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前经济形势和进一步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的问题

关于当前经济形势和进一步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的问题


同志们:
  这次中央工作会议的主要议题,是研究如何进一步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的问题。我受中央政治局的委托,讲一些意见,供大家讨论。研究这个问题,离不开经济形势。因此,我想先讲一讲当前经济形势和明年经济工作的安排。
  一、关于当前经济形势
  我国经济建设是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进行的。近年来,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旧的格局已经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变得更加动荡不安。新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所发展,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面对这种严峻形势,我们坚持执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与国的关系,积极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特别是同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在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推动热点问题的政治解决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逐步打破了西方对我国的经济制裁和政治制裁。我们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仍然有很多有利因素和回旋余地。只要我们认真贯彻正确的方针,抓住机遇,做好工作,就能够继续争取到有利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外部环境。
  从国内情况看,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坚持邓小平同志开创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稳定,整个经济形势继续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农业生产在遭到严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仍然可望取得较好收成。今年农业开局不错,但从六月份以来,安徽、江苏、河南、湖北、松辽平原等地遭受严重洪涝灾害,一些省份发生旱灾。自然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失是严重的。在灾害面前,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表现出极大的凝聚力,各族人民表现出团结抗灾的高昂斗志,解放军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也表现了很高的爱国热情。抗洪救灾和生产恢复工作,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由于后期气候条件较好,今年农业生产仍然可以取得较好的收成,预计粮食和棉花产量接近完成计划,农业总产值将比去年增长百分之二左右。
  工业生产稳步增长。今年头八个月工业生产比去年增长百分之十三点七。各地区全面回升。轻重工业协调发展,产品结构有所调整。多种经济成分继续增长,全民所有制企业的主导作用增强。全年工业生产将增长百分之十以上。
  市场形势继续好转,物价比较稳定。今年以来,城市市场趋向活跃,农村市场也逐步回升。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预计增长百分之十二左右。今年调价措施比较多,但由于供求总量基本平衡,调价工作做得比较细致,零售物价总水平仍然比较平稳,全年物价指数可以控制在百分之六以内。
  进出口贸易持续增长。今年,外贸企业实行自负盈亏的改革,头八个月进出口总额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十八点三。全年外贸计划可以超额完成,国际旅游业回升较快,非贸易外汇收入增加,国家结存外汇年底可以有较多的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今年头八个月全民所有制固定资产投资完成较好,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二十一点七。投资结构有所改善,农业、基础工业投资有较大幅度增长。重点项目进度高于一般建设项目。值得注意的是,基本建设目前又出现过热苗头,规模过大,新开工项目增加较多,有的不符合产业政策的要求。
  金融形势相对平稳。今年金融形势是好的,但贷款规模增长较快。城乡居民储蓄继续增长,目前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达八千亿元,手持现金近两千亿元。只要采取正确的金融政策,使银行利率高于物价上涨幅度,保持一个合理的差额,居民存款就不会对市场造成大的冲击。
  人民生活继续有所改善。今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十点七。从全年看,部分地区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农业生产收入不会增加很多,但乡镇企业等非农产业收入将会增加。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还会比去年有所增长。城镇职工收入继续增加,全年人均货币收入将增长百分之十二左右。
  改革开放迈出较大步伐。今年对钢铁、水泥、原油、铁路货运等价格进行了微调,大幅度调整了平价粮油销价,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企业集团的组建、股份制和租赁制的试点正在继续展开。社会保障制度和住房制度改革的范围不断扩大。“三资”企业和来料加工都有较快的发展,续建和新筹建了一些大型合资项目。上海浦东新区的开发正在积极进行。
