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批转中央教育部党组关于大中小学教育和扫盲运动等问题的报告

中共中央批转中央教育部党组关于大中小学教育和扫盲运动等问题的报告


各中央局、分局,各省、市、区党委:
  兹将中央教育部党组八月二十三日的《六、七月份综合报告》,八月二十日《关于中小学教育行政会议的报告》,八月二十四口《关于接办私立中小学问题的报告》,八月二十五日《关于实施小学五年一贯制问题的报告》转发你们。[1]中央同意这四个报告有关大中小学和扫盲运动的方针和计划,望各地党委及宣传部仔细研究,指导和监督下级党委和政府文教部门贯彻执行。从报告中,特别是从初步拟定的教育建设五年计划要点中,可以看到今后党在领导文化教育方面的任务之繁重,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国家开支的教育(不包括文化卫生)经费,将年达三十余万亿元。这样大的计划,花这样多的钱,如果没有党的严格监督,如果没有一个能够负责实行计划的比较健全的政府文教机构,那将是毫无保证的。因此各地党委必须重视这个问题,应与抽调经济工作干部同时,把党的宣传部门和政府文教部门加强起来,使宣教部门和经济部门一样能够明了实际情况,制定精确的计划,控制计划的进度和保证计划的完成。国家的教育建设计划是与国家的经济建设计划密切配合的,如果教育计划不能准确地完成,必将大大影响国家经济建设,而我们现在的宣教机构是很难担负这样重大任务的,所以立即注意加强宣教部门是很重要的。
  中央
  十月十七日
  (一)中央教育部党组六、七月份的综合报告
  (一九五二年八月二十三日)
  我们在六、七月份的主要工作是:教师思想改造、开展调查研究、进行院系调整,草拟五年计划、推广速成识字法和准备扫盲工作。除教师思想改造工作另作专题报告外,现将其他各项工作分别报告如下:
  一、开展对各级各类学校的调查研究工作。
  为系统地全面地了解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基本情况和现存主要问题,为拟定五年教育建设计划及进一步进行教育改革做好准备工作,并推动各地切实注意调查研究工作,克服主观主义、官僚主义的领导作风,我们决定从七至九月份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对各级各类学校的调查研究工作。调查方法分典型调查与普查两种,典型学校派调查组进行调查,普查则由学校自填简要调查表报。
  我们为吸取经验,修定调查提纲与统计表报,指导全国调查工作,于六月下旬集中了本部、各地区及中央有关部门的干部二百零九人,组织了九个调查组,分赴清华大学等九个类型的大、中、小学和工农业余学校进行试验调查,七月中旬全部结束。典型调查提纲、表报、普查表及调查经验总结均已发下。经过此次调查,发现许多值得十分重视的问题和经验,如:高等学校急需翻译苏联教材;对专修科太不重视;北京重工业学校办产业工人干部班有新经验;高碑店民校推行速成识字法的效果,证明一百六十小时至二百小时不行,须三百小时左右;农村小学超龄学生占百分之四十以上,有大至二十九岁者;高碑店超龄儿童用速成识字法效果也很好等。
  全国调查研究工作已经展开。典型调查由省市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调查对象预定为高等学校十四所,中等技术学校四十四所,师范学校四十二所,普通中学五十一所,城乡小学一百所,幼儿园五十所,职工业余学校五十所,农民业余学校六十所。各人行政区教育部均已组织大批干部训练后参加调查工作,计:东北二百六十人,西北三百人,中南一百五十人,西南一百二十人,华东七十人,连各省市调查人员在内,估计达万人左右。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普遍地感到因其他工作任务重、时间短、人力不足,难如期完成任务,个别省县因行政干部缺乏,普查亦有困难。我们除已通知各地可展期至十月底结束外,并望中央电各中央局各省市委尽可能地予以协助。
  二、高等学校进行院系调整。
