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的十四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

在党的十四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会,主要是为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换届做准备。会议开得很好。总的精神,是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继续积极、全面、正确地贯彻落实十四大精神,抓住时机,深化改革,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
  这次全会,审议通过了调整“八五”计划若干指标的建议,审议通过了八届全国人大、全国政协的高层人事安排的建议,审议通过了党政机构改革的方案,同时还向全会报告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这都是涉及全局性的大事。认真把这些事情做好了,对于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去年以来,在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谈话精神的指引和鼓舞下,全国形势发展很快很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蓬勃发展的新阶段,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重大成就,全国人民高兴,世界为之瞩目。今年的工作,中央已经发了一个要点,国务院开了计划会议、经济工作会议等会议,还发了几个重要文件,对改革和建设工作做了具体安排。这次全会之后,马上要召开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会议,还要对一些重大问题进行讨论并做出决定。我们希望,今年的经济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比去年做得更好。
  下面,就当前工作中的几个问题讲些意见。
  一、关于促进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又快又好地发展
  在整个九十年代,抓住国内和国际的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这个指导思想要坚定不移,要深入贯彻到各方面工作中去。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来说,发展的机遇不是很多的。能不能抓住时机,做好深化改革的文章,促进国民经济隔几年上一个新台阶,是对我们各级领导干部的考验,也是对全党领导经济工作水平的检验。我们要继续保持经济发展的好势头,积极进取,扎实工作,讲求实效。重要的是,在优化结构、技术进步、改善管理、提高效益上下功夫,在这个基础上求得较快的发展速度。不同地区、不同产业条件不同,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在速度问题上不搞一刀切,不要盲目攀比。所谓条件,就是要考虑宏观和微观的多种因素,例如市场供求、资源配置、资金筹措、人才培训以及采用先进技术和提高经济效益的措施等等。凡是条件具备的,要尽可能搞得快一些。条件不具备的,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加快发展。这次会议讨论了“八五”计划的调整,这种调整是积极的,也是留有余地的。以后还要研究制定“九五”计划和二○一○年的远景目标。精神都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领导经济工作,一定要按经济规律办事。国民经济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积多年的经验,有些基本环节上不去,整个经济就上不去,经济结构不协调,速度也快不了。我们要善于抓重点,抓薄弱环节。这是领导艺术。当前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大家都认为,一个是农业后劲不足,一个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活力不够,一个是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滞后,还有第三产业需要相应地加快发展。关于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问题,去年年底中央已经开了会,做出了部署。定下来的事,就要切切实实地去做,去落实,确保今年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有个好收成。一些反复出现的问题,像打白条、乱摊派、农民负担过重,中央一再强调,一定要下决心解决,一抓到底,不能再出现了。这些都要从上面做起,从中央各部门和各省、区、市做起。应该指出,这样的问题不解决,就不可能取信于民,不可能进一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对于新出现的问题,也要及时研究、及时解决。千万不要等到问题积累多了再来抓农业,那样损失就大了。认真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关系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大问题,也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重大问题。基本的方针、条例、措施已经有了,关键也是抓好落实,及时总结经验,推动它们走入市场。在实行政企分开、向企业放权和试行股份制的同时,要加强国有资产的科学的宏观管理,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确保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巩固和发展。交通、能源、重要原材料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一直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随着经济增长速度加快,这个问题更加突出了。中央和地方一定要集中必要的物力、财力,采取多种方式筹集资金,加快这方面的发展。基础不打扎实,整个国民经济是不可能上去的。去年以来,第三产业发展势头比较好。要继续发挥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的积极性,发挥多种经济成分的作用,加快发展步伐,逐步使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有所提高。
  经济形势总的说来是很好的,发展是健康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形势越好,越要保持清醒,兢兢业业地工作,同时要善于总结经验,及时发现和解决前进中出现的问题,避免出现损失特别是大的损失。中央提醒防止过热,是积极的,是为了把经济工作做得更好。同时,中央还提倡,为了搞好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大胆实践,不断创新。我们要集中力量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必须满腔热情,千方百计,最大限度地把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重要的是,要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总之,是要求大家在经济工作中更好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既要抓住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客观条件、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推进各方面的工作,又要注意不要做那些条件不具备、一时做不到的事情,不要做那些超过市场需求的、盲目重复建设的事情,不要做那些今天勉强上去了、明天又坚持不下来的事情。经济发展速度总会有波动,但是要防止大的波折。必须把我们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把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大大提高一步,这是经济建设上新台阶的基本要求。
