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日报客户端报道,7月5日下午,在位于国家速滑馆“冰丝带”的2025世界机器人运动会实训基地,一场人形机器人训练赛正在上演。伴随一声哨响,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光炽队和中国农业大学山海队两支人形机器人球队展开比拼。在这场3对3人形机器人足球比赛中,双方“球员”展示出无人工遥控自主运动、跌倒后自主站立、传球、拦截、大脚远射、罚角球等运动控制和协作技术,引得围观者发出阵阵欢呼。
图为7月5日国家速滑馆人形机器人实训基地举办第一场训练赛,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光炽队VS中国农业大学山海队现场赛况。新华社发
技术合作交流,机器人加速进化。机器人足球比赛为全球顶尖团队搭建了一个绝佳的技术合作交流平台。RCAP亚太机器人世界杯国际理事会主席周长久指出,比赛过程中,全球顶尖团队将带来最先进算法,在中国企业生产的机器人本体上进行运用。这种跨地区、跨企业的技术融合,打破了技术壁垒,让不同优势得以互补。
过去,机器人技术发展往往受限于单一团队或企业的资源与视野,而如今在机器人足球比赛的契机下,全球顶尖团队汇聚一堂,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创新思路。在多机器人协作方面,不同团队可以分享各自的策略和算法,相互学习借鉴,从而加速这一领域的技术突破。国际合作交流,使得机器人技术能够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吸收养分,实现加速进化,推动整个行业迈向新的高度。
技术迭代升级,赋能场景应用。机器人足球比赛是对机器人运动、控制、协作技术水平的一次集中检验,也是推动技术迭代升级的强大动力。此次人形机器人足球赛全程由AI算法自主控制,无任何人工遥控,这标志着人形机器人竞技突破了传统“单机操作、单打独斗”的技术瓶颈,正式迈入“多机协同、团队智能”时代。
为了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各参赛队伍不断优化机器人的性能和算法。从机器人的自主运动能力到跌倒后自主站立的稳定性,从精准的传球、拦截到大力远射、罚角球等技术动作,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技术的不断精进。而这些在比赛中得到锻炼和提升的技术,并不会局限于足球场。周长久提到,伴随技术进化更迭,未来这些技术将在家庭、工业、服务业等领域实现应用普及。比如,具备良好协作能力的机器人可以应用于家庭服务,帮助人们完成家务;在工业领域,多机器人协同作业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在服务业领域,智能机器人可以提供更加个性化、高效的服务。机器人足球比赛就像是一个催化剂,加速了技术的迭代升级,为机器人在更多场景的应用赋能。
科技创新引领,未来产业已来。机器人足球比赛所展现出的科技创新力量,让我们清晰地看到未来产业已来。中国在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本体和运控等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参赛机器人本体都由中国企业提供,这彰显了我国在机器人产业的雄厚实力和前瞻布局。
以“冰丝带”实训基地为例,赛后它将成为人形机器人运动能力验证、技术迭代、人才培养、产业对接与公众科普的综合性平台。这不仅为机器人技术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也为相关产业的培养和壮大创造了良好条件。从人才培养角度看,实训基地能够吸引和培养更多专业的机器人技术人才,为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在产业对接方面,促进了机器人技术与上下游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产业链的完善和升级。科技创新引领着机器人产业不断向前发展,未来产业的大幕已经拉开,机器人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机器人足球赛的深意,远不止于竞技本身。它是技术进化的“显微镜”,让我们看到人形机器人从“笨拙模仿”到“自主创造”的蜕变;它是产业升级的“催化剂”,通过国际合作与场景验证加速技术落地;它更是未来生活的“风向标”,预示着人机共融的智能时代即将到来。
(宣讲家网 李军)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图片来自新华社,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