分之七十五。煤、电工业也以东北为多,但技师也是关内多东北少。为此,必须下令调整,打破本位主义。同时东北方面必须提高技师工资,适当安置技师的职务。伪满时代[82],东北工业中绝大多数是日本技师,中国技师甚少。日本投降后,日籍技师大体上都撤退了,从今后恢复工业的远景看来,技术人员必大感不足。因此,中财委已组成专门委员会,计算出今后几年需要技术人员的数量,再与教育部商定今后各大学工科与文科的招生数字和比例。

  兹将一旬财经要事报告如下:
    一、各部门、各机关的高级干部对目前财政困难和解决办法不甚了解。例如,开的预算太大,在恢复经济和建设计划中,不分先后和轻重缓急,什么都想干。军队干部则因前线生活常难保证而埋怨,说"既很穷,为什么养九百多万人"。地方干部则说"公粮、税收任务太重"。个别余粮省份的干部说"公粮不宜调往大城市",要求留在本省。所有这些,都有一面的道理,但从全局看来,是不可能的,也是不恰当的。他们不了解财经状况的重要原因,是我们未向他们作报告。因此,我们拟采取"通气"办法,以后每旬、每半月或一月,发通报一次,报道财经要闻,使军队和地方的领导人员知道财经情况,以便交换意见,统一看法,共同克服困难。
    二、自人民币发行以来,到目前为止,共发四万一千亿元。每月发行的新钞票,依当时的物价计算,总值是二百一十四亿斤小米。这四万一千亿元钞票,因为贬值,现在只值四十九亿斤小米。即是说,通货贬值中,人民损失了一百六十五亿斤小米,等于抗战前银洋[18]八亿二千五百万元。为时只有一年即损失这么多,是一个极大的数字。这是人民生活水平降低的一个具体材料。这样下去,人民将很难支持。
    三、去年夏秋冬,军政人员大增,但是征粮未到时间,新解放区税款又收得少而慢,加之自去年十二月全国财粮税收统一[83]后,到今年二月这三个月,因为要先保证下面开支,才能将粮、税统收上来,因而支出与发行更多。这样做是必要的,但只能限于这三个月,不能再延长。否则,粮、税都在省、县之手,中央只出不进,金融物价必然发生大乱。粮、税由中央统收(地方税[68]划归地方一部分),首先保证野战军[34]的供给。至于中央和各大行政区[17]的直属部队所需,省以下的地方经费,即令迟发半月一月,也决不致饿死人。三月份实行粮、税及财政基本统筹,在解放不久的地区,是有困难的。但提早实行的困难小,为害小;如继续不统一则困难大,为害大。为此,各大行政区于我军已经到达的一切县市,必须抽出人员于二月底以前建立国库,以后逐日或三五日将税款解库。人民银行为建库的主要负责机关。各库附于分行或县政府内,保证三月初以后税款入库。此事势在必行,已列为二月财政会议的主题,各大行政区须立即准备。
    四、现在问题的中心是,多收税少发钞票,还是少收税多发钞票?路子只有这两条。少收必得多发,想少发必得多收,不是多收便要多发,此外别无出路。有人要求少收,而又要物价稳,这办不到。收税和发钞这两者比较,在可能限度内,多收一点税,比多发钞票,为害较小。这样做,工商业负担虽稍重,但物价平稳,对正当的工商业有好处。反之,物价波动大,任何人也不愿拿出钱去经营工业,资金都囤积在物资上,或放在家中不用,劳动者也跟着没有活干了。这样,势必造成资金和劳动力的浪费,使生产受到严重影响。有人说,"温和的"物价上涨,是可以刺激生产的,这种说法我们认为是不妥当的。物价的波动,只能打击生产,使经济停滞。这是后退的办法。少发行多收税,负担是重了一些,但物价平稳,经济逐渐发展,则不失为一种前进的办法。
    五、粮食、纱布是市场的主要物资,我掌握多少,即是控制市场力量之大小。游资突击的重点,是沪京津三地,其突击的物种是粮、布。游资是狡猾的,常常先攻或仅攻一地一物(例如此次上海之米)。今年华东、华北缺粮三十亿斤,虽已规定各区调运,但应看到粮食危机比纱布更大。因此,沪京津须常有应付游资冲击的粮、布。为了应付春节后"红盘"[84]涨风和由农产品交易落冷而来的市场筹码[21]剩余现象,必须对粮、布两项预有措施。军政所需单衣布不能一次拨出,两套单衣只能分期缝制。目前京津存粗粮三亿五千万斤(需要四亿斤),细粮一亿余斤。上海存粮大少,不到一亿斤。据华东财委一月二十六日电,在旧历年前只能由苏皖浙公粮中运到一亿斤。华东是新区,公粮迟收,确有困难,但无论如何必须设法于旧历年关前后,力争上海粮食公司存米达到四亿斤。来路有二:一是苏皖浙的公粮,这是主力;二是东北、华中、西南拨华东的稻米。拨粮地区要不断加工赶运,华东则应派人接运。今后必须保证在秋粮上市前,上海、京津两点除日常出售外,各常囤四亿斤。其办法: (甲)华东公粮只能用作口粮,不能随便移作经费开支。 (乙)由华东全年不断用大力从华中、西南接运粮食。 (丙)中贸部购外米四亿斤济沪。
  六、公债京津已经派到各业,上海、华中尚无报告。上海工商界似持观望。依目前金融状况看,除西南外,各大城市必须于二月十六日前将公债在各业各户派完,争取二月下旬将公债款收起一部分,三月基本收齐。
  
  *这是陈云同志起草的,以他和薄一波同志的名义向中共中央的报告。
  注释:见《陈云文选》第二卷注释。

责任编辑:总编室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