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与“颜色革命”(5)

摘要:“颜色革命”与过去那种导致制度变化的“革命”概念不同,也和苏东剧变有很大差异,发生国的社会制度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实际上是一部分政治集团或统治集团内部的一部分人夺取政治权力。它没给老百姓带来真正的西方许诺的民主和民生改善,带来的是政局混乱、经济滑坡、国家分裂、民不聊生。美国在这些国家和地区推动的民主化改革是“颜色革命”形成的外部条件。

一方面,这些国家,一些中亚地区企业的原料出不去了,而另外一些国家的工厂生产所需要的零件没人供应。像吉尔吉斯斯坦的大型企业全都难以为继,因为它的企业规模非常大,都是几万人的工厂。另一方面,这些国家在没有政府保障的情况下完全放开,迅速转向市场经济,造成了物价飞涨。当时的通胀率达到百分之几千,完全失控。在这种条件下,独联体国家在经济上非常困难。由此,很多独联体国家就寄希望于西方能够提供技术和资金,对本国的下一步发展提供帮助。而西方尤其是美国的经济援助,都是有附加条件的,就是要在政治上接受美国推行的模式。所以苏联解体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所有独联体国家基本上都接受了三权分立,至少在形式上都搞三权分立,搞多党制。

第四,通过拉拢反对派、培养政治代言人“抢班夺权”。

一方面,大量的非政府组织在独联体出现,通过资助一些媒体,鼓动他们在这些国家搞所谓的新闻自由,搞媒体多元化。另一方面,在独联体国家寻找政治上的代言人,拉拢反对派。有意思的是,发生“颜色革命”的国家都是和美国走得最近的国家,是受美国影响最大的国家。像格鲁吉亚的谢瓦尔德纳泽他当苏联外长的时候,跟戈尔巴乔夫一样对西方执行非常友好的政策,他当政以后,也是跟西方拉近关系。乌克兰一直是处在东西方之间,也是希望和西方走得更近一点。吉尔吉斯斯坦就更不用说了,阿卡耶夫经常到美国去,阿卡耶夫很大的政绩就是到美国要一些资助。基本上每次阿卡耶夫访美回国后,报纸上都要宣传他这次要了多少钱,而实际上他要的美国援助都变成了他自己的钱,并没有真正用到老百姓身上。

通过这样一种方式,美国在独联体地区的影响渗透就比较深入了。和美国走得越近,美国渗透得越深,和美国在经济上、政治上联系非常密切的一些国家,容易发生“颜色革命”。有很多人认为,经济落后、老百姓太穷、民怨大的国家容易发生“颜色革命”。事实证明,并不完全是这么回事。发生“颜色革命”的国家,是和美国关系很密切的国家。格鲁吉亚、乌克兰、吉尔吉斯斯坦以及突尼斯、埃及等都是跟美国、跟西方走得比较近的国家。

为什么这些国家反而容易出现问题?在这些国家中,美国渗透得很深,特别是对年轻人的思想影响很大。另外,美国的一些媒体、非政府组织的作用比较强大,所以在这些国家容易形成这样的影响。相反,美国一直在指责的甚至通过人权法案去压制的,做了很多工作希望倒下的政权,到现在并没有发生所谓“颜色革命”。

美国一直很关注白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是俄罗斯帝国的基础。美国很担心俄罗斯帝国复活,它要把白俄罗斯和乌克兰控制住,让这两个国家永远不要跟俄罗斯合到一起,俄罗斯也就不会回到强大的状态。美国瓦解乌克兰的目的达到了,因为乌克兰比较奉行西方的政策。但白俄罗斯非常强势,美国渗透不进去。白俄罗斯的经济状况也不是特别好,每次大选,西方都采取各种各样的手段包括支持反对派,甚至让波兰、立陶宛、格鲁吉亚这些国家去做工作,其中最严重的一次是动员了上万人的反对派在白俄罗斯搞示威游行,最终仍未能推翻现政权。所以,并不是说美国这些方式在所有国家都能够得逞,这其中也包括美国在哈萨克斯坦的不成功。

责任编辑:陈航舟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