  以上情况表明,整个经济形势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可以完成全年国民经济计划。国民生产总值将增长百分之六以上。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正确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结果,是中央和地方各方面共同努力、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
  当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经济生活中还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要看到好的一面,充分肯定成绩,树立信心;也要看到困难和问题的一面,把困难和问题分析透彻,找到解决的办法。从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宁可把困难和问题看得重一点,这样可以便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妥善处理前进中的问题,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当前经济生活中比较突出的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经济效益下降趋势尚未扭转。企业实现利润下降,产成品库存增加。三角债前清后欠。我们一直强调调整结构和提高效益,但实际收效不大。企业亏损面和亏损额都在增加。现在经济生活中的问题不是速度上不去,而是效益提不高。在现有结构和企业经营机制的基础上发展生产,已经不能带来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
  二是赤字扩大,国家财政困难增加。由于出现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增加了救济灾民、恢复水毁工程和进行水利建设的开支,加上部分地区财政减收,征购粮减少,平价粮供应增加,财政赤字将有较多增加。对于这种情况,相信人民是会理解的。现在需要上下一条心,一起来想办法,增产节约,增收节支,以缓解财政困难。
  三是一些主要经济关系还没有理顺。突出的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国民收入分配过多地向个人倾斜。国家财政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和中央财政收入在整个国家财政收入中的比重过低。这些问题涉及经济管理体制和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只有通过深化改革、综合治理来解决,需要有一个过程。
  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都同部分国营大中型企业活力不强、效益不高有着直接的关系。我们必须集中力量解决好这个问题,以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进一步稳定发展。
  今年是执行“八五”计划的第一年。尽管我国经济生活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各方面的情况说明,今年这个头开得不错,同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相比也是好的。社会主义中国的经济充满生机,继续稳步前进。我们坚持改革开放,进行治理整顿,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完全正确的。
  二、关于明年的经济工作
  明年经济工作的指导方针是: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在巩固治理整顿成果和继续保持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的基础上,把经济工作的重点转移到调整结构和提高效益的轨道上来。
  关于明年的计划安排,这里先讲一些初步设想。
  ――保持适当的经济增长速度。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的计划安排不宜过高,其中工业增长速度比今年低一点,农业比今年高一点,第三产业争取有较大的发展。
  ――大力加强农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今年局部地区灾害严重,明年尤其要坚持把发展农业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加快大江大河治理。今年水灾暴露出大江大河防洪标准低,有的地方排灌设备不足。加强水利建设顺乎民心,势在必行。首先是治理淮河和太湖。黄河、长江的水害历来是心腹之患,今后也要加快治理。进行水利建设,国家要增加一些投资,要特别注意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适当多搞些以工代赈。
  ――调整工业结构。工业生产要防止盲目追求产值,坚持以销定产,坚决把质次价高、货不对路、供大于求的产品生产压下来,避免新的积压。适当增加投资和消费,疏导流通,为企业拓宽市场。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改造。明年固定资产投资的重点是基础建设和大中型企业的技术改造。加工工业不铺新摊子,主要搞技术改造。对盲目追求“大而全,小而全”的重复建设,必须严格加以控制。
  ――保持物价基本稳定。价格改革必须坚持进行,目标是逐步理顺价格关系和形成合理的机制。明年应充分重视大灾之后的影响,物价调整从严从紧掌握。对供大于求的下游商品价格可扩大放开部分。为了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国家要保持必要的专项储备粮和周转粮。
  ――继续执行合理的金融政策。为了继续保持总量平衡,明年的货币发行和信贷规模都要适度控制。关键是合理调整贷款结构,用活用好信贷资金,努力减少工业企业产成品所占用的流动资金。
  ――适当调整职工工资。明年在大灾之后财政困难较多,调整工资的步子不能过大。对企业要严格控制工资总额,加强财务监督和管理。
  ――努力压缩财政赤字。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增产节约、增收节支运动,力争明年财政赤字不超过今年的实际数。
  ――积极发展进出口贸易。努力扩大多元化的国际市场,保持对外贸易的继续增长。适当利用结存外汇,购买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主要用于重点项目和技术改造。
  ――进一步利用外资和扩大对外开放。继续办好现有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上海浦东开发区的建设。支持和帮助办好现有外商投资企业,继续改善投资环境,并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更多更好地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要把利用国外资金和吸引外资,同加强我国基础产业、技术改造更好地结合起来。
