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党全社会进一步动员起来,夺取八七扶贫攻坚决战阶段的胜利

全党全社会进一步动员起来,夺取八七扶贫攻坚决战阶段的胜利


  这次会议,是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会议。目的是进一步认清当前扶贫攻坚的形势,动员全党全社会的力量,切实做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决战阶段的工作,确保实现二○○○年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战略目标。温家宝同志在会议开始时的讲话,我完全同意。希望大家按照中央的要求,坚定不移、扎扎实实地把工作做好。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巨大成就和伟大意义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始终把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作为重要任务,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开发工作进展之快,成效之大,为世界瞩目。这二十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快、贫困人口减少最多的历史时期。一九七八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有二亿五千万人,一九九三年底减少到八千万人,一九九八年减少到四千二百万人。农村贫困人口占农村人口的比重,由百分之三十点七下降到百分之四点六。贫困地区的生产条件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明显进步。现在,我国农村绝大多数人口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十二亿中国人民进入和建设小康社会具备了更为坚实的基础。这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奇迹,也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迹!这不仅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这件事在中国的发展史上是值得大书特书的。
  第一,在我们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按照统一的部署,筹集巨额资金,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地长期开展扶贫开发工作,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这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办得到。在旧中国,由于几千年封建制度的桎梏,由于近代一百多年三座大山的压迫,广大劳动人民长期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贫苦生活,遇到大的自然灾害,更是生灵涂炭、饿殍遍野。吃饱穿暖,成为他们千百年来梦寐以求的愿望。历朝历代,多少仁人志士提出的美好理想,都无法实现。广大劳动人民始终处于极度贫困之中,没有掌握自己的命运。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终于诞生了,人民当家做了主人,这就为他们摆脱贫困、逐步过上富裕生活提供了根本条件。我国绝大多数贫困地区解决了几千年没有解决的温饱问题这个事实,无可辩驳地说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是彻底消除贫困的根本制度保障。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各族人民实现共同富裕和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近二十年来,我国贫困人口每年平均减少一千万人,这同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贫困状况日趋严重,还有大量人口处于赤贫状态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我国扶贫开发取得的伟大成就,更加坚定了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为推进跨世纪伟大事业增强了思想政治基础,凝聚了巨大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
  第二,组织扶贫开发,解决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是一项伟大的社会工程。这一壮举向世界表明,我们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推进和发展中国人民的人权事业,为保障中国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这一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权,进行了锲而不舍、艰苦卓绝的努力。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是中国人民基本权利最坚决、最忠诚的维护者。我们根据自己国情确定的发展人权事业的方针,是完全正确的。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这就决定了,实现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我们维护人权最基础、最首要的工作。不首先解决温饱问题,其他一切权利都难以实现。人权是历史的产物,它的充分实现,是同每个国家的经济文化水平相联系的逐渐发展的过程;集体人权与个人人权,经济、社会、文化权利与公民、政治权利,是不可分割的。我们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几亿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使他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得到保障,为他们享受其他各项权利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是我们党和政府在发展人权事业方面取得的最重要、最伟大的成果,也是对世界人权事业的重大贡献。这一事实,有力地回击了西方敌对势力在人权问题上对我国制造的种种谬论和谣言。
  第三,我们进行的规模空前的扶贫开发,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团结。历史的经验证明,贫困往往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政治动荡和社会不稳定的重要根源。如果不能逐步消除贫困,一个国家就难以长期保持社会稳定;没有稳定,根本谈不上经济和社会发展。我国的贫困县,多数分布在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的稳定发展,对加强民族团结、巩固边防、维护国家统一十分紧要。如果这些地区经济文化长期落后,部分群众生活困难的局面长期不能得到改变,就会积累起不稳定因素。这里还要考虑国际环境的影响。我国不少边疆地区,存在着跨国界的民族成分。这就有个比较。如果我们这边经济发展得好,生活水平高,就会产生很强的向心力、凝聚力,边疆就可以更加稳定,边防也可以更加巩固。经过多年来的扶贫开发,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的经济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生活有了明显改善,社会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这是我们加强全国各民族的大团结、维护边疆安定的重要基础。
  扶贫开发取得的伟大成就和积累的宝贵经验,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广大干部群众表现出来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为我们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基本国情教育增添了极为丰富生动的教材。各地区、各部门都应认真总结,广泛宣传,以激励全国各族人民更加坚定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坚定不移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继续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而奋斗。
  二、确保实现八七扶贫攻坚的战略目标
  到二○○○年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这是我们党和政府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并向世界作了宣告。这个战略目标必须实现,也完全有条件实现。实现这个战略目标,标志着中国人民将在新的发展起点上进入新世纪。
