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威:进军海外演传奇

王 威:进军海外演传奇

  我从1993年加入联想集团,今年是第16个年头。在我到联想前的9年,也就是1984年,联想的11名科技人员扔掉了“铁饭碗”,用20万元启动资金,在中科院一间破旧的小平房里创立了联想。在接下来的20多年里,联想集团一步步走向世界,缔造了中国企业进军海外的传奇。联想在国际化过程中,有一件标志性的事件,那就是收购IBM 个人电脑事业部。
  早在1985年,联想刚成立一年的时候,就和IBM有过合作。不过当时,联想只是IBM的一家代理商,而且是IBM在中国大陆数百家代理商中很不起眼的一家。联想的创始人柳传志第一次参加IBM的代理商会议,为了表示对这位IT巨人的尊敬,特意穿上了一件从父亲那里借来的西装。当然,在这次会上,没有几个人知道联想的存在,也没有人注意坐在最后一排的柳传志。
  20年后的2004年12月8号,联想和IBM再次合作。这一次,柳传志坐在了签约台前,和他并肩而坐的是IBM的全球副总裁。柳传志代表联想和他签署了收购协议。这次合作,让柳传志和他创立的联想成了中国乃至全球瞩目的焦点。
  联想为什么要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呢?为什么又能收购成功?
  收购是因为联想发展的需要。进入21世纪之后,联想的电脑,在中国占据了30%左右的市场份额,这在IT行业中,处于绝对领先地位。但30%的市场份额已经接近极限了,继续增长的空间很小。另一方面,中国在加入WTO后,市场快速融入全球一体化的竞争中,原来的政策壁垒和市场屏障等优势逐步消失,国际企业高度重视中国市场,联想的竞争对手也开始在中国与联想短兵相接。
  联想又是一家上市公司,投资人要求我们不断增长。当然,继续做大做强,这也是我们管理层的愿望。经过多元化的尝试之后,联想最终决定选择国际化这条道路。
  碰巧在这个时候,IBM找上门来了。这已经是IBM第二次找联想来买他们的PC。2001年,IBM就登过联想的大门。但在当时,一是联想觉得他们太大,我们消化不了。二是联想还在考虑多元化的战略,所以拒绝了。IBM在中国周边国家转了一圈,试图把PC卖给东芝等一些日本和台湾厂商,可没卖掉。他们回头想想,还是联想最有实力购买,而且中国有最广阔的PC市场,所以又找我们来了。我们这边呢,由于联想的战略已经更加清晰,再加上几年来在市场上的摸爬滚打,对IBM的敬畏也小了许多,我们就没有再让这条大鱼跑掉。经过一年多的谈判,联想最终完成了这项并购。
  这是一次轰动了世界的并购。不仅资本市场和媒体很关注,大众也很关注。有一次,我出差去美国,在飞机上和几个老外聊了起来。我问他们是否知道联想,他们异口同声地说“sure(当然知道)。”我问他们是怎么知道的,他们竖起了大拇指说:“The company of china that buys IBM PCD(就是那个买了IBM PC业务的中国公司)。”
  在轰动的背后,联想听到的更多的是质疑的声音。柳传志董事长在北大MBA班演讲时,曾经问过班上的90多名学员,你们有多少人看好联想收购IBM?结果,全班90多人,只有3个人举手,而且其中有2个人还是联想的。我能理解那些没有举手的人,因为当时很多人都认为,个人电脑业务是IBM要急于出手的业务,是一个包袱。可是实际上,在过去十几年之中,IBM甩出去不少业务,比如它的打印机现在叫利盟;它的大容量磁盘卖给了日立;还有制造业,也是卖出去的。这些所谓甩出去的业务,现在在新东家手里都做得很不错。IBM为了专注而放出去的业务,并不一定是不好的、没有前景的业务。
  我是一名老联想,我更能理解那两名举手的联想同事。如果我在现场,我也同样会把手高高举起。柳传志说过:“联想就是我的命。”杨元庆也说过:“联想几乎就是我的全部,是我的梦开始的地方。”联想是联想人共同的命,我们要靠它吃饭,像收购IBM这样的重大决定绝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经过了反复的论证和调研。在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联想经历了很多的挫折和困难,但都能化险为夷、从容走过。
  收购成功后,多年亏损的原IBM PC业务,在第一年就实现了扭亏为赢。
  而并购之后,不同文化之间的交融,也经历了一个过程。
  并购IBM之前,联想的同事都是中国人,不存在交流的障碍。并购IBM之后,联想的大家庭里突然来了很多黄头发、蓝眼睛的外国人,他们成了我们的新同事,这让我们感到既新鲜又兴奋。但随之而来的,还有沟通上的障碍。
  中国人都比较内向,很委婉,喜怒不形于色,不善于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而西方人却恰恰相反,凡事喜欢直抒胸臆。这样一来,沟通中就难免出现误解。
  有一次,我和一位美国同事,对一个评估结果存在不同意见,我很想和他交换一下看法。但转念一想,觉得向一个不太熟悉的老外直接提出不同意见,可能是一件伤和气的事情。我思考再三,决定给这位老外发一封邮件。这封邮件写得很长,于是,老外也回复了一封很长的邮件,详细解释了评选结果、评估标准和流程等。我想,看来这位仁兄并没有了解我的真实意思。于是,我又给他发了一封很长的邮件,再次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意见。结果是,我又收到了老外的一封更长的信。这样一来,我们都把对方“搞晕”了。写了四封长信,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为了彻底解决东西方文化差异造成的沟通不畅,联想在内部专门开展了“文化鸡尾酒”活动,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拉近中外同事之间的心理距离,让沟通变得贴心、顺畅。随着活动的开展,以及和老外接触的增多,像这样尴尬的事情也越来越少了。
  通过收购IBM,联想向国际化迈进了一大步。但国际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国际化是联想的长远发展战略。2000年,联想高层团队走出国门,去海外学习国际化的管理运营经验。2001年,联想制定了新的三年发展目标,那就是“高科技的联想,服务的联想,国际化的联想”,明确地将国际化确定为自己的战略方向。从2003年开始,联想实施了一系列环环相扣的国际化举措,包括更换标识、签约奥运TOP,直到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
  前不久,柳传志在参加“2009年全球智库峰会”论坛的时候,曾经对媒体表示,联想通过收购IBM得到了三样心仪之物:第一是知名的品牌;第二是卓越的技术;第三是国际化的管理经验。通过并购IBM全球个人电脑业务并且成功整合,联想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与惠普、戴尔平起平坐的国际IT巨头。
  目前,联想正走在国际化的道路上,不断为“中国制造”做出新的注解。伴随着中国的崛起,以联想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拓展,也将越来越顺利。我们相信,在国际一流企业的名单里,会出现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他们向世界传播中国灿烂的文化,他们是中国国力日渐强盛的象征,值得我们每一位中国人为之骄傲和自豪!
  (联想集团职工)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采编二部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