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教育连连看

海淀教育连连看

 

  过去,跟东城、西城这些早年的教育强区相比,我们海淀教师队伍的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们海淀开始了艰难的教师队伍建设工程:从第三师范抽出的两个班成为教师进修学校的前身,租了三星铅笔厂两间简陋的厂房作为教室;缺少合格学历的师资,就自办教师学历提高班、中小学教师培训班;教师需要教材指导,就自己编写教学辅导教材……我们都盼着,海淀教育能有一天大变样!


  可是,这个愿望真正实现还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提出了“尊师重教”,我们这些昔日的“教书匠”终于迎来了春天。


  1984年,海淀区开始进行基础教育改革。当时,学校实施了考勤奖、超定额奖等全新的的分配奖励制度,这大锅饭打破了,大家心里都有使不完的劲。那一年我每周上十几节课,周末还带同学们去颐和园、北海开主题班会,真的是忙碌着,也快乐着。


  后来,海淀区又进行了校长责任制、教师聘用制等一系列的改革,当时在北京乃至全国教育界都可以称得上是破冰之举。这机制一变,教育质量也跟着提高,海淀教育开始走进前列。那时候,好多外地学校高考前,都把我们海淀编的资料当作宝典,海淀教育也在全国出了名。


  那时候,咱北京教育界还发生了一件大事。海淀区申请加入了教育改革试验,开始进行素质教育。过去人们常说“分,分,学生的命根”,几十年的教育理念被改变了,这是多大的手笔啊!


  当时,我已经调到双榆树中心小学。还记得我班里有一个叫黄少光的学生,是最让老师头疼的孩子。他父亲去世得早,母亲是残疾人,全靠叔叔帮携着长大,由于缺少家庭温暖,性格孤僻的他没有自信,一周也不见他说几句话。我在班里尝试让学生来当一天“老师”,点名要黄少光参与,一开始他登上讲台不敢抬头,眼泪吧嗒吧嗒就掉下来了。课下,我帮他剪头发,鼓励他当“小老师”挑战自己。后来,黄少光终于登台了,刚开始还有些紧张,声音也不大,同学们就齐声喊着:“黄少光,你最棒!”黄少光终于放开了胆量,声音宏亮、大大方方地给同学们讲课文,还邀请同学来回答问题。从那以后,黄少光逐渐变成了一个自信、活泼的孩子。十几年过去了,今年春节,我忽然接到黄少光的电话,如今他已经是一名军队干部了。他很动情地说:“是那堂课改变了我的一生。”


  素质教育改变了很多孩子的成长轨迹。作为全国第一个在地、市一级行政区域内进行教育改革的试验区,海淀教育也成为首都乃至全国响当当的品牌。


  因为市区重点学校集中,海淀甚至产生了价格高昂的学区房。为了均衡教育资源,海淀北部地区近期先后建成了多家公办教育机构,很多学校还和山后及远郊区县开展了支教和手拉手学校等活动。同在蓝天下,在海淀,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的教育资源。


  2009年“六一”,海淀区巨山小学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孩子们用废旧物品制作了精美的手工艺品,和他们一起动手的是一位慈祥的爷爷,他就是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总书记。总书记的到来,是对我们海淀教育的肯定,更是对我们这些教师的莫大鼓舞。


  海淀区教育从卓越走向辉煌发展的历程,实际上也是党中央尊师重教政策的缩影。作为一名老教师,  我想由衷地说句心里话:感谢党和政府,让我们的孩子能在阳光雨露中茁壮成长!

本文关键词: 赵建军 文化产业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齑羸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