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轴线上现生机

中轴线上现生机

 

  我叫刘朔,来自安定门街道,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小北京”。提起北京著名的中轴线,大家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没错——永定门、前门箭楼、钟鼓楼。看了那巍峨的城门,看着飞檐斗拱,就了解了什么是北京,就知道了什么是大气。


  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说过,“一条长达八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了全城。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按照过去的讲法,中轴线就好是北京的“龙脉”,穿起了这座千年古城的精气神儿。


  很多人也许不知道,在2005年以前,咱们北京的这条“龙脉”是没有“龙头”的,在前门南面,曾经有一座城楼被淹没在历史长河中,它就是永定门,是南中轴的起点。2005年,永定门重生了!这三个字不再是地名,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建筑。


  对这座古都的一草一木都充满了感情。在工作中,我接触到了参与复建永定门城楼的老专家。提起这次复建工程,这些见老专家们没有一个不挑大拇指的,一个老专家曾经这样评价,这么大规模的复建,在过去是根本没法想像的。这么大的资金投入,更是哪个企业和个人无法办到的,更关键的是,是政府对传统文化和文物保护的重视。永定门复建赶上了这个好时候


  永定门城楼是明代嘉靖年间建成的, 1957年为了当时交通和城市发展的需要被拆除,也是迫不得已。我听爷爷讲,拆掉永定门城楼时,感觉好像身边突然少了一个老朋友。


  没有永定门的中轴线是不完整的,就好比一件衣服没有领子,精气神一下儿就没了。北京城在等待!北京人更在期盼!


  2004年的时候,北京市委、市政府决定复建永定门城楼。那可是花了大力气的。文物修缮讲的就是原汁原味,就拿城楼木制结构来说吧,建设时需要用12根“金柱”支撑,每根柱子都必须在13米以上,但当时找遍全国,就是凑不齐这12根木头。听说俄罗斯有,到了地方一看,尺寸还是不够。后来从南非找到了12根铁梨木,这种木头密度特别大,你要是把它放在水里,它都能沉下去。大家想想,刨去买树的花销,单是漂洋过海的运到国内,就得花多少钱?修永定门城楼,政府真的是不惜血本,不怕最贵,只求最好!


  2005年,永定门城楼复建工程完工,媒体来了,市里的领导来了,周围的老百姓也来了。很多上了岁数的大爷兴奋地说:“真没想到,还能看见这个老朋友,要不是党和政府做出的努力,恐怕这辈子也见不到这个老街坊咯!”


  其实,在我们身边的焕发青春的“老街坊”还有很多,就拿中轴线上来说,前门维修的工程也是一大亮点。前门大街的格局从明朝以来就没变过,商户拥挤,环境一直不好。2005年开始,政府实施了自明朝以来前门大街规模最大、投入最多、最为彻底修缮整治工程。


  在工程开始前,光论证会就开了32次,可算是细到家了——大街两侧建筑76%按原状修建,24%实现有机更新。如果你现在去前门大街上,五牌楼焕然一新、沿街的商铺宽敞整洁、鸟笼式、拨浪鼓式路灯、铛铛车从人们身边驶过,开街那天,很多在前门住了一辈子的老街坊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了:“前门,宽敞了、干净了、可咱老北京的味儿没变。”


  如果说,永定门是中轴线的龙头的话,钟鼓楼就是中轴线的“龙尾”——“龙尾”,可一点都不比“龙头”逊色,这里,咱们老北京的味儿更浓。虽说是京味儿浓厚,可“不住不知道,一住吓一跳”平房区里面大杂院多、老房子多、生活设施更是不完善,有的平房根本没有下水道,咱们就拿上厕所来说,居民们大冬天的还得去上公共厕所,你说受罪不受罪。狭窄的胡同里,经常是车水马龙,特别拥堵。2005年,一户平房着了火,消防车眼瞅着火苗,就愣是进不了胡同,结果只能停在平安大街上,要隔着三四个屋顶去喷水灭火。


  2007年下半年,北京市政府为旧城区拨付上亿元资金,启动街巷综合整治修缮改造工程,对旧城区涉及9635户居民的40条胡同、1474个院落进行修缮和整治。这两年,钟鼓楼地区也启动了胡同的整改工作。俗话说,“土木之功不可擅动”,指的就是改造过程中的巨大成本,但为了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给中轴线的末端来一笔漂亮的“点睛”,政府确实是不怕麻烦,舍得投入。


  就拿钟楼湾68号院来说吧——这个院子年久失修,采光更是不好。一次我去一名70多岁的老人的家里探访,老人招呼我:“孩子,你把这墙上的布撩开。”我把布掀开一看,墙上竟然长了一层绿毛!拿手指头一杵,墙皮都酥了。老人告诉我:“没辙!我觉得太难看了,就把墙拿布糊上,你们能不能给想想办法!”


  看到这种情况后,街道工作人员立即动手翻修。原来,老人和女儿是分别住在挨着的两间房,在修缮的时候,我们把两间房打通,不仅满足了采光需要,老人有什么事情,喊一嗓子,闺女立刻就能赶过来。 “小厨房”统一样式、电暖气替代了土暖气……改造后的平房,生活条件跟楼房一个样儿,可从外面看,依旧是那一排排平房青灰色的屋脊,远处是屹立了千年的钟鼓楼。房子修好了,老人搬进来时简直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还是我的家吗?太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老百姓的关怀和照顾了,太感谢了!”一年后,老人因病去世了,听说,她是笑着走的。


  去年,东城区将为永定门到鼓楼的7.8公里中轴线申遗、在今年的发布的北京“十二五”规划中也明确了中轴线保护建设方案。未来五年,市政府将年均投入1.5亿元用于古都保护和建设。到时候,中轴线上的一个个“明珠”将被擦得更亮!北京城的古迹正在接受着前所未有的呵护。什么是历史?是那些惊天动地底的大事吗?我觉得不是,历史往往就在潜移默化中悄然发生,北京是古都,更是一座让古迹焕发了青春的“新城”,作为这座城市中的一员,我见证了历史,我为此感到自豪!

本文关键词: 赵建军 文化产业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齑羸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