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百姓故事为北京经济“盘账”

千龙网:百姓故事为北京经济“盘账”

   千龙网北京8月28日讯(记者 安力)今天上午,北京市百姓宣讲团为宣传系统举办了专场报告会,  来自本市宣传系统的三百余名干部职工聆听了一个个生动的“百姓故事”,共同感受了新中国60年来的  巨 大变化和辉煌成就。

   来自市财政局预算处的冯润以《盘盘北京大账本》为报告会开了场。“您知道吗?解放初期,北京  市的财政收入还不到1个亿。1978年,北京的地方财政收入也才50个亿。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北京市的  经济快速发展,财政收入也呈现了加速增长的趋势。”从1978年的50个亿,到1994年的100个亿,翻了  一番用了16年;从1994年的100个亿,到1998年的200多个亿,又翻了一番,只用了4年;到了2008年,  北京地方财政收入是1837.3亿,占全国地方财政收入的比例一直在6%以上,大大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有了钱得用在刀刃上,拿教育、医疗、住房这老百姓关心的三件大事来说,财政可没少投钱。”冯润  娓娓道来,首先来看教育,北京超过15%的财政支出用于教育,资金规模大大超过了《教育法》规定的  达到GDP4%的要求;市财政已经投入了7.8个亿,在城乡建设了32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639个社区卫  生服务站,实现了就近就医;为了实现“居者有其屋”,2007年仅两限房用地一项,市财政收入就减少  了100亿,相当于为住房者补贴了100个亿……一连串的数字,不仅让人看到了建国以后北京经济腾飞的  “北京速度”,也让人感受到了政府一项项民生工程为我们生活带来的可喜变化。

   怀柔雁栖镇官地村的单淑芝讲述了自己创业致富经历,20年前,她是一个生活穷困的农民,1993年  ,单淑芝所在的官地村正赶上神堂峪旅游景区的开发,她瞅准乡村旅游渐热的时机,借来6000块钱资金  添置了简单的设备,成为全村第一个民俗旅游接待户。1995年,她家的接待收入达到了5000多元。到了  2004年,官地村56户村民中有45户人家都搞上了民俗旅游接待,官地村也因此被誉为“京郊民俗旅游第  一村”。如今,单淑芝的民俗院新建了两排平房和二层小楼,重新装修了客房,置换了家具,改造了厨  房,建成了水冲式厕所,还添置了60台彩电和DVD。单淑芝自豪地称自己是“民俗村的No.1”。

   台上精彩的演讲,让台下的听众也深有感触。来自新华社的曹先生告诉记者,90年代初他去怀柔旅  游时,光是找地吃饭就挺费劲,就更别说住宿了。“现在再去郊区,我就爱住农家乐,电视空调一应俱  全,再吃顿农家饭,干净卫生、舒适自在。我感觉农民的生活水平真是提高了,一点不比咱城里差!”

   据了解,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而组建的“北京市百姓宣讲团”集中了首都各条战线的50多名宣  讲员,分成6个分团要在全市讲200余场,从8月10日组织首场报告会以来,宣讲团的足迹已遍布城市郊  区,所到之处广受各届群众欢迎,超过110场报告会场场爆满。下周,宣讲团还将走进高科技企业和西  藏中学开展演讲。

  http://www.qianlong.com/2009-08-28 14:07:59千龙网

责任编辑:采编二部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