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国际执委第十三次全会论中国

共产国际执委第十三次全会论中国


  “在中国——是战争、武装干涉和革命”
    共产国际执委最近一次(第十二次)全会已经指出,资本主义底相对稳定已经完结。自从资本主义相对稳定完结以后,资本主义总危机底发展已使全世界资本主义系统动摇得更加深遽了。
  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人民底靠山——苏联——扩展着社会主义建设和日益增强自己的力做;而资本主义世界底经济,却正在崩溃下去。在资本主义的世界里,贫穷、破产和饥荒底锁链日益加紧束缚着。资产阶级用法西斯蒂暴力压迫和抢夺劳动阶级的办法,用强盗战争反对别国人民的办法,来疯狂地加强自己的经济剥削方法。可是同时,劳动群众底革命义愤,劳动群众要推翻剥削阶级底不堪忍受的压迫的决心,也日益增长着。
  资本主义各国内部阶级矛盾和国际冲突底异常紧张,证明革命危机底客观前提已经成熟到这样的程度,以至于在现时,世界简直已经紧紧逼近到革命与战争底新周期……
    资产阶级日益不相信单用加紧剥削本国劳动者的方法可以找到逃出危机的出路,于是帝国主义者就以战争为主要方针。国际状况现在带着新的世界大战前夜底性质。
  (一)新的世界大战底火焰,正在太平洋沿岸延烧起来。日本军阀为地主资产阶级帝制最深刻的内部危机所驱使,继续向中国进行掠夺战争,既已利用国民党底帮助征服华北,又正在准备攻打蒙古人民共和国。英帝国主义正在伸手夺取中国东南各省、西藏和四川,法帝国主义正在伸手夺取云南。日本法西斯蒂军阀是反对中国反帝土地革命的冲锋队。美国、日木和英国帝国主义,站在国民党背后,帮助对着中国唯一的人民政权——中国苏维埃举行第六次“围剿”。中国苏维埃革命底胜利,东三省底游击战争,日本革命势力底增长,各殖民地人民底解放运动,这都在帝国主义者后方造成新战线。中国苏维埃革命已经成为世界革命底巨大因素。
  必须根据苏联工人和集体庄员在农民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一切战线上得到的伟大胜利底实际经验,顾计各国底特殊条件,面向每一国底劳动者明白提出一个纲领,使他们看清,苏维埃制度在他们本国将给他们什么好处。在这里,须要特别指出,在苏维埃制度之下,失业现象和朝不保夕的忧惧情形一定会消灭,劳动条件和社会保险会经常改良,而同时工作时间又减少;乡村劳动者会摆脱一切封建残余和各种束缚;无地和地少的农民一定会得到土地;贫农会得到赞助,农民合作社及集体农庄会得到帮助;青年工人及一切劳动者底文化,将能完全自由发展等等。
  苏维埃政权底基础,是工人和半无产者底群众组织,所以它能使过去受资本主义压迫的劳动群众,真正有普遍地享用民主权利的可能。
  苏维埃政权,是无产阶级专政底国家形式。
  苏维埃政权,是保证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工农革命民主专政底国家形式(中国及其他各国)。
  对劳动者说来,它是民主制,可是对剥削者说来,它却是无情的专政。
  (摘自《关于法西斯主义、战争危
  险与各国共产党底任务决议案》)
  二  反对白色恐怖
  无产者们!全世界底劳动者们!共产主义者们!
  在一切资本主义国家内,工人阶级优秀分子底鲜血都正在流着。德国法西斯蒂与国民党刽子手举行竞赛,争着来残杀工人阶级底先进战士,争看来拷打、虐待、强迫和侮辱革命工人。中世纪刑罚底残酷,却远不及民族社会党人和蒋介石底残忍。
  据红色救济会底统计,单是最近一年来,资本主义和殖民地各国受苦刑而死的和被惨杀的革命家,就有四万六千人,受伤和残废的有十六万人,被捕的有二十二万八千人……
    在柏林和上海,在东京和东三省,在索菲亚和瓦萨,在南洋群岛和安南,各处的奴隶主和军阀都在残杀革命战士。
  蒋介石招聘德国、英国和美国的将军及社会民主党的警察总监格津斯基之流,成千成万地屠杀中国革命的工农,去年秋,上海工人反战集会者被捕,全体被捕者一律就地枪决。一九三三年夏,国民党刽子手拘捕了一百五十个参加反法西斯蒂代表大会的人,把他们解到南京残杀了。
  在日本,执政的法西斯蒂派,两年以来拘捕了一万五千革命的工农和兵士下狱。数十个日本共产党员被杀了。在东三省、高丽、台湾,因反抗日本帝国主义强盗而被残杀的有数万人。
  在南洋群岛,荷兰奴隶主实行残杀“七时军舰上武装起义的水兵。
  在安南,“民主”的法国用枪炮镇压本地武装起义者。
  在印度、亚刺伯及巴勒斯坦,英帝国主义者成千成万地枪杀反抗殖民地压迫制度的劳动者……
  到处都来进行群众抗议运动,以反对在德国、中国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里的法西斯蒂恐怖吧!……
  起来和凶残的法西斯蒂恐怖作斗争吧!
  共产国际执委第十三次全会,号召共产国际一切分部,号召全世界工人和劳动者,以极大的牺牲精神来保护苏联去反对帝国主义者底反革命阴谋,来保护中国革命及其苏维埃政权,使之不受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1]
  (摘自《共产国际执委第十三次全会底宣言》)
  根据一九四四年七月出版的《列宁、斯大林、共产国际论中国》刊印
    注释
  [1]今译文见《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二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一九八二年版,第二七四——二七七页。
责任编辑:孟庆闯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