  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目前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的农村贫困人口还有四千二百万,除去不适合参加生产劳动的残疾人和社会保障对象,以及一部分缺乏基本生存条件的极度贫困人口,还有二千多万人。现有的贫困人口大多数分布在地域偏远、交通闭塞、资源匮乏、生态环境恶劣的地方。解决这部分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是扶贫工作中最难啃的硬骨头。今后两年,每年要力争解决一千万左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难度是很大的。扶贫开发已进入最艰难的攻坚阶段。不论今后两年的扶贫攻坚任务有多么艰巨,全党全国都要同心协力啃下这块硬骨头。
  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始终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当前,农村贫困群众最盼望、最着急的就是吃饱穿暖,进而过上比较富裕的日子。帮助贫困群众实现这个愿望,是党的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最实际的体现。关心群众生活,切实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一九九六年,我沿京九铁路考察贫困地区时,曾引用过毛主席一九三四年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的话,这段话很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毛主席说:“解决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卫生问题,婚姻问题。总之,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假如我们对这些问题注意了,解决了,满足了群众的需要,我们就真正成了群众生活的组织者,群众就会真正围绕在我们的周围,热烈地拥护我们。”毛主席把关心群众生活,提到了团结群众、组织群众,保障革命胜利的政治高度。这个重要指导思想,不仅战争年代要执行,今天仍要执行。就是将来我们发展得更好了,也还要坚持执行。目前,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还有几千万人,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其中不少是老区人民,他们在革命战争年代,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时至今日,老区人民中还有不少人过着缺吃少穿的日子,各级领导干部都应为此而寝食不安。新中国成立五十年了,如果不能尽快让那里的群众吃饱穿暖,我们就无法向为建立新中国英勇牺牲的千百万烈士交代,无法向人民、向历史交代。全党同志都要从坚持党的宗旨的高度来认识这个问题,都要把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义不容辞地完成好。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任何时候都不能依靠别人搞建设,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扩大国内需求,开拓国内市场,必须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能关起门来搞。必须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要大胆吸收和利用国外的资金、先进技术和一切进步的东西,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否则我们就难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取得更大的发展。但必须深刻认识到,我们具有需求潜力十分巨大的国内市场,这是在当今世界经济形势急剧变化和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推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优势。我们必须十分珍惜并充分发挥好这个优势。实现扶贫开发的战略目标,并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必将有力地促进开拓国内市场,把潜在的市场需求变为现实的市场需求,大大增加经济增长的空间和活力。我国过去那种商品供应短缺的状况已经有了根本的改变,目前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生产能力过剩、供大于求的情况。但这决不是说我们的产品已真正多余、绝对过剩了。拿农村市场来说,现在还远未开拓,关键是大多数农民的收入不高,他们潜在的消费需求还没有转化为现实购买力。有两亿多人口的西部地区,农民刚刚实现低水平的温饱。如果他们的收入和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就会成为扩大内需很大的拉动力量。广大西部地区交通、通讯、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也有很大的需求。加大中西部地区扶贫开发的力度,不仅可以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而且对于扩大内需,促进全国经济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也要求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毛主席讲,手里有粮,心里不慌,脚踏实地,喜气洋洋。邓小平同志讲,不管天下发生什么事,只要人民吃饱肚子,一切就好办了。越是贫困的地方,越容易积累矛盾。因为群众生活过得不好,心中有怨气,心情不舒畅。如果干部作风再有问题,一些矛盾处理不妥当,干群关系紧张,就可能引发事端。在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还有那么多贫困人口,如果温饱问题迟迟不能解决,势必影响民族团结和边防巩固,以至影响全国的安定。中央反复强调,加快贫困地区的发展,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就是因为它直接关系国家的安定团结和长治久安。全党同志必须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高度,深刻认识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重大意义。
  关于今后两年如何开展工作,这次会议已经作了部署。我这里概括地再强调一下。(一)贫困地区要把打好扶贫攻坚战作为中心任务,各项工作都要围绕这个中心,服务这个中心。(二)解决贫困群众的温饱问题,是扶贫攻坚阶段最重要、最急迫的任务,必须摆在第一位来完成。(三)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首先帮助贫困农民发展种养业,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善基本生产和生活条件,推广适用科技,发展教育,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落实科教扶贫的各项措施。(四)中央和地方都要加大扶贫投入的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对挤占、挪用扶贫资金的行为,要从严惩处。(五)各项扶贫工作都要狠抓落实,逐一落实到贫困村、贫困户,帮助每个贫困户制定切合实际的解决温饱的措施。(六)发扬中华民族团结互助、帮困济贫的美德,动员全社会力量继续支持贫困地区。各级党政机关要带头搞好定点扶贫,发达地区要加强对贫困地区的对口帮扶,社会各界要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扶贫济困活动。(七)坚持实行以省为主的扶贫工作责任制,做到任务到省、责任到省、权力到省、资金到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对贫困地区、贫困县也要层层实行责任制。各级党政一把手要亲自部署、亲自督促、亲自检查,切实做到领导、措施、资金三到位。(八)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选好带头人,真正形成能够带领群众艰苦创业、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
  三、牢固树立扶贫开发长期作战的思想
