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与“颜色革命”(7)

摘要:“颜色革命”与过去那种导致制度变化的“革命”概念不同,也和苏东剧变有很大差异,发生国的社会制度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实际上是一部分政治集团或统治集团内部的一部分人夺取政治权力。它没给老百姓带来真正的西方许诺的民主和民生改善,带来的是政局混乱、经济滑坡、国家分裂、民不聊生。美国在这些国家和地区推动的民主化改革是“颜色革命”形成的外部条件。

另外,美国在这些国家发生“颜色革命”以后,还有它更深一层的想法在里面,就是要把这些国家纳入它的战略体系。乌克兰发生“颜色革命”后,美国马上提出让它加入北约。当美国提出这一动意后,连法国、德国这些老牌的西方国家都感到很吃惊。因为法国、德国和俄罗斯的关系比较密切,而且他们要依靠俄罗斯的天然气、石油能源。但是美国不管这一套,它认为这些国家的政权变过来了,就要马上进入到它的战略当中。但是在2008年12月的北约外长会上,绝大多数国家不想得罪俄罗斯,也不想成为美国的工具,没有同意乌克兰、格鲁吉亚加入北约。通过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美国的意图,它完全从自己的战略利益出发,不会考虑其他国家包括他的盟友的一些看法,不管它的一些选择是不是符合这些国家的利益,只要对自己有利就可以了。

美国的民主化战略源远流长。更远的不提,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以总统威尔逊命名的“威尔逊主义”,就提出美国的外交政策和美国价值观息息相关。这说明美国外交政策有它的特色,它觉得它的价值观有一种比较能够实现自身战略的非常强大的作用。所以我们对美国的价值观应有所警惕。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总统罗斯福通过战争发展美国,“二战”以后美国的军事实力、经济实力达到高峰,但是他没有忘记运用价值观,提出“四大自由”(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免于饥饿的自由、免于恐惧的自由),想以此来确定美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到肯尼迪、卡特的时候,明目张胆地说要实行强权外交。里根发表“邪恶帝国”演说,表现出对苏联的一种仇视。老布什提出“新秩序”。

搞民主化最明确的是克林顿和小布什,他们形成了非常系统的民主化战略框架,在全世界推广。小布什在推进民主化方面取得了成功,好多国家都发生了“颜色革命”,其实克林顿时期做了很多扎实的工作,比较成功的一件事是建立和平队,直到现在美国人仍津津乐道。和平队被美国政府派到相对贫困落后的第三世界国家,任务是到农村等基层去,搞医疗救助、教英语、救济等方面的扶贫,在独联体地区影响很大。小布什以后,奥巴马在搞“巧实力”外交。所以,对美国来说,民主化战略不是一个很新鲜的东西,它有着渊源流长的历史,也是长期实践的结果。

从小布什开始,美国搞了一个“泛中东和北非民主计划”,这个计划和现在中东地区发生“颜色革命”有关系。美国很多的外交战略,包括民主化战略的目标是很长远的,是一个长期的战略,它做一个计划,并不是一两年就能够看到成效,可能很长时间才会出现成效。苏东剧变包括后来的“颜色革命”,被亨廷顿称为“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今年2月28日,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宣布将举行有两位以上候选人参加的总统选举。可以看得出来,美国想把发生在个别国家的问题朝其他国家引。朝什么方向引?它肯定不希望沙特这些国家出现问题,因为这些国家跟它关系更好,怕有闪失。它希望伊朗出现问题,希望白俄罗斯出现问题,朝鲜出问题,甚至希望中国出现问题。埃及出了问题,突尼斯也出了问题,已有人将此称为“民主化浪潮”的“第四波”。这说明“颜色革命”跟美国的民主化战略和美国的外交政策是息息相关的。

责任编辑:陈航舟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