  ――继续深化改革。这是我们坚定不移的方针。明年经济环境会比较宽松,深化改革的条件比较好。明年的改革,要继续按照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要求,在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的同时,以增强大中型企业活力为重点,进行配套改革。计划体制改革,要进一步缩减指令设计划的范围,扩大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的范围。投资体制改革,要按产业政策和建设规模审批投资项目,避免重复建设,实行中央、地方、企业共同参与的投资机制。财政体制改革,要实行复式预算制度,经常性预算不打赤字,继续进行利税分流和分税制试点。银行体制改革,要在国家产业政策指导下发放贷款,减少对贷款的行政干预。要以深化商品流通体制改革为重点,促进全国统一市场的完善。要推进劳动工资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步伐。
  一九八八年九月十三届三中全会提出进行治理整顿,一九八九年十三届五中全会作出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提出从一九八九年算起,用三年或者更长一些时间基本完成治理整顿任务。到今年底,三年时间到了。总的看,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治理整顿的主要任务已经基本完成。通货膨胀得到有效控制,物价指数大幅度回落。农业得到加强,去年粮食总产和单产都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一定进展,能源、交通、原材料的投资比重上升,生产稳定增长,供应紧张状况有所缓解。对外贸易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国家外汇结存大幅度增长。整个国民经济已经恢复到正常的增长速度。经济秩序有比较明显的改善。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得到提高。在治理整顿中,改革开放不仅没有停滞,而且在继续深入和发展。事实证明,进行治理整顿不仅为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也为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创造了有利条件。
  鉴于治理整顿提出的主要目标已经基本达到,经济紧缩政策已经有所调整,经济工作的重点,应当是在保持总量基本平衡的基础上,进一步转向调整结构和提高效益,努力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三、关于进一步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的问题
  在今后的经济工作中,要把增强国营大中型企业活力和提高企业效益的问题,摆到突出的位置上来。
  国营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我国现有独立核算的国营大中型工业企业一万多个,占全国工业企业总数的百分之二点五,而它们创造的工业产值却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百分之四十五点六,上交国家的利税占百分之六十以上。进一步提高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效益,对于增强我国经济实力,促进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发挥出来,从经济上讲,最重要的就要体现在国营大中型企业活力的不断增强和效益的不断提高上。只有这样,才能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坚定广大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使我们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我们要从防止和平演变,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高度,来认识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的重要意义。
  坚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经济成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基本方针。改革开放以来,多种经济成分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公有制经济仍然居于绝对优势,而且国营企业还掌握着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产业部门。适当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完全必要和正确的,现在也决不是要刹车,而是继续鼓励它们适当发展,同时加强管理和引导,使之更好地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有益补充。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国营大中型企业活力不强,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益低于其它所有制工业,如果这种趋势任其延续下去,就有可能动摇国营经济的主导地位。
  一段时间以来,大家都在谈论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的问题。看来,对企业怎么才算有活力取得比较一致的共同认识,是很有必要的。根据一些搞得好的企业的经验,概括起来,企业的活力主要应该表现在:一,产品有竞争力;二,技术有开发力;三,资产有增殖力;四,对市场有应变力;五,领导班子有团结进取力;六,职工群众有凝聚力。这几点讲得是否准确和完备,还可以讨论。从中央到地方,从主管部门到企业,都应该为企业形成这样的活力而共同努力。
