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文化教育事业的充分发展就不可能有完全的社会主义
(一)教育事业在四化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要建设高度
的物质文明,还要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没有文化教育事业的充分发展,就不可能有完全的社会
主义。对于这个问题,过去党内从上到下都受到“左”倾思想的影响和小生产观念的束缚,存在
着许多模糊、片面以至错误的认识。教育长期被忽视,教育与经济的比例不相适应,使我国长期
处于文化落后、人才缺乏的状态。随着四个现代化任务的确定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正确的
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的制定,使我们有必要和有可能采取切实的步骤,认真解决这个
问题。
目前全国正在贯彻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只限于调
整经济比例关系,还必须调整教育与经济之间的比例关系。要把加强教育事业列为调整的重要内
容。在国民经济长远规划、调整计划、年度计划中,都要提出教育规划和实现规划的措施。必须
逐步地提高教育投资的比重,改变教育经费过少的状况。当前经济战线调整的主要内容是压缩基
本建设战线。近几年内、各省、市、自治区的地方财力,不应再用于盲目扩大基本建设,主要应
当用于非工业建设,如市政设施、居民住宅、文化教育等,一定要拿出一部分钱来办教育。国家
补助给经济条件较差的省份的经费,也应拿出一部分来办小学教育。
(二)在八十年代,全国应基本实现普及小学教育的历史任务,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进而普
及初中教育。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要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必须
从小学抓起。
普及小学教育应当根据各地区经济、文化基础和其他条件的不同,由各省、市、自治区进行
分区规划,提出不同要求,分期分批予以实现。绝不要搞“一刀切”。普及教育,涉及到学制问
题。中小学学制,准备逐步改为十二年制。今后一段时期,小学学制可以五年制与六年制并存,
城市小学可以先试行六年制,农村小学学制暂时不动。教育部应当尽快提出学制改革方案,确定
统一的基本学制。中央要求:经济比较发达、教育基础较好的地区,应在一九八五年前普及小学
教育,其他地区一般应在一九九○年前基本普及。至于极少数经济特别困难、山高林深、人口稀
少的地区,普及期限还可延长一些。在普及教育中允许参差不齐,但是必须注意教育质量,不搞
形式主义,力争使入学儿童坚持读满修业年限,切实达到应有的文化程度。
在少数民族地区普及小学教育,任务十分艰巨。各有关地区必须制定适合民族特点的教育规
划和教育体制,办学形式更要强调灵活多样。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应给以大力扶植。
对文化教育十分落后的一些少数民族,更须采取一些特殊措施,最贫困的地区要由国家包下来,
实行免费教育。
* 标题为本书编者所加。
本文关键词:
李长春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孟庆闯校对:总编室
精选专题
精选文章
- 谋篇布局!“十五五”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 守正创新,让老字号焕发新生机
-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 刘雪杰:加快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 打造交通强国首都样板
- 叶堂林: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 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 李蓉 | 历久弥新: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 文化惠民,让精神力量在烟火气中生长
- 徐辉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人类学价值——写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周年之际
- 2025年前三季度北京经济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创新与活力
-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不断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精选视频

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与根本保证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理论
深刻领悟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
读懂中国的五年规划
如何继续传承和发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