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某些具体概念、词汇、术语的翻译,以求解决现实问题的现成答案,这种功利性的“淘宝”式方法,固然在一定场合具有某种功效。但是,在新世纪新时期,对经典著作的编译和研究,最根本的是要寻找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力量和思想力量中的现实逻辑和当代价值。那么,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过程中,如何才能让马克思主义真正与时代、与现实对话,寻找到马克思主义的现实逻辑和当代价值?
衣俊卿分析说到,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有一种淘宝式,是借用大家比较流行的一种网络术语来说。实际上是说一个什么现象呢?我们这个时代的节奏比较快,大家接触新信息很快,这是它的优点。但是对于像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这种研究,它可能需要更扎实的工作。现在在理论研究或者在其他一些方面,有的时候有一些人是希望用这种短平快的快捷方式,比如说,从马克思、恩格斯思想中能够找到一个以前我们没有注意到的思想,或者某一个概念,这个概念我以前解释的不是很准确,或者哪个术语我们可以换一个翻译的方式。首先这些工作都是应该做的。因为不断的完善我们经典著作的编译,不断推动研究,这本身就是内容。但是我说的不能把我们全部的精力、研究的力量都放到这儿。如果都这样,它容易带来问题。我们可能抛开对马克思主义全面、系统的理解,而专注某一个问题,带着两个极端的问题。一个问题,可能出现教条主义,认为就这个重要,别的我不管,我就固守,这种教条主义可以葬送马克思主义。一旦固守这个东西,说这个结论不实用,可能夸大成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另一个极端就是功利主义,功利主义更可怕,今天说有用了,抓起来,明天说没用了,扔下,甚至我们用自己的想法任意解释,所以我不是一般意义上批评。而是说在这种情况下什么样的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衣俊卿说到,我们今天回头看近百年马列经典著作的编译和研究事业,它可以给我们提供很重要的启示。前面我说的,正因为我们系统、全面地翻译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又系统全面地研究他们的理论观点,所以我们才有我们立场的坚定性。我们现在需要什么?我想通过我们进一步推进编译事业,通过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我们大概一方面需要掌握马克思主义,我们常说的基本立场和重点的方法论,这肯定是最主要、最主要的,因为这些东西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性的描述。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今天来研究马列经典著作,还不仅仅是说来证明这些观点,我们不能把这些观点变成一种理论一般的原理,脱离开那个历史语境。我们需要经常读经典著作,回到马克思、恩格斯当时阐述这些理论的历史语境,只有我们知道他们是针对什么样的历史背景,针对什么样的问题,他们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价值,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这些才可能形成我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方法论和战略思维。当我们在面对今天的时代所面临的问题的时候,我们可能可以更富有创造性地去解释我们今天的问题,而不会把这些基本的原理或者某个结论去套到现实中。这是我提这个概念的时候一个基本的想法。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