  目前我国国营大中型企业的状况,大体上好、中、差各占三分之一,当然各地情况也有所不同。部分企业活力不强,效益不高,发展后劲不足,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主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宏观上经济结构不合理。由于重复生产、重复建设,许多企业开工不足,达不到规模效益。价格尚未理顺。能源、原材料价格偏低,一些下游企业又承受不了上游产品价格的上调。大锅饭和铁饭碗的机制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人浮于事,生产效率不高。职工个人收入增长速度高于生产增长速度,分配向个人倾斜。许多企业保两头,即保税、保奖金福利,挤了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的开发。企业商品经济意识和市场观念不强。许多企业产品畅销时要求放开经营,产品积压时又要求国家收购,还没有投身到国内外市场去参与竞争。企业负担重。国营企业税负和社会负担高于其他所有制企业,替国家承担了许多社会责任。市场疲软的影响。市场疲软的原因,有的是因为压缩基建使需求减少,有的是因为生产能力过大,有的是因为产品不适销对路。
  为了增强企业活力和提高企业效益,从根本上说,要靠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和进行技术改造,使企业逐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具有自我改造、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能力。部分企业缺乏活力有着多种原因,就需要进行综合治理,恐怕很难设想靠一两种办法就能奏效。关于如何提高企业活力和效益的问题,一种意见强调改善企业外部条件,另一种意见强调挖掘企业内部潜力。企业外部条件不可忽视,需要继续改善,但往往同样的外部条件,同样类型的企业,有的搞得好,有的搞得差。按照唯物辩证法,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作为企业,要积极改革内部机制,通过加强管理和技术进步来挖掘潜力,来提高效益。作为各级政府,应当坚持政企职责分开,少对企业进行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努力为企业搞好服务,积极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国务院已提出了改善企业外部条件的十一条措施,正在贯彻落实。下面,我按照十一条的原定顺序具体讲一些意见:
  第一,增加企业技术改造的投入。明年国家安排的技改资金有较大的增加。今后每年还要拿出一部分国家外汇结存,用于技术改造。鼓励企业用更多的自有资金进行技术改造。
  第二,逐步缩小对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指令性计划。缩小指令性计划会产生连锁反应,要考虑企业和市场的承受能力,明年将选择一些企业的部分产品加以实施。
  第三,适当提高企业折旧。有两个办法,一是提高折旧率,二是进行固定资产重估,增大基数。对大中型企业增提的折旧资金,具体落实到若干技术改造任务重的企业。逐步取消对折旧基金征收“两金”(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和预算调节基金)。准备按国家产业政策,逐步落实到企业,分三年实施。
  第四,增加新产品开发基金。要继续实行从销售收入中提取百分之一作为新产品开发基金,新提的部分免交“两金”。
  第五,继续补充企业流动资金。近年来企业流动资金不足,一直没有得到解决。今后,随着市场好转和企业收入的增加,要求企业从自有资金中补充流动资金。计划由国家补充的,由财政陆续补充。
  第六,对利率再做些适度调整。降低贷款利率是减轻企业负担的重要措施。经过三次调整,现在的利率已恢复到一九八八年以前的水平。明年,根据货币回笼的实际情况,对利率再做些微调。
  第七,抓紧落实给予部分企业外贸自主权。这样做,可以促使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这件事,方针已经定了,外贸部门也已经拿出办法。要成熟一批,批准一批。
  第八,继续对国营大中型骨干企业实行“双保”。“双保”,就是保证资金供应和国家分配的物资。这项工作已经做了两年,对于缓解部分骨干企业的困难,起了积极的作用。继续实行,“双保”的企业,要为国家多做贡献,保证上交国家利税和统配产品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发挥带头作用。随着经济形势的进一步好转,要逐渐减少对企业的“双保”。
  第九,抓紧清理三角债。三角债已成为当前经济正常运转的严重障碍。要作为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的突破口,组织力量,进一步解决三角债问题。清理三角债除了靠银行和财政投入资金外,也要靠企业投入自有资金。企业要纠正“欠债有理,欠债有利”的错误认识和做法,积极主动清理拖欠。为了防止前清后欠,要堵住基本建设资金缺口。决定上的项目,除了建设资金必须打足外,要考虑到贷款的利息、物价指数和流动资金。要坚决压缩或停止积压产品的生产。严肃财经纪律,采取托收承付、扣滞纳金等经济手段巩固清欠成果。
  第十,进一步做好组建大型企业集团的试点工作。现在已经组建了五十五个紧密型企业集团,在取得经验后,可进一步扩大。企业集团应有利于生产要素的合理组合,有利于企业技术进步,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从而提高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发挥企业的整体效益。企业集团绝不能搞成行政性公司。
  第十一,坚决治理“三乱”。为了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要继续治理“三乱”。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干扰很大,必须加以根治。要把治理“三乱”与正在进行的清理整顿公司、廉政建设、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精简机构等结合起来进行。对收费、罚款、集资项目的审批权,要集中到中央和省市两级政府;要坚持收支两条线,不能坐收坐支,罚没款决不能与执法单位的经济收入直接挂钩。要接受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现在检查评比也很多,企业穷于应付。当然,财政、税收、物价、审计等国家职能部门正常范围之内的监督和检查,是必要的,要依法进行。除此之外,一切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检查评比,都要停止。今后要改变方式,由市场和用户去评价企业及其产品优劣。
  第十二,降低国营工业企业的所得税率。除了以上十一条外,再增加一条,即在国家财政还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仍决定把国营工业企业的所得税率降低到百分之三十三,实行多种经济成分公平税负,创造一个平等竞争的环境。考虑到国家财政的承受能力,降低国营企业所得税率,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技术改造的任务,结合扩大利税分流、税后还贷改革的试点,落实到企业,分三年完成。
