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规划的编制与解读(5)

摘要:世界经济增长率排名前十位的国家中,有八个国家实行五年规划或四年规划。推动五年规划科学化,非常重要的进展是引入量化指标和改革进度时间表。不管是国家还是地区,增长型经济体具体有如下特征;生产率上升,人口素质提高,有足够的经济规模和深度,目前经济总量占全球1%或以上。按此,广东已经成为增长型经济体了,候补队员江苏是0.93%,山东是0.91%。

我们再看一下中、美、日之间的比较。客观地说,按照购买力评价计算中国也是世界第二。我们从汇率法来看,2000年日本是我国的3.9倍,美国是我国的8.22倍;2005年美国是我国的5.57倍,日本是我国的2倍;但2010年我国超过了日本,日本只相当于我国的0.93倍,另外我国与美国的差距迅速缩小为2.5倍。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上周发表了题为“中国市场经济的崛起:成就和挑战”的专业报告,它是按照购买力评价计算的,1990年中国GDP占全球GDP的比例不到4%,到中国加入WTO时(也就是2000年)达到7%,此后的持续增长使中国的份额在2010年达到19%。由此经合组织推断,中国对全球的增长贡献在2020年将达到30%,届时中国对全世界的影响将逐渐取代美国。

可以说,中国改变了世界,世界也改变了中国。在新时期,我国遇到的挑战在内部主要有六个方面。

第一,我国大部分地区依然锁定在加快发展的路径轨道上。我们在五年前做过计算,如果中央提出的增长速度是7.5%,省级政府提出的增长速度平均起来将是10.1%。这次中央提出的是7%,而全国各省市提出的增长速度平均起来居然有10.6%,越是中西部地区越高。

第二,中等收入陷阱。只要我们认识到这个问题,并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中国就有可能跨过或者避免中等收入陷阱。

第三,进入改革疲劳期。中国搞了30年的改革,目前确实进入到一个疲劳期,而且形成的利益格局很难调整。

第四,进入开放原地踏步期。衡量开放程度的一个很重要的量化指标就是进口税率。1982年以后,我国的进口税率迅速下降,加入WTO时达到9.8%,此后10年基本没有动。如果我国进一步降低关税,不要说达到美国2%、3%了,就是降到5%,我国就可以成为世界最大的进口市场,就没有那么多贸易摩擦了。要使中国13.4亿消费者的净福利实现最大化,就需要进一步推动开放。

第五,“三化”加速。一是少死化,1995年以后我国就进入了人口少死化;二是老龄化,2000年我国正式步入老龄社会;三是高龄化,即80岁及以上人口增长率超过总人口增长率,目前已经达到1800万人。

第六,进入资源环境矛盾凸显期。“十二五”时期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如果2015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达到40亿吨标准煤,就意味着我国向全世界仅排放二氧化碳就超过了100亿吨碳当量。这方面,我们在世界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五年规划主要体现为主题、主线、指导方针、目标、任务、政策与项目。第一,主题是从远处着手,是规划的主旋律,是灵魂和题眼。第二,主线是从近处着手,是解决全局问题的突破口,是需要攻坚的堡垒。第三,目标是我们的蓝图、愿景。第四,任务是确定了基本方向之后的一个途径问题。第五,政策与项目即“两个抓手”,一是软抓手,为了实现目标而建立的政策体系;二是硬抓手,涉及到国家的重点项目和重大工程,它能使我们的五年规划落地。

责任编辑:陈航舟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