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救灾需要全国爱心总动员

高原救灾需要全国爱心总动员



  截至4月15日晚,青海玉树地区的7.1级地震已经导致了760人遇难,万余人受伤。在未来的几天时间中,这个伤亡数字还有可能发生变化,因为在高原地区,每一个夜晚对受灾群众和被困人员来说,都是寒冷和艰难的时刻。

  每一次悲剧都有它不一样的地方。这一次,玉树地震遭遇了两个特殊。一个特殊是地理上的特殊。玉树地处高原地区,海拔在4400米。在料峭春寒中,高原地区本来就存在的恶劣自然条件,更容易肆虐于受灾的人们中间。海拔高,自然气温就低。灾区的夜晚温度到了零下十几摄氏度,棉帐篷成了人们最需要的生存设备。

  另一方面,也正因为在高原,薄弱的基础设施体现了震区相对落后的经济条件,也导致自救能力相对较弱。青海本来就系我国经济发展较落后地区,而玉树则是该省最偏僻、最贫困、最落后的“三最”地区。高原交通状况差,通讯手段落后,各方面的困难纷至沓来。

  高原抗灾,的确使救灾队伍面临严峻考验。如果说汶川地震给我们带来了一对一帮扶的经验,玉树地震的高原特殊性,更需要全国总动员。因为高原的每一分钟,或许相当于平原地区的几分钟,高原的一天,于生命来说是更艰难的考验。在平原地区的黄金72小时,在高原寒冷的风雪中就更为珍贵。这个时候,全国总动员,是灾难中对爱心、力量、勇气乃至智慧的集合。

  此刻,北京、上海、辽宁、福建、江西、甘肃、河北、陕西捐赠的款物,已募集到位。在募捐过程中,尤其是棉帐篷和药品来源广泛,源源不断地运往灾区。全国总动员,是全国民众和灾区民众的心连在一起,知冷知热,感同身受。把灾区民众最需要的御寒衣物、食品,以最快的速度送到玉树,是当务之急。

  全国总动员也创造了高原抗灾的智慧和勇气。高海拔对很多来自平原的人们来说,是异常严峻的考验。如果说汶川抗震救灾,教会我们速度就是生命,玉树灾后的救援,更提示我们抗灾需要智慧。在玉树,救灾队伍的专业化程度和针对性训练,更值得重视。救灾从来就没有高原和平原之分,但是,救灾的科学合理规划,却应当重视不同的地理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从全国民众的心底产生救灾的勇气和信心,也才能创造出高原抗震的智慧。

  玉树震区面积达到26万平方公里,村落分布稀疏,很容易漏过某一个受灾点。而高原地区夜间温度在零下十几摄氏度,震区的余震不断发生,氧气稀薄,产生的各种次生伤害,很可能二次创伤还在废墟下等待救援的被困民众。少一个人的力量,就会给玉树的悲伤记忆留下一道空白。曾在玉树拍摄《可可西里》的导演陆川在微博中就说:“2003年我们在那里的时候,经常发大水,曾经冲垮过我们建的景,不知道那里的朋友怎么样了?”玉树的每一位同胞,都需要牵挂。

  从汶川到玉树,两年时间发生的两场大地震,震中在变化,但不变的是全国民众对灾区同胞的关怀。这种关怀,可以经受所有海拔、温度的考验。面对高原,我们一样无所畏惧。玉树县有一座全国闻名的文成公主庙,文成公主曾温暖了藏汉两个民族。玉树地震发生后,来自全国民众的关切,正如无数个灾情中的文成公主,用爱温暖着这片刚刚颤动过的美丽土地。

本文关键词: 陈东琪 中国经济 形势 世界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