  为适应国家大规模的经济建设的需要,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是改革高等教办的重要步骤。今年准备调整三分之二,明年基本上完成。今年以华北、华东、中南的高等学校人重点,作全面的调整,其他各区则进行部分的调整。
  华北区以北京二所大学(北大、清华、燕大、师大、辅仁)和天津三所大学(南开、天津、津沽)为中心的调整工作已于六月下旬开始。调整方案是:将北京五校并为三校,即北京大学(综合大学)、清华大学(工业人学)及师范大学,另成立独立的地质学院、钢铁学院、财经学院、政法学院;将天津三校调整为南开大学(综合大学)、天津大学(工业大学)及天津师范学院。调整工作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先确定各校的专业和系科设置,视国家建设需要某种专门人才即设某种专业,按专业性质制定教学计划,再将性质相近的专业组成学系,以根除过去盲目设系与因人设系课的流弊。第二步是按各校教学计划和课程调整人事,并在各地区间进行适当地调整。第三步是调配房舍设备。现第一步已完成,第二步九月初完成,第三步九月底完成,十月初正式开学上课。
  华东现有五十九所高等学校,决定调整为五十四所,计综合性大学六所(三所是暂时保留的),工科院校十三所,农林院校九所,医药院校十一所,师范院校六所,艺术院校五所,财经院校二所,政法学院、语文专科学校各一所。分布的情况是:上海十六所,南京和山东各八所,苏南、浙江、福建各五所,安徽四所,苏北三所。调整工作已于八月初开始进行。
  又全国原有农学院(设于大学者在内)校四十三所,共设一百八十二个系。七月全国农学院长会议(另有专业会议报告)决定将设于大学的农学院分出来并加以调整,调整后全国分设三十九院校,计:农学院三十所,林业学院三所,农业专科学校二所,水产学院及专科三所,蚕丝专科学校一所。分布的情况是:华北(包括内蒙)八所,东北五所,自北四所(拟再增设一所),华东十一所,中南六所,西南五所。会后华北与华东若干学校已开始进行,新设北京林业学院、机械化农业学院等均已成立筹备委员会进行建校工作。华东复旦大学农学院迁往东北,师生情绪很高,保证完成迁校任务。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一)各主要高等学校首先是华北的,应即配备若干党员负责干部。(二)各业务部门对有关高等学校必须加强联系与指导(如政法委员会对政法院系),以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以保证培养合格的人才。
  三、初步拟定教育建设五年计划要点。
  全国教育建设的方针是根据国家大规模的经济建设的需要,及时培养供应各种建设事业(首先是工业)所必需的高、中级干部和技术人才,并提高工、农劳动人民的文化水平。经与中财委及其他有关方面协商,初步拟定五年之内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计划达到如下的目标:
  高等学校学生增加百分之二一八点二,增设高等学校九十五所(工学院五十所,地质学院二所,师范学院二十五所,医学院十所,政法学院六所,其他二所);中等学校学生增加百分之二三0点四,增设中等学校三千五百所;小学学生增加百分之四O点九,增设小学七万所;工、农业余初等学校学生增加十三倍,扫除工农文盲一亿七千万人。
  高等教育方面:五年内派遣留学生七千人,达到八千八百人,回国四千五百人(包括部分原在资本主义国家的留学生)。高等学校研究生达到七千余人,毕业八千人。国内高等学校在校学生达到六十六万二千余人,毕业五十万人。计工业交通人才十六万人(占百分之三二·五),中等师资及体育人才十四万五千人(占百分之二九·四),卫生人才五万人(占百分之一O·二),农林人才四万金人(占百分之八·一),理科人才三万六千余人(占百分之七·三),文科人才二万五千人(占百分之五一-),政法人才一万六千四百人(占百分之三·四),财经人才一万人(占百分之二),俄文人才一万人(占百分之二)。
  中等教育方面:五年内在校学生达到九百五十一万余人,共毕业六百四十六万余人,其中:普通中学生四百四十六万余人(内高中七十万六千人,初中三百七十万人),中等师范学生一百三十六万人,中等专业学校学生三十二万五千人(内工科二十三万入,卫生十八万人,农林十六万五千人,财经五万人),工农速成中学学生六万五千五百人,另有业余中学毕业生约三十万人。
