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天然林资源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从去年九月一日起,四川省率先停止天然林采伐,森工企业转向造林管护,采伐区已转变为保护区,砍树人已逐步转变为种树人和护林人。林区市县正在调整经济发展思路,将中央决策逐步落实到基层。
保护天然林资源,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是刻不容缓的任务,也是长期艰巨的事业,必须全面规划,综合治理。要把停止天然林砍伐同退耕还林还草、治理荒山荒地结合起来进行。长江、黄河上中游地区的天然林一律全面禁伐,实施封山管护,关闭木材交易市场。同时,对农民毁林开荒种植的坡耕地,要采取“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措施,恢复林草植被。国务院有关部门要会同地方政府抓紧提出总体规划和相关的扶持政策,报国务院批准后由省级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从长远看,利及当地,泽被全国,收效当前,造福子孙。但是,也会给禁伐和退耕地区带来某些暂时的困难,甚至要付出一些代价。我们既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同时国家也要采取正确的政策,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第一,由于禁伐天然林而使地方政府减少的财政收入,国家要给予补偿。中央财政拿大头,省级财政也要拿出一定比例。不付出必要的代价,就不能换来青山绿水。林区政府也要注意精简机构,节约开支。第二,要深化森工企业改革,妥善安置林业职工。森工企业要保留一支精干队伍从事森林管护,并对农民退耕还林、植树种草,提供技术指导,还要抚育苗圃,供应树苗。其余职工要按“个体承包”的方式在国有林区封山育林,对下岗职工要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发给基本生活费。对天然林保护地区以木材为原料的小型加工企业,要有计划地实行关闭破产。在工作中要妥善处理银行债务和人员安置等问题。第三,对退耕还林的农民要认真落实补偿和扶持政策。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给予农民粮食补助。要抓住当前全国粮食供过于求、粮食库存充裕的机遇,以粮食换森林。要看到森林恢复、生态改善后,粮食将会得到更大增产的良性循环。造林护林要承包到户、到人,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做到责权利统一。要抓紧研究“以粮代赈”的具体办法,先行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广。第四,在生态环境脆弱地区,要实行飞播造林,结合人工造林,实行乔、灌、草结合。在实施营造林工程中,要大力采用先进技术,提倡科学造林、育林。第五,切实解决天然林禁伐和封山绿化后,当地林区农民的烧柴问题。在有条件的地方推行以煤代柴、以电代柴,加速发展薪炭林。还要通过大力开发利用木材代用品,支持发展速生丰产林等措施,保证社会各方面对木材的需求。
要使天然林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真正取得成效,并得到持久发展,从根本上看,必须彻底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林区经济发展的老路子、老框框、老办法。关键是要大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摆脱“木头财政”的地区经济模式。要积极发展有特色的多种林区产业,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包括大力发展旅游业、经济林业和其他适宜发展的林牧业。
*这是朱镕基同志在四川省考察天然林保护工程时谈话的节录。
本文关键词:
李长春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孟庆闯校对:总编室
精选专题
精选文章
- 全会热词丨保持战略定力 增强必胜信心
- 【理响中国】从“社会发展”维度透视二十届四中全会深意
- 共“进”向未来,“博”出新精彩
- 我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总数居世界首位
-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 【党员课堂】郇雷 | 学好用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深刻理解第一卷至第五卷是一个有机整体
- 任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 数智赋能共绘数字乡村美好图景
- “夸父”式成果涌现,中国科技耀全球
- “十四五”时期,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取得新成效
精选视频

继往开来:从“十四五”辉煌成就到坚定不移迈向“十五五”新征程
决胜“十五五”的五个强大支撑
展望“十五五”,前景令人鼓舞
回顾“十四五”,成就令人赞叹
廓清“十五五”历史方位 以新质生产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理论看点】张鹏: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科技创新作出明确要求和定位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