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北京电视台建台30周年,巧了我也正好30岁。在今年参观北京电视台台史展的时候,我听几位老前辈讲起建台初期的故事,再仰望位于CBD雄伟的新台址,真是感慨万千,因为三十年间北京电视台跨越了“ABCD”四个时代。
1979年北京电视台刚成立的时候,所有节目全部都是直播的。有人会问了,这么早就有电视直播了?其实,那个时代的电视直播和现在的电视直播完全不是一个概念,是条件所限。
因为当时的磁带包括ENG摄录一体机技术还没有大量普及,电视台的工作更接近剧场。所有的节目都要在演播室操作完成。
1979年5月16号,北京台搞了一台建台晚会。晚会就在照片中这个由两间教室改造成的演播室进行直播。当时请了很多著名演员,最后是侯宝林和郭全宝两位老师的相声压轴。
夏天的演播室里特别热,又不能开风扇,一开风扇,噪音就播出去了。所以当时的导演就想出了一个办法,买了十几个大塑料盆,装满了冰块放在演播室里降温。头几个节目,室内温度还可以,可是几千瓦的聚光灯直照着,像个小太阳似的,冰块很快就化了,演播室又热起来。偏巧侯先生那天准备的段子是《猜灯谜》,虽然台上侯先生已经大汗淋漓,但是灯谜不能一下子就猜中了,得有那么几个回合,就见侯宝林先生一边擦着汗,一边对郭全宝先生现场抖了个包袱:“你倒是快猜啊,我可热得受不了了。”全场的观众和所有的工作人员都笑了。节目结束以后,导演赶紧找到侯先生说:“您辛苦了,我们的条件有点儿差。”侯先生这时候还诙谐地说:“唉,哪儿是有点儿差,简直是太差了。”随后,又一拱手,认真地说:“真佩服你们北京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在这样的条件下还能够想方设法办节目,这种艰苦创业的精神了不起啊!”
当然,A时代在北京电视台的历史并没有持续很久。进入80年代以后,我们的工作条件比原来有了很大改善,北京电视台台址从新街口租借的教室搬到了皂君庙。特别是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的设备也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为我们制作更多更精良的节目提供了基础。电视台可以先用磁带记录下电视节目的信号,再播发出去,电视进入了可以更自主和更广泛的传播时代“broadcast”,也就是B——广播时代。
说到这个时代,大家的印象肯定是在各个新闻现场看到的扛着摄像机的摄像师们。在这个时期,我们的摄影师和记者出去工作的时候,就像拴在一条线上的蚂蚱。为什么这么说呢?早先,我们的摄像机和磁带是分开的,磁带并不放在摄像机里。工作的时候,一根导线连接着摄像师和记者,摄像师负责拍摄,拍摄的内容,通过这根导线传输到记者身上的录制设备上,再记录在磁带上。而且当时的磁带尺寸大,外出采访需要携带的设备又多,所以,当时外出采访不仅是脑力活儿,也是体力活儿。
后来随着技术更新,摄影机和磁带越来越轻便了,也都一体化了,记者不用再背着带子采访了。刚才说的是前期的采访,在这个时代,我们的后期编辑和播出,根据工作流程,也应运而生了一条新的规定——记者把磁带送上播出线的时候,必须穿带带儿的鞋。
为什么?因为从2004年起,我们北京电视台的新闻全面直播,这样能让观众在第一时间获取新闻资讯。为了保证抢发新闻的顺利播出,记者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把新闻播出带送进演播室。这个时候,一双适合奔跑的鞋,是记者必备的行头。
现在北京电视台已经从苏州桥搬到了大望桥新址,我们的新闻记者也不用楼上楼下地跑带子了。因为现在的播出系统已经实现了无带化,记者在编辑机房只需点一下鼠标,编辑好的新闻就会通过网络传输到演播室的播出系统,随时待命播出了。而另一项划时代的进步就是从ENG到SNG的使用,进入了电视的C时代——通讯卫星时代。(communication satellite)。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卫星可以实时地不经剪辑地把新闻现场的情况传送回来。
2008年奥运圣火传递过程中,我在平谷的直播点做实时报道,北京城里的观众可以通过电视同步看到、听到现场的欢迎盛况。虽然表面看它是技术上的进步,却为我们的新闻报道带来了质的飞越。
原来我们对新闻的定义是新近发生的事实,但有了SNG,我们可以报道正在发生的事实,让直播不仅仅局限在电视台内,而是可以把任何新闻现场作为直播点,更充分地发挥新闻媒体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
再过一段时间,我们再做直播现场报道,就不用像现在这样兴师动众了。今后我们将会采用类似于海事卫星的直播设备,这样只需要我和摄像师两个人就可以在北京、在中国、在世界的任何地方发回实时的消息了。
电视将会势不可挡地从C时代走向D时代,就是digital TV(数字电视时代)。很多人都问过这样的问题:数字电视比现在好在哪儿呢?第一是高清晰、高保真的视听享受,可以变成真正的家庭影院。第二就是观众看电视的方式将会发生质的变化。情趣相投的观众将聚集在某个频道、栏目、主持人营造的氛围中,就像网络论坛一样。以前的约定收看变成即时点播,节目不再分时间段播出,而是把最新完成的放在节目平台等待观众点播,同时像一个网络的电视点播平台也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观众参与节目的要求。
这绝不是描画了一个美丽的蓝图。这样的电视D时代即将来临,我们北京电视台正在进行全面的数字高清改造,最快在“十一”之前,北京卫视就会以高清数字信号对外播出,这也是北京电视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上的又一份贺礼!
(北京电视台编辑)
马 迟:电视台的“四级跳”
责任编辑:采编二部校对:总编室
精选专题
精选文章
- 北京24项新举措提振消费成色足
- 高效办成一件事 丝发必兴利民情
- 铭记抗战历史,激发一往无前的奋进力量
- 铭记抗战历史 汲取奋进力量
- 讲好抗战故事,把伟大抗战精神一代代传下去
- 纪念百团大战,在铭记历史中笃定前行
- 机器人足球比赛,有何深意?
- 中小企业韧劲足,中国经济活力强
- 文化遗产保护应多些“主动防御”
- 如何打通青年就业“最后一公里”?
精选视频
为什么要推进党的自我革命?
理论看点 |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为民营经济发展加油打气
新时代重拳反腐对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作用
邓小平南方谈话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推动市场化趋向的改革
【党员课堂】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历程看新时代重拳反腐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