  成人初等教育方面:五年内用速成识字法扫除区级以上干部、产业工人、行业工人、城市劳动人民及青壮年农民中的文盲,共计一亿七千余万人。又工农速成初等学校在校学生达到十万余人,毕业十一万入;职工业余初等学校学生达到二百余万人,毕业三百余万人;农民业余初等学校学生达到二千四百万人,毕业五千万人。
  儿童初等教育方面:小学生每年约增加四百万人,达到六千九百万人,入学儿童达到学龄儿童百分之八十以上,五年内毕业三千四百余万人。幼儿园入园儿童由四十七万人增加到一百三十七万人。
  为保证教育质量,拟着重提高师资质量,在高等学校实施政治工作制度,并改定教学计划,改编教材,改进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
  四、推广速成识字法准备开展扫盲运动。
  祁建华速成识字法的成功,将大大缩短扫除文盲的时间。自文委召开会议以后,我们即督促各地并协助京津二市和河北省在工厂、农村中进行重点实验和推广的工作。结果证明不论在工人和农民中效果都很好。截至七月止,天津市已组织了三十余万人参加学习,并已有十六万人在实验班毕业。全华北区已开办了五千八百多个实验班,已初步学习成功的约计二十五万余人。
  为了切实讨论与布置这一工作,五、六、七月份我们又督促与指导各人行政区召开了专门会议,各地负责同志均很重视,并集中了大批政府、工会、青年团、妇联的文教干部和教师,进行了速成识字法的传习,培养了一批骨干,并初步讨论了各区的扫盲计划。
  经与各区商酌结果:今冬明春可扫除区以上干部文盲二十万人,产业工人文盲一百五十万人,青壮年农民文盲一千五百万人。
  我们拟在今年集中力量进行扫盲重点试验(一个工厂,一个乡或行政权,一条街,一个机关),编印教材,训练师资等准备工作。明年开始全国推行扫盲运动。建议中央在今年九十月间对此专门发一指示,并由政务院作出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扫盲委员会和扫盲协会,大张旗鼓地开展这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运动。
  以上当否,请指示。
  教育部党组小组   
    八月二十三日
  (二)中央教育部党组关于中小学教育行政会议的报告
  (一九五二年八月二十日)
   (一)
  根据周总理的指示,我们于八月二日召开了中、小学教育行政会议,出列席代表计各大行政区教育部长及重点省市文教厅局长、处科长六十二人,中央有关部门及本部出席代表三十七人,共计九十九人,会期十天,着重讨论了下列问题:(一)关于如何解决大量发展中等学校所必需的师资问题;(二)关于小学实施五年一贯制的步骤问题;(三)关于群众自办小学问题;(四)关于有步骤地全部接办私立中、小学问题;(五)关于失业知识分子的训练问题。会议通过了《关于解决一九五二年暑假后中等学校师资问题的决定》;《关于小学实施五年一贯制的指示》;《关于整顿和发展群众自办小学的指示》;《关于接办全国私立中、小学的计划》;《关于吸收失业知识分子培养师资的训练计划》等五个文件。会议组织了典型报告,交流了各地提高教师,实行二部制,小学实验五年一贯制及接办外资津贴学校等问题的经验。兹将会议讨论情况及解决的主要问题,简单报告如,行:
  (一)关于解决一九五二年中学发展所必需的师资问题。
  今年暑假全国各类中等学校共招新生一百二十一万余人(其中高小毕业生九十三万余人),在校学生人数较一九五二年暑假前增加八十二万余人,需增加师资三万五千余人。解决的办法是:第一,今年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任中等学校教师的共计三千零七十一人,全部用于高中(包括中级师范学校及中等技术学校)。第二,适当地合并同年级的班次和增加原有教师的授课时数。第三,提升优秀的小学教师担任初中教师。第四,提升优秀的初中教师,担任高中教师。第五,抽调职员改任教员。第六,吸收失业知识分子,加以短期训练后担任初高中教师。各地根据上述办法,除华东、中南、西南、京津两市师资问题可以就地解决外,东北、华北五省及西北区均不能全部解决。