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农业是头等大事*

发展农业是头等大事*

(一九五一年五月十六日)

  中国已经耕种的土地,据旧政府的统计,约为十四亿五千万亩。抗战前粮食的最高年产量,不包括豆类,是二千七百多亿斤。一九四九年粮食总产量下降到二千一百多亿斤,去年回升到二千四百多亿斤。我国的农业生产,总的说来还没有达到战前的水平。东北、华北的老解放区,因为进行了土地改革〔131〕,并鼓励农民组织合作互助,改良农业技术,提倡选种,兴办水利,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有少数地方已经超过了战前的水平,一部分地方已经达到了战前的水平,还有一部分地方也已接近战前的水平。在新解放区一般的都低于战前的水平,这是因为十二年的战争〔27〕,加上国民党的重重盘剥,把水利破坏了,牲口损失了很多。
  现在提高农业产量的关键,就是在新解放区完成土地改革〔85〕。只有进行土地改革,才能大大鼓励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这几年的经验来看,农民分得了土地以后,舍不得穿,舍不得吃,尽一切力量投资到生产里头去。农民有了牲口,有了水车,再加上劳动互助,生产就发展了。这是第一。
  第二,防止水旱灾害。要增加农业生产,必须做好这件事。去年全国被水淹了五千万亩到七千万亩地。如果每年只淹这么多,不发生其他灾害的话,一般说还算是丰年。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水灾可能每年都会有,在预算里头每年都要列上一笔救灾经费。现在我们在水利上花的钱并不少,已经花了一亿五千万块光洋〔18〕,但还是治标的多,治本的少。对已有的水利设施每年都要修修补补,不修补就挡不住水灾。水在农业里头非常重要,现在我们指挥不了,以后要积极地做治本工作。当然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够做好的,但是一定要做,非做不可,要长期地来做。因为如果每年淹掉五千万亩地,就至少要损失五千万石粮食,这是一个很大的数量。据估算,全国水量平均起来并不多,还缺水,有些地方就经常干旱。从总的看,从长远看,要以蓄为主,蓄泄兼顾。以后我们要重视蓄水,许多地方要修水库、筑塘堰,山区更要注意种树种草、保持水土,对水一定要好好利用。在华北、西北有些地方,还要多打水井,保证在发生旱灾时水量基本上够用。泄水防涝,蓄水防旱,这两件都是大事,在我们进行经济建设时,每一年都要有很大一批钱用在这方面。水利建设是治本的工作,是百年大计,现在正在勘察,正在计划。
  为了应付水旱灾害,要注意储备粮食。去年丰收,到处叫粮食便宜。现在北边要雨没有雨,南边不要雨却天天下雨,又叫粮食不够了。我常常想,我们在粮食方面要做一点保险工作。那末,要存多少粮食呢?有一百亿斤粮食在手里就大体可以了。假使遇到一个灾年,有五千万农民颗粒不收,每一个农民每天发给半斤粮食,半年以后新粮就可以下来。每人每月十五斤,六个月就是九十斤,五千万农民就是四十五亿斤。城市里头再算一千五百万人口等着粮食吃,每人每月二十五斤,一年是三百斤,一千五百万人是四十五亿斤。两项合计,一共要九十亿斤。我们手里有一百亿斤粮食,就可以应付局面。当然最好是有二百亿斤,一百亿斤放在农民手里,一百亿斤放在我们手里,这样就可以战胜更大的灾荒。如果帝国主义要打仗的话,我们也不怕,那个时候粮食就是战略物资。储备粮食,最主要的是靠老百姓。年成好的时候,就号召大家多积谷。每个农民积十斤就是四十亿斤,积十五斤就是六十亿斤。
  第三,为了发展农业生产,调整农业布局,要在西南和西北修铁路。现在西南的粮食很贱,成都的大米五百块钱一斤都没有人要,可是西南有的老百姓没有裤子穿。这是因为交通不便,农产品运不出来,工业品运不进去,就是进去一点也是背进去的。如果我们把西南、西北铁路修通了,就不会发生这样的问题。无论从经济来讲,还是从国防来讲,把那个地方的铁路搞起来,是一件大事情。
  丰年积谷和修筑铁路这两条解决了,粮食就不会恐慌。等西南铁路通了以后,我们要把各种庄稼分一下类,调整一下,什么地方适于种棉花就种棉花,什么地方适于种粮食就种粮食。要多种一点麦子。现在北京、天津的居民是吃三分之二的面粉,三分之一的玉米面。主要原因是我们的麦子不够。大豆,今后东北要多种一点,南方要少种一点,腾出一点土地来种棉花。现在棉花的播种面积是五千七百万亩,将来要超过八千万亩。橡胶是战略物资,从朝鲜战争〔111〕以来就不能进口了。海南岛可以种橡胶,但是数量很小。中国别的地方也有宜于种橡胶的,产量虽然不像南洋群岛那样高,但是比没有强。我们是非常需要橡胶的,今后要尽可能多种。在西南铁路还没有修通以前,有很多粮食运不出来,那里农民的生活是不会太好的。当然,在土地改革以后是好一点了,有饭吃了,买布的比过去多了,女孩子有裤子穿了。如果我们把各种作物的耕种面积加以调整,农民的收入就会大大增加。中国是一个农业国,以前还要进口粮食、棉花等农产品。现在虽然比过去好多了,但是,发展农业仍然是头等大事。农业发展不起来,工业就很难发展。

*这是陈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
  注释:见《陈云文选》第二卷注释。

责任编辑:总编室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