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鲁迅写狂人日记,是在北京“烂漫胡同”,鲁迅在北京住过好几个地方,他跟他弟弟周作人也住过一个地方,好像是阜成门。阜成门有两处地方是作为鲁迅故居保留下来的,但实际上鲁迅在北京住过不止一个地方。顺便说一句,北京的胡同文化在中国的城市胡同文化中是最有意思的,毛主席有首诗词叫《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个“烂漫时”,烂漫用这个词实际上双重含义,毛主席第一次到北京来的时候,就住在湖南会馆,湖南会馆的地址就是北京宣武区的烂漫胡同。确实正如他所说,待到山花烂漫时,他在丛中笑,正好应验了这句话。原来我都不知道,我是有一次无意当中,去串胡同路过那个地方,我才恍然大悟,我说怪不得毛主席说烂漫,原来这个湖南会馆就在烂漫胡同,它实际上是双重含义。所以你去考察这些胡同,非常有意思。包括鲁迅住的胡同也是一样。陈独秀那个《新青年》杂志的胡同好像就在北大,就是现在北大的红楼附近的一个地方,他没说《新青年》杂志,他说陈独秀的故居,陈独秀把他故居拿出来做《新青年》的编辑部。其实他应该把它恢复成《新青年》故居,《新青年》故居可能应该说更好一点。
鲁迅的《狂人日记》发表以后,应该说当时的情况,说好的也有,认为说过了的也有。说好的、说深刻的占多数,但是这个反映主要还是在知识界。当然任何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他更注重的是历史,而不是当世,就像杜甫和李白一样,我们认为他们都是伟大的诗人,但是李白当时的名声大过了杜甫,杜甫是死后,反而发现了他,然后把他的诗传出来了,认为他可以跟李白齐名。鲁迅这篇狂人日记也是这样,他是随着时间和年代的推移,人们才越来越发现他的价值,而且尤其是鲁迅对国民性的深刻认识,随着时代的推移,人们才发现鲁迅的眼光真是太毒了,怎么看的那么深刻。所以鲁迅这篇作品,它的穿透力就像《新青年》本身的穿透力一样强。新青年文学作品发表并不多,但是最好的作品是《狂人日记》,中国最伟大的作品在《新青年》发表这是《新青年》的一种眼力,表明了“新青年”的眼力。
精选专题
精选文章
- 【党员课堂】宋亚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性修养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和时代价值
- 刘志明:【党员课堂】加强警示教育 永葆政治本色——从思想深处筑牢拒腐防变防线
- 顺应发展潮流,推进人工智能安全治理
- 北京上市公司三项业绩数据全国居首
- 九部门出台措施有力有序有效扩大服务消费
- 勿忘“九一八” 吾辈当自强
- 秦国伟:传承伟大抗战精神 凝聚伟大复兴力量——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 伟大抗战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
- 筑牢“三农”压舱石,夯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根基
- “小板凳+”宣讲:让党和政府的好声音传递到寻常百姓家
精选视频
【习近平文化思想】当戏曲遇上AI 传统文化“破次元”拥抱Z世代
【学习思想】“两山”理念:新质生产力的绿色引擎
自信自强: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薪火相传: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
人民至上:始终坚持文化建设着眼于人、落脚于人
凝心铸魂:着力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