据此情况,分头进行了协商,最后决定除将今年高等学校毕业生加以重新分配外,东北所缺的教师,拟从华东区调配失业知识分子七百人(高中教师一百人,初中教师六百人),从北京市调配给失业知识分子一百人,从天津市调配给失业知识分子五十人。河北、平原、察哈尔、绥远、山西所缺的教师由北京市调配失业知识分子二百人,西南区调配失业知识分子四百人。西北区所缺的师资由中南区调配失业知识分子七百人。要求各地区本照顾全局的观点,发扬互助的精神,保证完成中央的调配计划。在调配问题上北京市和华东区均有比较严重的本位主义,北京市现有小学教师中大专毕业的约有四百余人。华北各省要求以优秀的师范毕业生(教小学)相交换,北京市文教局不肯答应,同时坚持在京的失业知识分子须待自己招聘后,才允许各地来京招聘。华东不愿以今年的高等学校毕业生支援东北。我们在会议中,已作了不少说服工作,今后尚继续说服。
  (二)关于小学实施五年一贯制的步骤问题。
  小学实施五年一贯制的主要顾虑是师资数量不够,质量低,流动性大;其次是顾虑新课本供应不能及时,教师又数不好;第三,各地因教育行政机构编制很紧,县区教育行政人员不健全,怕保证不了质量。这些困难,经过反复讨论,经过先进地区(如东北)介绍克服困难的办法,与会代表思想为之一变,一致认为上述困难是小学教育发展过程中一般的困难,而不是推行五年一贯制特有的困难,只要作应有努力,困难是可以克服的。而且由于五年一贯制的推行,更将推动迅速地克服上述的困难。解决困难的办法是:第一,发展正规的中等师范学校,以提高小学师资质量;大量举办师资训练班,以保证足够数量的师资。第二,吸收具有中等文化程度的失业知识分子经过短期训练,补充四、五年级的师资。第三,采取业余进修学校函授等办法加强在职学习,争取三、五年内能使小学教师大部分能胜任四、五年级的功课。第四,本部争取在两年内全部编出五年一贯制的新课本,保证及时供应(现第一册小学语文、算术课本已发到各地)。会议决定从一九五二年秋季一年级新生起,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游牧区及极少数经济文化特别落后的地区如不能解决师资问题和教材供应问题可以延缓推行外,全国一般学校一律实行五年一贯制,以后逐年顺推,到一九五七年全国小学基本上都改为五年一贯制。
  关于秋季始业问题,东北已全部实行,要求各地接受东北的经验,逐年地说服农民逐步实行。关于低龄儿童和超龄儿童问题,决定低龄儿童按照幼儿教育暂行规程办理,幼儿园不够之处,小学得设幼儿班。对超龄儿童可单独设班,采用速成识字法,速成算术法,适当地缩短修业年限,学完小学五年的课程。
  (三)关于群众自办小学问题。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第一,群众迫切要求送子女入学;但学校数还不足供应需要,如要大量举办,国家财政还有困难。第二,大权、富村的小学,多是公立,经费由政府统筹解决;许多贫苦小村没有小学,反而发动民办,教育经费的负担不合理,群众有怨言。第三,对群众自办小学的发展缺乏计划和领导,有放任自流现象。群众凭一时的热情办起来,但没有一定的筹措经费的办法,教师待遇低,学校办不好,不能坚持下去。第四,个别省县(如浙江)将原来的公立小学大量地转交群众自办,不是出于群众自愿,许多小学垮台,造成群众不满。为纠正上述各种偏向,巩固和适当地发展民办小学,会议决定须坚持下述原则:第一,完全自愿,不得强迫。第二,群众要有正当的可靠的筹款办法,并能维持一定的年限(至少三年),然后经过乡(村)人民代表会议的通过,县人民代表会或县政府的批准,即可允许民办。第三,穷村、小村以公办为原则,争取大村富村小学民办,或设民办的班次。
  在会议讨论中,个别地区代表存在有不愿民办和不顾财政情况全部包下来的思想,除根据中央精神说服纠正外,对具体问题作了如下决定:第一,对现在尚未全部包下来的民办小学,须视财政情况,能包就包,不能全包的应允许民办一部。第二,已经包下来的,须巩固下去,不应再交给民办,今后须鼓励和允许新的民办小学。第三,群众没有力量办学而又要办学的,得根据我们的财力,由政府举办,如财力不够,应说服农民群众自办小学,并帮助解决一部分经费和师资的困难。
  (四)关于接办私立中、小学问题。