  增强国营大中型企业活力,除改善外部条件外,从企业来说,更重要的是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加强企业管理,促进技术进步。以下提出八点意见:
  第一,坚持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实行承包制,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负盈不负亏,技术改造资金得不到保证,以包代管等。总的看,承包制适合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中央已经决定,“八五”期间继续实行承包制,但要进一步完善。要兼顾国家、企业和职工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兼顾长远和当前利益。完善企业留利办法,合理确定生产发展基金、福利基金和奖励基金的比例,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企业要按规定提取折旧、大修理基金和新产品开发基金,并正确地加以使用。对某些企业的虚盈实亏行为,要加以制止,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同时,要选择一批对国民经济全局有重大影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经营管理水平较好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实行投入产出总承包,赋予企业更大的自主权。
  第二,继续贯彻《企业法》,健全企业内部领导体制。在企业内部,厂长、党组织和职代会各自的作用,要以十三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建议》的提法为准,这就是:进一步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和完善厂长负责制,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这是健全企业领导体制的关键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既要有制度保证,也要有党性保证。对那些厂长、书记合作得好的,要予以表扬;长期合作不好的,要采取组织措施加以解决。现在一些地方和企业反映,《企业法》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应当切实改变这种状况。国务院已责成体改委起草《企业法》的实施细则。厂长、经理对企业中层干部有任免权。在行使这项职权时,要求经过党政领导集体酝酿,是为了使干部的任免做得更好,而不是改变厂长的职权。企业自身机构的设置有充分的自主权,各级政府和部门都不得干预,企业对这种于预有权拒绝。对企业在招工、用工和辞退职工方面的自主权,各方面都应该切实予以保障。关于停止不必要的检查评比、治理“三乱”和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方针措施都有了,各级政府和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
  第三,积极推进劳动工资制度改革。改革开放以来,企业的人事、劳动以及工资制度进行了改革,取得一定成效,但是问题还不少。企业人事劳动制度的改革,主要是搞好优化劳动组合,或称合理劳动组合,主要内容是加强生产第一线,减少富余人员,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由于各地方各企业情况不一,优化组合或合理组合,要因地制宜、因厂制宜,不要强求一律。裁减的富余人员要以企业消化为主,社会调剂为辅。出路是有的,如发展第三产业,厂内培训,厂内待业,提前退休,厂际交流和自谋出路。各级劳动部门要做好就业服务工作,建立和发挥待业保险基金的作用。企业内部要逐步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逐步实行聘任制。
  企业工资制度的改革,必须体现按劳分配原则,着重解决企业内部的平均主义问题。提倡实行以岗位技能工资为主要形式的企业内部分配制度,向苦、脏、累、险岗位和一线生产职工倾斜,真正把劳动报酬与劳动贡献挂起钩来。当前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职工收入的增长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国民收入分配过多地向个人倾斜。这是企业缺乏后劲的重要原因,对整个经济的发展也很不利。因此,企业工资制度的改革乃至社会其他方面的改革,都应该有利于缓解国民收入向个人倾斜,而不能加剧这种倾斜。今后要加强对企业工资总额的管理,凡是经营性亏损和虚盈实亏的企业,不能增发奖金和效益工资。产品无销路或经营混乱而停产半停产的企业,应停发奖金和减发工资。国务院已经成立了分配制度改革委员会,正在组织力量,进行研究,提出进一步改革的方案。
  第四,把国营大中型企业推向市场。当前企业缺乏活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市场调节的作用发挥不够。要按照政企职责分开,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改革方向,改善国家对企业的管理方式,逐步放开对企业生产经营、一般性技术改造和小型建设等经济活动的直接管理。缩小企业的指令性生产计划,由企业在国家计划指导下按市场的需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逐步把部分指令性生产计划,改成国家合同订货的形式,做到以销定产。要改变价格形成机制,逐步使国家管理的产品按生产成本、平均利润率确定价格,使大多数产品通过市场形成符合价值规律的价格。国营大中型企业有很多优势,比如技术的优势,装备的优势,规模经济的优势和日益扩大的国内市场。国营大中型企业只要注意发挥优势,积极开拓市场,就不愁不能发展。我国人口多,消费品市场很大,各地消费观念和水平也不一样,企业既要关心城市市场,尤其要关心农村市场。这些年,由于重复建设和重复引进,造成了某些行业生产能力过剩。盲目扩大了的生产能力,超过了市场需求。当前,机电、轻工、纺织和化工产品积压比较严重。对长线产品要进行限制,实行以销定产。在压缩积压产品生产的同时,还要积极促进销售。看来,为了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有些长线产品必须限产,有些企业必须关停并转,实行兼并或联合。希望我们这次会议对这个问题形成共同的认识,以便采取坚决的措施。这是一项积极的工作,也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必须在各级党委和政府周密指导下进行,妥善处理好改革和稳定的关系。这项工作只能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并尽量多采取经济手段,少用行政手段。
