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机制是重点
■加强医疗机构能力,健全医疗保障制度
卫生部部长陈竺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突出解决好卫生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转变卫生发展方式,改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实现卫生事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确保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树立全局观念,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发展。必须科学界定政府、社会和个人在基本医疗服务中的权利和义务,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同时,高度重视农村、基层和中西部地区卫生事业的发展,不断缩小不同地区、人群之间卫生服务和健康水平的差异。
立足中国国情,更加注重发展的总体效益。必须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承受能力出发,夯实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基础。同时,继续加大政府卫生投入,优化投入结构,控制医疗费用,大力发展适宜卫生人力和技术,对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疾病和重大危险因素进行最直接、最有效的干预,努力使有限的资源获得最大的健康效益。
以增进健康为中心,更加重视服务模式的转变。我国疾病模式的转变,要求卫生服务发展方式必须从偏重治疗向健康促进转变,从注重个体服务对象向家庭和社会群体转变,服务内容由专科向更加注重全科转变,建立起涵盖每个人整个生命周期的连续性服务模式。同时,全面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卫生投入更多向预防保健倾斜。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解决体制机制性问题。不仅要让人民群众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而且要让人民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一是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特别是基层的能力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缩小城乡、地区医疗卫生资源的差距。二是健全医疗保障制度,提高疾病经济风险分担能力,大大降低群众看病就医的自付金额。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