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特殊的讲解

一次特殊的讲解

 

  2006年6月24日,为纪念在抗击“非典”斗争中牺牲的白衣英烈们,“救死扶伤”纪念坛在我们局党校落成了,而我则光荣的成为一名讲解员,为前来祭扫的同志们提供义务讲解服务。


  前来祭扫的人们不仅来自首都卫生系统,还有社会各界人士,其中有我们国家的副总理吴仪同志,也有普通学生,而更多的是奋斗在工作一线的白衣天使们。每次讲解,我的心灵都得到一次洗礼,而让我一生难以忘记的,是我单独为李晓红烈士的爱人进行的那次讲解。


  我记得那时玉兰花刚刚开放,那天,领导交给我一个任务,要上山去为一名烈士家属进行单独讲解。当我气喘吁吁的来到纪念坛的时候,那个人已经站在那儿了,面对着雕像呆呆的看着,我上前打断他说:“您好,我是党校的讲解员,请问可以开始讲了吗?”他说:“哦,可以,麻烦您了。”我就像往常一样从头开始介绍纪念坛,介绍牺牲的9名烈士,当我讲到烈士李晓红事迹的时候,讲到她肚子里的孩子的时候,我看到眼前的这个人已经哭的泣不成声了,我停下来给他递了张纸巾,看着他,还没等我说话,他开口对我说:“晓红,是我爱人,我来看看她。”说着,他走到李晓红的雕像面前,伸手去抚摸她的脸,说道:“晓红,你放心吧,我会擦干眼泪,沿着你没有完成的事业,沿着你留下的足迹,我会坚定的走下去,继续你没有完成的事业。”看到这一幕,我惊呆了,我再也无法控制住自己的眼泪,我说:“您能给我讲讲晓红吗?”他说:“可以。”后来,他断断续续地给我讲起了他的晓红在那段非常时期的动人故事。


  李晓红医生,是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牺牲时只有28岁,是牺牲的九位同志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并且是个已经怀有身孕的母亲。当时她连续奋战在临床一线,因为过于疲劳,不幸被病毒感染,病情加重后,领导多次劝她转到一个大医院接受治疗。但她说:“我不能先走,那么多病人呢,先把重症病人转走吧,我没事,我还年轻,才28岁,我抵抗力好”。她一再推让转院治疗机会,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生命垂危的时候,李晓红已经说不出话了,他们的联系只能靠发手机短信,李晓红在短信里跟他的丈夫说:“嫁给你,我不后悔。当医生,我更不后悔,因为我挽救过那么多病人的生命,值了”。这也是她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句话。2003年4月16日黎明时分,非典病魔最终还是夺走了她那年轻的生命,还有她肚子里尚未出世的小生命。


  看着眼前这个人说的那么平静和坚定,我的心也流泪了,我无法体会到同时失去爱妻和孩子的那种痛苦,但我知道,眼前的这个男人,是坚强的,他在继续他爱人的信仰,一个共产党员的信仰,一个为了祖国和人民可以牺牲一切,甚至是自己生命的信仰。


  从那之后,我深深的明白了我的职责是多么神圣,作为一名光荣的讲解员,我不但是一个传播烈士们事迹和精神的载体,更是一个传承共产党员信仰的使者。在此,我想对天堂的晓红说一句:你不会孤单,因为我们会一直和你在一起。我们会延续您的大爱和坚强,传承您的执着和高尚。


  纯洁的玉兰花又开了,不单单开在烈士们的雕像前,也开在了我的心里。

责任编辑:齑羸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