  加快经济发展,关键是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努力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具体路子。在这个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又要改善和加强宏观调控。健全市场机制,需要大力培育和健全市场体系,健全市场管理的法律、规则。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发展商品经济、培育市场、发挥市场作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积累了很多好经验,要认真总结推广。同时还要大胆借鉴和吸收国外的好经验。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这不仅是我国,也是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的经验所证明了的。国家有效的宏观调控,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必需的。要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使国民经济更好地健康发展。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要通过市场竞争得到发展,同时政府要给予积极的引导、管理、监督和服务,创造有利的宏观经济和社会环境。必须理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经过相当时期的努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积极探索如何综合地、协同地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的宏观调控体系。在新的调控体系尚未确立以前,原有的一些办法和手段不可能一下子完全废止,但是必须意识到已经不能完全沿用,而要尽快寻找有效的过渡办法,既培育市场,又使物价不出现大的波动,尽量减少和避免体制转换中出现震荡和混乱。在这个问题上,中央各部门和各地方必须齐心协力,劲往一起使,共同为深化改革、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做出贡献。邓小平同志说,社会主义的一个优越性就是能集中力量办大事。我们在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当中,要制定和执行正确的产业政策,集中必要的物力、财力,保证国家的重点建设。目前我们宏观调控的重点,是控制投资规模,管好信贷规模和货币发行量这两个闸门,调控国家财政收支,保持重大经济比例关系的基本平衡,按经济规律办事。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要靠深化改革。要进一步改革计划体制、财政体制、金融体制和投资体制,提高宏观调控的能力和水平,从体制上促使国民经济协调持续地发展。
  二、关于积极稳妥地推进机构改革
  进行党政机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化经济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条件。这次机构改革和以往不同,就是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作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逐步向这个目标前进。
  机构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按照政企职责分开和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精兵简政,提高效率。这次全会讨论的机构改革方案,对不同的行政管理层次提出了不同的改革要求。国务院的机构改革,重点在加强宏观调控和监督部门,强化社会管理职能部门,一部分专业经济部门转变为行业管理机构或经济实体。国务院的部委,撤了几个,又新设了几个;保留的和新设的,属于宏观调控和监督部门、社会管理职能部门、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基础行业部门、新型技术行业部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在形成过程中,有些部门还不能取消,但要转变职能,大力精简内设机构和人员。国务院直属机构、办事机构和非常设机构,这次改革步子比较大。省、省辖市两级的机构改革,注重加强对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协调和社会管理职能。县、乡两级的机构改革,则侧重加强服务体系的建设。方案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也允许各地从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调整某些机构设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有个过程,相应地机构改革也需要有个过程。这次国务院和省级机构改革带有过渡性,今后还要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继续深化改革。县级改革已经有不少经验,深化改革条件比较成熟,步子可以更大一些。要切实实行政企职责分开。各级政府机关不能办企业,在机构改革中成立的公司,必须同原机关脱钩,不能搞“翻牌”公司。各级机构改革都要强调精兵简政。各级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总数,要减少百分之二十五左右。这是从总体上说的。具体到各省、区、市,在中央核定的范围内,如果有条件多精简一点,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定。基层力量薄弱的,要注意充实基层。我们应该积极做好这次机构改革工作,通过机构改革,促进各方面改革的健康进行。
  机构改革直接关系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涉及许多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万万不可掉以轻心。在实施过程中,要切实加强领导,统筹规划,精心组织,妥善安排。既要顾全大局,又要照顾各方面的承受能力;既要积极推进,又要维护正常的工作秩序,避免大的波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一般素质比较高。在机构改革中,要搞好人才分流,妥善安排离开政府机构的人员,使之各得其所、人尽其才,在新的岗位上为现代化建设继续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成为发展生产力和为发展生产力服务的积极力量。
  三、关于巩固和发展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
  当前全国安定团结,社会稳定,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正在向前推进,这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提供了重要的政治保证。经济发展离不开社会政治稳定,而社会政治稳定最终又要靠经济建设的成果来保障。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维护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很重要的就是继续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和敌对势力的破坏活动,坚决查禁广大群众深恶痛绝的社会丑恶现象,搞好综合治理,努力消除不安定的因素。现在有些地方社会治安状况不好,大案要案呈上升趋势。这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政法部门要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政治业务素质。在同违法犯罪现象做斗争中,要坚持专门工作同群众路线相结合。