  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这项任务完成以后,扶贫开发仍然不能放松,要继续抓下去。当然,这是在更进一个层次上的扶贫开发。下个世纪继续开展扶贫开发,要首先解决剩余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巩固扶贫成果,使已经解决温饱的人口向小康迈进,同时在稳定解决温饱的基础上,全面推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这项工作,必须同我们对下个世纪整个经济发展战略的考虑结合起来,同加快中西部地区建设、缩小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结合起来。这是一个大战略,要早作筹划。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扶贫开发长期作战的思想。现在,我国的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比过去有了很大提高,但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经济科技实力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国内各地区的发展也很不平衡。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脱胎于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不是像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那样,产生于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我们进入社会主义的时候,全国生产力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我国人口多,底子薄,资源相对不足。现在人口已接近十二亿五千万,到二○三○年可能达到十六亿;人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人均水资源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我们要以不到世界百分之十的耕地和不到百分之七的水资源,养活占世界五分之一多的人口。在这样一种历史的和现实的、社会的和自然的条件基础上,要摆脱不发达状态,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然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就是到建国一百年、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任务也还远未完成。邓小平同志说,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我们要胸怀远大的目标,脚踏实地做好当前的工作。
  我们定计划,做工作,时刻都不能脱离我国生产力还不发达、农村尤其不发达这个客观实际。目前,我国多数农村主要靠手工劳动,自给半自给经济占相当比重,科技教育文化水平也比较低。到本世纪末,农村虽然可以基本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但标准还很低,而且很不稳定。许多地方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落后的生产条件,一遇自然灾害,一部分人仍可能饱而复饥,温而复寒。改变这些地方长期形成的生产力不发达状况,还要进行长期努力,不可能一蹴而就。从这个意义上讲,扶贫开发是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下个世纪,扶贫开发还要继续深化,并不断向更高的水平推进。
  逐步缩小全国各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全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最终达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要求。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不能设想采用平均主义的办法可以实现共同富裕,这是我们过去实践的经验教训已经证明了的。要求同步富裕、同等富裕也是不现实的。为了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两个大局”的重要战略构想。他指出:“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邓小平同志还指出:“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发达地区运用自身较好的经济基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一些特殊措施,经济和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积累了相当的实力。现在,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步伐的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如果我们看不到这些条件,不抓住这个时机,不把该做的事情努力做好,就会犯历史性的错误。在继续加快东部沿海地区发展的同时,必须不失时机地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从现在起,这要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中西部地区幅员辽阔,资源丰富,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我国的能源和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也多在中西部地区。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对于合理配置资源,促进全国经济持续协调发展,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中央将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扶持的力度,优先安排水利、电力、交通、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项目。近几年来,我们已开始这样做了。去年增加的财政投资用于中西部地区的占百分之六十二,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幅度已经超过东部地区,这是多年来从未有过的。今后还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东部发达地区要继续帮扶西部贫困地区,以改变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把东西扶贫协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实现八七扶贫攻坚的战略目标,并持之以恒地把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下去,逐步实现各地区共同发展、共同富裕,是历史赋予我们党的庄严使命。全党同志和各级领导干部,都要进一步增强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我们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为人民谋利益,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自己的根本利益而奋斗。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是对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能不能坚持党的宗旨,实践党的根本工作路线的重大考验,也是对全体党员和干部进行党的宗旨和群众路线教育的大课堂。党员、干部要勇于到贫困地区去接受考验,在带领群众克服困难、发展生产的艰苦实践中经受锻炼。贫困地区的党政领导干部更要以身作则,带头深入贫困村、贫困户,了解群众的疾苦,倾听群众的呼声,千方百计地同群众一道开创脱贫的路子。这样,我们就能继续赢得广大群众的真心拥护。派干部参加和组织扶贫攻坚,是考察和识别干部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艰苦的环境中,在艰巨的任务面前,更能识别一个干部是否真正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否真正坚持走群众路线,是否真正对人民群众怀有深厚的感情,是否真正具有不怕困难、开拓进取的勇气,是否真正具有苦干实干、百折不挠地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毅力。能够经受住艰苦环境的考验,并作出了成绩、得到群众拥护的干部,就是好干部,应该提拔重用。经不住艰苦环境的考验,打不开工作局面,群众不拥护的干部,就是一个不胜任的干部。很多地方的经验证明,只要干部下决心,全力以赴,做艰苦细致的工作,把群众充分发动起来,就可以改变贫困地区的面貌。贫困地区县以上党政机关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要密切联系扶贫开发的实际来进行,以利把工作做得更好。
  中央号召,全党全社会进一步动员起来,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按照党的十五大确定的跨世纪发展战略,坚定信心,再接再厉,坚决夺取八七扶贫攻坚决战阶段的胜利!
   *这是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责任编辑:孟庆闯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