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新:高碑店再生记

刘 新:高碑店再生记

  高碑店村的地理位置相当好!就在东长安街延长线上,距天安门8公里。高碑店村是个千年古村,元朝时是漕运码头、皇粮商品集散地。可想而知,那时候繁华热闹的程度。
  我是2002年到高碑店村走马上任的。当时村里的情况,用村里人话说:头上有天罗地网——全是高压线,脚下是横七竖八——污水管线、铁路、河流,全都穿村而过,几乎没了打粮食的土地。
  这是怎么回事呢?
  改革开放以后,城市扩大化,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开始在高碑店占地,全村原有的2300亩耕地,到2002年的时候,只剩下80亩,还是工业用地。
  当时在农民看来,没地种就是没了发展空间。加上大部分村民都转成居民户口,又没找着工作,叫“转居不转工”,整天在村里呆着,高碑店村真是陷入了“有农村无农业、称农民无耕地、农转居无工作”的“三无”困境。
  我是骑着自行车进的村,眼看着这个紧邻北京城的村子“不修边幅”的颓败景象,特别是眼看着村外是刚刚建成的高速路、高架桥的日益繁荣现代化的北京城,村里却是垃圾遍地、尘土飞扬,几千口子人没了打粮食的地,这样的强烈反差,让我心里一时也没了底。
  在村党总支召开会议时,干部们讨论,怎么走出目前的困境,怎么让高碑店人富起来。村里有条在上世纪90年代初自然形成的街,专卖古典家具,商户大约有二三十家,如果村民现有的房子再腾出来一些做店铺,把这一有特色的产业培植起来,或许是高碑店一个很好的发展契机。既用不着太大的前期投资,又等于给高碑店村找到了一条发展出路。
  于是,经过村党总支论证后,我们确定了培育发展古家具一条街的思路。
  要招商引资,首先环境得好,当时乱糟糟的环境,到现在我印象都特清楚,在街道上一走,你看吧,每家每户门前,破塑料布盖的堆,什么形状都有,怎么堆的都有。别说外来人看着乱了,就我们自己也看不过去呀。再加上垃圾遍地的,谁爱来?所以,要致富,就先从治理环境着手。
  一开始,真难!都日久经年成习惯了,真要清理起来,阻力大极了。
  有人嚷嚷:“哎哟!这支芬不说赶紧想怎么挣钱改善咱高碑店人的生活,弄这干吗呀?有什么用呀?”还有的村民又吵又骂,直接跑到村委会院里,跳着脚嚷:“我那堆砖头,碍着你们什么事儿啦?非要给我清走。”为了让村民理解我们的意图,我们通过党员联系户,挨家挨户做工作、讲道理,并且要求党员干部带头,一次不成,两次、三次,整整用了两个月时间,才把全村的堆物堆料清理干净。
  2003年10月11日,我们高碑店村大张旗鼓地召开了首届古典红木家具展示会,虽说参展商家当时也就二三十户,但家家都搞得很气派。过去每家商户都是仓库似地堆放着,桌椅条案统统摞在一起,商家从没想过怎么像模像样地摆一摆。可要办展示会,就不能随便摞了,村干部就跟他们商量,能不能照过去的老理儿摆一摆,比如中堂应该怎么摆,卧室应该怎么摆,怎么摆有故事,就怎么摆,成不?商户们都特配合,也特高兴。你想啊,这等于是借高碑店给的“东风”,展示自家的产品,与其默默无闻地在这儿守着些老客户,不如顺势热闹一把。
  村里的动作更大,首先,商家店铺租用的房屋外墙,一律涂成灰色,号称“灰派”;来宾必经的那条主路,两边都是下水沟,既不方便客人走路,也不雅观,怎么办?统统铺上大铁板,这一铺,就铺了一千多米,全铺好了你再看,嗬!齐整、平展、宽阔;各店铺廊前屋顶,再都给它挂上大红灯笼、中国结,灰红相映,气势恢宏;村里的大喇叭,也凑热闹,整个一实况转播,一会儿是这个搁这儿、那个搁那儿的吆喝声,一会儿又是欢快的歌曲。那份闹腾,比过年还红火,几乎全村人都被钩到展示会现场来了,大家伙儿又好奇又新鲜又兴奋,“哎哟!这是要干吗呀?”“要搞个宣传,推市场,往后就要打造古典家具啦!”有问有答之间,这里搭把手,那里也搭把手,都参与进来了。
  你别说,还真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有效地提升了古典家具街的知名度,到2003年底,入住家具街的商户就增加到202家。
  为了对这些商户进行规范管理,2004年,我们又成立了古家具公司。2005年成立古典家具行业协会,提出“旧的是珍品,新的是精品”的诚信经营理念。同年12月,高碑店村古典家具一条街被北京市商务局命名为“市级特色商业街”。商户们也摸索出了新的经营理念,把中国的古典家具卖到欧美、东南亚等一些国家和地区,慕名而来的国内外顾客络绎不绝。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古典家具街形成了一个集加工、展示、销售于一体的古典家具集散地,店店有精品,户户有特色。
  家具街的形成,给了党总支班子极大的信心。我们决定,借助高碑店村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发展特色经济,走文化产业之路。
  要走文化产业的路子,还得讲究环境,高碑店的环境在当时,还不成。
  村边那条通惠灌渠,成了我们环境整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最大的难点。这条灌渠长1500米,两岸杂草丛生,垃圾成山,污水横流,40多年无人管理,被称为高碑店村的“龙须沟”。
  我们先后召开各种会议12次,然后挨家挨户征求意见,到底这灌渠怎么整治?从哪儿入手?其中要拆除不少违章建筑,铲平几百座坟墓。
  动工之初,有风言风语传出来,说:“你们看啊,支芬和主任都小五十了,社长也五十多了,他们为什么要治这条河呀?就是想趁着当干部的时候,赶紧揽点工程,卷点钱好踮儿。”好多人还信以为真了。听到这议论,我眼泪都出来了,心里真委屈。