  国营大中型企业要积极面向国际市场,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发展和壮大自己。从发展来看,国际市场的前景是广阔的,要多方面地加以开拓。在继续发展对西方国家贸易的同时,还要积极发展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贸易,重视中东、非洲、拉美市场,重视周边国家的市场。
  第五,进一步加快技术进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加快技术进步,是增强企业活力的重要手段和物质技术基础。凡是前几年技术改造抓得比较紧的,企业活力就强;没有搞技术改造,或者技术改造搞得少的,处境就比较艰难。所有国营大中型企业,都必须积极提高自己的技术开发能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使自己的产品更好地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要。长期以来,企业在技术改造中搞了不少单纯扩大生产能力的低水平重复的项目,技术水平提高不多,这种状况要改正过来。要坚决淘汰一批消耗高、性能差、污染严重的落后产品。
  要特别注意开发和推广高新技术,加快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和商品化进程。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科研成果。把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工作抓好了,就可以大大提高企业效益。这对于缩小我国同发达国家在技术上的差距,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要多渠道筹措技术改造资金。适当提高折旧率、有计划地减免大中型企业的“两金”,以及增加新产品开发基金,为企业技术改造提供有利的条件。此外还准备对那些经济效益好、见效快的技改项目,给以利率比较优惠的贷款。还有一笔企业技改专项贷款,要用在工期短、效益好的技术改造项目上。企业还可以通过使用生产发展基金,发行债券等方式,筹集改造资金。吸引外资,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正确引导资金投向,支持办技术先进型和出口创汇型企业。由于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在引进外资时要注意限制那些与我国争夺出口配额和国内外市场的项目。要注意把吸收外商投资与加快企业技术改造结合起来,推动我国技术进步和产品的升级换代。
  第六,坚持从严治厂,加强企业内部管理。这些年来,我国企业管理水平是有提高的,一批企业建立了严格、科学的管理制度,管得井井有条。全国一百三十三个一级企业,主要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八十年代初的水平,资金利税率是大中型企业平均水平的二点九倍。四千零七十八个二级企业,产品质量、物质消耗和利税水平都达到本行业先进水平。这说明我们有许多大中型企业还是管理得好的,只要把它们的经验加以推广,使更多的企业进入先进行列,就是一个了不起的力量,也是我们的希望所在。现在,也还有不少企业管理水平低甚至生产秩序混乱,给企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带来很大损失。要通过改革来加强管理,向管理要效益。当前要着重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各种经济责任制,包括财务制度、质量管理制度、考勤制度、安全生产制度等。要加强企业的基础工作,包括各项定额制度、工艺标准和规程、以及班组建设等。企业领导干部要严字当头,敢抓敢管,深入到第一线,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解决具体问题,这是加强企业管理的关键所在。同时,要大力提高企业领导干部的素质。要制定规划,加强企业干部的培训,争取在两三年内,对国营大中型企业的厂长、经理轮训一遍。
  第七,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工人阶级是国营企业的主人,他们当中蕴藏着建设社会主义的极大热情。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是进一步搞活大中型企业的群众基础,也是我们社会主义企业的最大优势。搞活大中型企业,必须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真正作到职工当家作主,使每一个劳动者在自己的岗位上,以主人翁的姿态工作。要加强企业民主管理,发挥职代会的作用,保证和维护职工的正当权益。要加强职工队伍的建设,采取多种形式对职工进行培训,提高职工的文化素质、技术素质和政治素质。提倡和鼓励工人在工作中自学成才,注意从优秀工人中选拔管理干部。
  第八,切实加强对国营大中型企业的领导。增强大中型企业的活力和提高企业效益,是全党的迫切任务,是各级党委、各级政府的责任,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尽心尽力,把它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做好协调工作,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认真帮助有困难的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同志们!增强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提高企业效益,涉及各个方面,我们既要看到它的紧迫性,又要看到它的艰巨性。现在经济体制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企业的情况也千差万别,想用一两年时间把企业问题解决是不可能的,需要有比较长期的打算。可以考虑,把整个“八五”计划时期列为集中力量增强国营大中型企业活力和提高企业效益的时期。希望这次会议作为一个新的起点,大家集思广益,统一思想,协调步伐,群策群力,努力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不断提高企业的效益。相信经过长期艰苦的工作,我们的目的是一定能够达到的。对此,我们应该充满信心。
    *这是李鹏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责任编辑:孟庆闯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