  在加快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是我们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各级领导干部,要结合新的实际,重温毛泽东同志《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篇文章,提高正确对待人民内部矛盾的政策观念和处理能力。现在,人民内部矛盾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比我们党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错综复杂得多了。应该理解,人民内部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处理得好,可以增强人民的团结,促进我们的事业兴旺发达;处理得不好,使矛盾激化,小事会变成大事,甚至酿成乱子,就会给我们的社会稳定和事业发展带来不应有的损害。历史经验还告诉我们,敌对势力往往利用我们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方面的失误,兴风作浪。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许多经济关系、利益关系需要调整,会产生不少新的矛盾。比如,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矛盾,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矛盾,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矛盾,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社会成员之间因收入分配方面的差别产生的矛盾,等等。全党应十分重视和认真研究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用民主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依据有关政策和法律规定,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见微知著,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当地,不能让事态扩大,更不要等事情闹大了再来解决。要防止用强迫命令等不正确的办法来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尤其要坚决防止用处理敌我矛盾的方法来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防止侵犯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
  四、关于加强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在加快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各级党委务必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加强,决不能放松和削弱。最根本的是要认真宣传党的十四大精神,把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统一到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上来。这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也是创造良好社会舆论和社会心理环境的要求。要积极开展健康有益、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活动,用高格调的精神产品去提高人们的境界,陶冶人们的情操。
  各级党委、思想宣传教育战线的同志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根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在重大问题上应该旗帜鲜明,提倡什么、发扬什么,反对什么、限制什么,不能含含糊糊。在这方面,我们是有教训的。邓小平同志指出过,有一段时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我们要引以为鉴,务必不能重新发生这种问题。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人们开阔眼界、活跃思想、增长才干、开拓创新。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市场活动中出现和存在的东西,并不都是积极的、健康的、合理的。对于错误的、丑恶的东西,必须予以抵制、批评和纠正,不能漠然视之,更不能任其泛滥,让它们去腐蚀人们的思想和灵魂。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在党内和全国各族人民中,特别是在广大青少年中,要继续坚持广泛深入地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广泛深入地进行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倡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这些思想观念,同进行现代化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密切联系的,并且会提供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这方面的教育搞得越好,越有助于人们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历史使命感、责任感,越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越有助于人们抵制腐朽、丑恶东西的侵蚀。这是我们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要锲而不舍地长期坚持的一项重要工作,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我们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当然要讲效益、讲盈利,重视个人利益,但要防止拜金主义思想的滋长。我们建设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出发点和归宿是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且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这个大原则。个人利益要在国家、社会利益的发展中得到实现。个人利益的实现,不能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必须严肃指出,我们的党和人民,决不允许那种损人利己、唯利是图、金钱至上、尔虞我诈等错误思想在社会生活中泛滥,决不允许给各种腐朽思想提供阵地。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整个过程中,要始终高度重视社会风气问题。应当警惕,如果社会风气败坏,不仅经济建设搞不上去,我们这个民族也不可能兴旺发达。邓小平同志在一九八六年就告诫全党同志:“经济建设这一手我们搞得相当有成绩,形势喜人,这是我们国家的成功。但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不好的风气。比如利用公款大吃大喝、请客送礼,讲排场、摆阔气,铺张浪费,随意挥霍国家财产,甚至发生了向党政机关送礼券、送干股的现象,也有一些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堕落到贪污受贿、徇私舞弊、不给好处不办事的地步。这种情况如果发展下去,不加制止,不得了。解决这些问题,要靠法制,靠建立起真正有法制的公平的市场竞争机制,也要靠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造成和保持良好的社会风气中,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必须起好的带头作用。要坚持不懈地加强勤政廉政建设。我们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定要保持党政机关的纯洁性。