  各地区代表对此问题,均表示赞同,要求尽可能地从速接办。不少地区已作了接办的准备。但少数地区在接办方针上,愿意先接办较好的私立中、小学,以解决中学发展中的校舍问题;对政治条件差的学校感到麻烦。经过讨论,通过了接办计划,决定了接办私立中、小学的主要方针:第一,先接办外资举办的学校,后接办中国人自办的学校。第二,先接办办理成绩坏的,后接办办理成绩好的。第三,先接办经费情况困难的,后接办经费还能维持的。第四,大体上先接办中学,后接办小学。第五,对少数民族的团体或私人举办之私立中、小学,可暂缓接办;其经费有困难者应予补助。但在自愿原则下,政府可予以接办,接办之后须尊重少数民族学校的特点。
  全国现有私立中等学校一千四百余所,教职员工三万四千余人,学生五十三万三千余人,私立小学八千九百余所,教职员工五万五千余人,学生一百六十余万人。拟自今年至明年全部完成私立中等学校接办工作;至一九五四年全部完成接办私立小学工作。今年暑假后接办私立中等学校约百分之三十二(其中华北、东北两地私立中学全部接办),私立小学接办约百分之二十三。为胜利地完成接办工作,必须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预防接办中可能发生的偏向,拟于最近发布指示,并进行必要的检查。
  (五)关于吸收失业知识分子培养师资的训练问题。
  开始有些地区的代表只片面地叫喊师资不够,分配给他们的大学毕业生太少,而对于训练失业知识分子补充师资则兴趣不大,原因是愿意用现成的,年青的好干部,认为失业知识分子历史复杂,年龄大,妇女多,存在有怕麻烦的思想。经过传达政务院劳动就业会议的精神,反复进行了讨论,终于达到了一致的认识。同意教育部门训练三十万失业知识分子的计划,计中、小学师资十五万,扫盲师资十五万,今年后半年训练十二万,明年上半年训练十八万,并就六个大行政区进行了人数的分配。由于目前中、小学及扫盲师资的缺乏,会议决定:失业知识分子经过登记初步了解及业务测验之后,可挑选部分条件较好的不经训练即分配做教师工作或先行试教,在工作中再进行审查与提高(其余大部分仍以训练后再用为宜),这一措施有助于完成今年的招生计划和扫盲工作。
    (二)
  此次会议除解决上述问题外,并着重地讨论了师资的培养和提高的问题。
  小学实行五年一贯制的决定关键在于师资,此次会议,组织了河北省沙河县农村小学教师的在职学习的报告,河南省教师星期进修学校经验和松江省城市小学教师在职进修及天津市关于教师提高问题的经验介绍。这些经验有力地说明了不论在城市和农村采取业余进修学校的方式,规定一定的制度,很好地加以领导,培养和提高师资是很有效的。特别是河北省沙河县的经验,拟加以总结和广。为着更有效地推动教师的学习,会议决定将《河北教育》、《东北小学教育》、《山市文教》等期刊的编辑人员,集中北京,由中央教育部出版《小学教师》,帮助全国小学教师解决业务学习上的困难。
  此外会议还就下述问题交换了意见:
  (一)关于扫盲计划。
  中央教育部就扫盲计划征求了各地代表的意见,大家极为兴奋,会议要求大家回去作好三件事:第一,作好重点试验工作。第二,着手组织队伍,训练师资,使用一切可以使用的力量(小学毕业生、失业知识分子)。第三,研究和解决工人和农民的学习时间问题。
  (二)关于教育行政部门的组织机构问题。
  在会议的最后一天,我们曾召集厅局长以上干部征求他们对中央教育部的意见,普遍反映目前教育行政部门任务重,干部少,困难多,不少的专县尚缺教育科长,区里文教助理县缺的更多,随便使用和调动教育干部的混乱现象,在不少地区仍然存在。为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上述情况,须逐渐地加以改变。我们的意见是:省市文教部门的组织,须考虑适当地增加干部,所缺的专县区教育干部,应请各地人事部门适当地加以配备;干部流动情况,应尽可能地减少。
  上述报告当否,请指示。
  教育部党组小组
  一九五二年八月二十日
  根据中央档案馆提供的原件刊印
    注释
  〔1〕收入本书时略去了《关于接办私立中小学问题的报告》和《关于实施小学五年一贯制问题的报告》。
责任编辑:孟庆闯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