  村里的老党员、老干部们也听到了,他们急忙找着我说:“支芬呐,千万别听个别人瞎嚷嚷,踏踏实实干你们的,我们全力支持。”在村里这些老党员、老干部们的鼓励支持下,2003年12月,通惠灌渠治理工程正式开工了。
  那段时间,我们这些干部,没家没业、没黑没白盯在工地,好多群众到后来都被感动了,经常自觉地到工地来帮着干这干那。
  治理后,你再看这1500米灌渠,大变样了。河水流淌,河道蜿蜒,两岸安装了仿古路灯,栽上了树木,放眼望去,干净整洁。我们还特意在岸边开辟了一处文化广场,广场边安装了健身器材,成了高碑店村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灌渠两岸原来的392座坟墓,也被我们创造性地改造成“以树代墓”的形式——就是把棺材或骨灰深埋地下,上面栽种松柏,再挂上精美的墓志铭代替墓碑。
  村里的老人、中青年人,包括小学生们,都立刻觉得又舒心又扬眉吐气。“我们高碑店原来可以这么美呀!
  整个通惠灌渠治理工程历时100天,清理垃圾上万吨,拆除违章建筑3000平方米。
  这一仗打得漂亮,漂亮在村民们既看到了高碑店美好的发展前景,更信服了我们这些村干部。
  村南有个4万平米的垃圾场,我们决定,再接再厉继续清除。平整出场地后,我们修建了华夏民俗文化园。现在,甭管谁来高碑店,也不会相信那雕梁画栋的牌楼和金碧辉煌的建筑,是在原先蚊蝇遍地污水臭沟的地界矗立起来的。
  随着古典家具一条街的发展,高碑店村逐步形成了吃文化饭、走文化路的发展格局。2008年,我们又打造了全长660米的北京首条“民俗文化街”。现在这条街,已经成为一条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商业步行街。今年4月底华声天桥正式开张营业,两侧已落户了暖炉博物馆、科举匾额博物馆、皇晟造办、聚仙堂、中国油画院等一批从事经营民俗文化的企业。为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增添了新的亮点。
  既然建设文化村,就要有良好的文化氛围。以前,村民在家闲着没事就聚在一起打麻将,东家长西家短说个没完。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决定让村里的老人们从家里走出来,参加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刚开始,我们准备先成立两个合唱队。想的是挺好,但出来参加活动的寥寥无几。后来我们想了一个招,要求干部家属带头,有的干部说,我们家的婆婆是老八板儿,叫她出来活动比登天还难。我就说,家属不出来活动的,干部工资降一级,虽然是句玩笑话,但还真管用,干部回家都去做工作了,老人怕挨罚,只好来参加。可没想到出来一活动,感觉就是不一样。就这样,一带三,三带十的,我们村的文体活动就形成了规模。2003年初,村里恢复了具有百年历史的高跷老会,成立了秧歌队、小车会、腰鼓队等文体队伍,300多人参加。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更新了村民的生活方式,大伙儿还自编自谱了高碑店村村歌。高碑店村的高跷老会、少儿高跷队,2005年、2006年、2007年连续三年走出国门,到伦敦、悉尼和洛杉矶一展风采。
  依托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浓郁的民俗文化氛围,高碑店村成功地承办了国际旅游文化节分会场、使节夫人活动日等大型活动,每年定期举办漕运庙会、端午民俗节、中元河灯节等民俗节日活动。各种文化活动的开展,有效提高了高碑店村民的整体素质,凝聚了群众的力量和智慧。
  借助深厚的文化底蕴,国际民俗旅游接待工作在高碑店村豁然兴起。2005年4月高碑店村被北京市旅游局定为“国际民俗旅游接待村”,有30户村民被授予“市级民俗接待户”。外国游客到村民家中包饺子、抻面条,品尝乡村美食,晚上还能参加蹬高跷、打腰鼓、扭秧歌等民俗文化活动。民俗接待既提高了村民的综合素质,又拓宽了致富渠道。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高碑店村的15户国际民俗旅游“奥运人家”接待国外宾朋260多人,他们用真诚让外国游客感受到了北京人的热情。
  现在的高碑店,环境干净整洁,村民和谐进步,文化产业稳步发展。2008年经济总收入完成18.8亿元,总利润完成9200万元,总税金完成3300万元,村民就业率达到100%。高碑店由一个“三无”村,变成了“发展有后劲,人人有事干,生活有乐趣”的“三有”村。先后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绿色小康村、首都文明村、北京最美的乡村”等荣誉。我个人在2004年荣幸地参加了胡锦涛总书记与基层干部座谈会,还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和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
  现在,高碑店新农村建设已经启动,我们想按照明清建筑风格,由村民自筹资金进行房屋改造,并把原宅基地回缩15%用于道路建设,村集体筹集市政设施资金,有一定难度,但是我们全体村民有坚定的信心,要用三年的时间力争把高碑店打造成:经济发展富裕村、生态环保宜居村、社会稳定安全村、文化特色旅游村。

  (朝阳区高碑店乡高碑店村村民)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采编二部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