  总之,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目的是增强党和国家的凝聚力,增强干部队伍和群众队伍的凝聚力,更好地发展社会生产力,集中力量把国民经济搞上去。
  五、关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始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关键问题。十四大已经提出了基本的要求。有几个方面,这里再强调一下。
  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系统地掌握这一理论的基本内容,并带动全党提高理论水平,使思想认识在新的高度上统一起来。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认识、处理改革和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善于从全局观察问题,想大事、议大事,从而加强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当前,在经济、社会、政治以及在处理国际关系中,有很多涉及全局的大问题。对这些问题虽然我们可以说大体上胸中有数,但也还需要深入研究。有些问题如何解决,目前还看不太清楚,需要提上全党的日程,共同思考和研究。比如说,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怎样正确处理社会分配问题,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完全正确的,采取这个重要政策的目的,是要通过他们带动其他地区其他人也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地区之间发展差距要适度。如果长时期里,只是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富,大部分地区大部分人富不起来,那就不是社会主义了。先发展起来的,要帮助没有发展起来的也发展起来,互相支持,共同发展。这些问题,从现在起就要进行研究。又比如,培养和选拔接班人,是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如何培养和选拔得好,还有许多具体环节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们的目的,是要做到党政军一个层次一个层次都有可靠的接班人。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能因势利导、正确应付国际风云变幻的人多了,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就大有希望了。总之,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脑子里要经常带上几个大的问题,经常思考,经常同干部和群众一起研究,找出解决的方针、措施和办法,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我们的领导水平,在工作中保持主动权。
  党章明确规定,要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切实加强党的团结。这个问题我在一中全会讲过了。现在看,还需要继续强调,坚决贯彻。推动改革和建设更快更好地发展,既要充分发扬民主,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又要维护中央的集中统一的领导,保证全党团结一致,保证国家政令畅通。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要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必须严格地维护党的纪律,极大地加强纪律性。个人必须服从组织,少数必须服从多数,下级必须服从上级,全党必须服从中央。必须严格执行这几条。否则,形成不了一个战斗的集体,也就没有资格当先锋队。”越是改革开放,越是搞活经济,就越要加强纪律性和法制观念,越要防止和克服那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各行其事、法纪松弛的现象。维护党的团结,关键是加强各级领导班子的团结,特别是党政军主要负责人的团结。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基础上的团结,是大道理、硬道理,是党的战斗力的基础。古人尚且懂得“有容乃大”的道理,作为党的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更应自觉地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更应胸怀博大,能团结有不同意见的同志一道工作。闹不团结,闹无原则纠纷,影响党的工作和人民的事业,不管你有多少个人的理由,都是不应该的。已经发生这种问题的地方,要认真改正,吸取教训。以后再发生这种问题而又不能自己解决的,首先要追究一二把手和当事人的责任。
  在改进领导方法和工作作风上,首先要强调真抓实干,坚决克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这就要求必须深入实际,多到基层去,多到群众中去,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狠抓各项任务的落实。开会和讲话都要有针对性,反对搞浮夸、做表面文章,提倡各尽职守的勤勉精神、务实精神。各级领导机关的主要领导干部,要亲自下去,同群众交谈,多看多听,体察群众的冷暖疾苦,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总结群众的创造,注重解剖麻雀,加强分类指导。下基层,当然要跑工作搞得好的地方,总结和推广那里的经验,还应该多去困难比较大、经济比较落后、群众意见比较多的地方,帮助那里出主意,选用好干部,以利于尽快地把工作赶上来。领导机关、领导干部要健全民主生活,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在加强勤政廉政建设、克服消极腐败现象方面起表率作用。
  六、关于开好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会议
  即将召开的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八届一次会议,是党的十四大之后召开的很重要的会议,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全国各族人民对“两会”寄予厚望,国外也很关注。
  “两会”议程很多,包括审议和讨论李鹏同志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报告,还要审议和讨论宪法修正案草案。宪法修正案草案是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提出的,它突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把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确定下来。这次修改宪法,对于保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继制定香港基本法之后,“两会”将审议和讨论澳门基本法,这同样是一件大事。最近,港英当局背信弃义,在香港搞所谓“政制改革”方案,给香港的繁荣稳定和政权的顺利交接罩下了阴影。我们主张合作,但在原则问题上决不让步。我们将一如既往,坚定不移地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现在各地和港澳联系很多,要注意这方面的动向,严格按中央的方针处理问题。“两会”将分别选举和决定新的一届国家机构的领导人、组成人员和全国政协的领导人。这是一个大格局,是关系全局的大事。实现这个大格局,必将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全面完成十四大确定的各项任务,提供组织保证。
    在座的同志,是党政军和其他方面的负责人和骨干,都要积极认真地把这次全会的精神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都要共同努力把八届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会议开好,开成民主、团结、求实、奋进的大会。
责任编辑:孟庆闯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