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和对待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如何认识和对待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农村形势、农村改革和整个农村工作,田纪云同志的报告都讲了,我完全同意。这次会议我

只谈一谈如何认识和对待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这个问题对农村改革的深入,关系

至为密切。我想根据六中全会决议同农村当前的情况,讲一些个人的看法,供同志们研究参考。

   
  如何认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  
  六中全会《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要求全党同志从我国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高度,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决议指出:“我国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

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并且使这几个方面互相配合、互相促进。”

这一段话字数不多,含义颇深,如果不是有了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是写不出来的。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个全局问题,在指导方针上,有个总体布局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

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有了巨大的发展,我们党和全国人民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也有了很大

的提高,甚至可以说有了飞跃。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在认

识上有一次大的提高。十二大确定了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方针,是又一次大的提高。十二届三中全

会到现在,又相继确定了全面经济体制改革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是再一次大的提高。把

这个历程连贯起来考察,就是相继解决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一系列带全局性的问题。加

上以后还要解决的政治体制改革的方针问题,这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总体框架就逐步清

晰地显示出来了。按照这次决议指出的总体布局,我们任何时候都要牢记,社会主义建设中心是

经济建设,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精神文

明建设又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它的正确发展方向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

。两个文明互为条件,相辅相成,但物质文明是一切文明的基础。因此,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必须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促进全面改革和实行对外开放,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任何时候也不能忘记:一切着眼于建设。这个指导思想要认真领会,贯

彻执行。违背了这个指导思想,就会脱离群众,脱离实际。
  中华民族是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伟大民族。新中国的成立,开始了伟大的中国文明的复

兴。但是应当看到,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在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落后的农业大国取得胜利

的。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过去长时期指导方针上的失误,就在于对此认识不清,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仍然坚

持以阶级斗争为纲,忽视经济建设,忽视民主政治建设,忽视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结果如何

无需多说,同志们都是有亲身体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实行全面的拨乱反正,坚决

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随着物质文明建设的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重

大进展。在广大农村,变化尤其明显。在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亿万农民解放思想

,大胆实践,突破了僵化的公社体制,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变成了掌握自主权的商品生产者、

经营者,发挥了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全面高涨,促进了农村教育事业

的迅猛发展,普遍出现了学科学、学技术、学文化的热潮,开始树立起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

会风尚。特别是在一些商品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并摆脱贫困之后,正在进

一步向愚昧、落后宣战,向现代化的新生活迈进。在这些地区,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建起了成片

的新住宅,兴办了星罗棋布的学校和各种文化福利设施,改变了村容村貌;家用电器和现代交通

工具开始进入农民家庭;农村医疗卫生条件逐步改善;具有高小以至初中文化程度的中青年农民

,日益成为农村劳动力中的主体,其中一部分人已脱离世代相传的耕地,变为新型的“农民工”

,并涌现出一批像鲁冠球那样的社会主义企业家;求富、求知已经成为农民的新要求,开放与进

步正在取代小农经济所固有的狭隘与保守的观念。过去农民的典型性格是忠厚老实、淳朴善良、

克勤克俭;过去农民的生活方式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节奏缓慢,不讲效率;过去农民的人生

哲学是听天由命,知足常乐,随遇而安,不患寡而患不均,并且有很大依附性。现在,农村的变

化日益深入到意识形态领域,与小农经济相适应的根深蒂固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正在逐步让位

于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相适应的市场观念、竞争观念、效益观念、开拓进取观念,让位于民主意

识、平等意识、自由意识等等。事情就是这样:农民一旦成为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掌握自主权的商

品生产者,他们的智慧才干就解放出来了,他们就聪明起来了。这是中国农村前所未有的思想观

念和精神状态的深刻变化,也是由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这一历史性转变在农民身上的反映。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不单是个经济问题、生产力问题,同时也是个文化问题、文明问题。社

会主义商品经济是高文化经济,是文明程度较高的经济。农民从实践中越来越体会到,搞商品经

济要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不仅要知道产品的性能、质量、规格和货源情况,而且要了解消费者

的心理及购买力的投向,还要清楚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令及其给市场带来的影响,等等。

所有这些,如果没有文化,不懂得科学技术,不懂得经营管理,不掌握市场信息,没有一定的法

律知识,是搞不成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没有社会经济的充

分发展,物质就不可能有极大的丰富;而没有物质的极大丰富,又不可能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可

以说,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既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又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杠

杆。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必将有进一步的发展。     

 
  对精神领域中各种消极现象应当怎么看
  当然,在取得历史性进展的同时,农村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消极现象,有些方面还相

当严重。比如,封建迷信、买卖婚姻、大办婚事丧事以及赌博和经济犯罪等,甚至某些已经绝迹

的丑恶现象又重新抬头,有人对此忧心忡忡,是可以理解的。不可否认,某些地方的确不同程度

地存在着这种现象,但把它归咎于改革、开放,归咎于发展商品经济,却显然是错误的。目前农

村的特点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开始有一定的发展,但在整个经济活动中尚未占主导地位。在农

民中间,封建主义及其他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不相适应的思想影响、舆论力量、道德因素和价值

观念还严重地存在着。这主要是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老问题,而不是改革和开放带来的新问题。

改革和开放的实行,一方面使这些旧的遗留物有条件有机会沉渣泛起,另一方面又将使它们最终

丧失存在的基础,所以问题显得特别突出和尖锐。在这新旧交替的转变时期,有些地方忽视社会

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政治工作薄弱,或不会做新时期的思想工作,这些工作上的原因,也加

重了问题的严重性。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证明,不搞商品经济,社会生产力就不能发展,国家

就不能富裕,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就不能提高,民主与法制的社会就不能建立,农村愚昧落后的

状况就无法彻底改变,与封建遗毒相联系的一些消极现象就必然时隐时现,此伏彼起,不可能从

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根本解决,只能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只能靠大力普及教育,传播科学文化

知识。只有让科学战胜愚昧,先进战胜落后,才能逐步消灭封建遗毒。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

务。我们的当务之急是认真研究精神文明建设怎样促进改革与开放,怎样与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

济相适应,否则我们的指导思想就将在这方面落在历史潮流的后头,甚至违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

律。    
  根本任务在于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做的事情很多,如理想建设、道德建设、民主建设等,都非

常重要。提高教育、文化、科学水平,更是必不可少的基础。但是应当明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需要,适应农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把农民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农民,消除封建遗毒和小生产狭隘

眼界对农民的影响,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尊重人、关心人、调动人的积极

性、创造性,是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所在。中国农民不仅是勤劳而有智慧的,而且富

于革命性,长期在党的领导下坚决走社会主义道路。但是另一方面,几千年来封建旧传统文化给

予农民的毒害,也决不能低估。鲁迅的伟大,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他反对封建文化思想体系的彻

底性。他最了解农民、热爱农民。不仅哀其不幸,而且怒其不争。他塑造了阿Q、闰土、祥林嫂

这些不朽的典型,最深刻地揭露、控诉了封建文化对农民浸透骨髓的毒害。他特别重视改变旧风

俗和旧习惯,极为赞赏列宁把风俗和习惯都包括在文化之内的观点,强调改变千百万人的习惯势

力是个十分艰巨的任务,必须坚决,持久不断,要有韧性。长期以来,我们对肃清封建主义思想

文化的影响重视不够,至今遗毒仍然到处泛滥,在不知不觉之中支配着人们的是非标准和道德观

念,在某些闭塞落后的农村尤其如此。当前社会关系中残存的宗法观念,特权思想,专制作风,

拉帮结伙,男尊女卑等,本质上都是封建遗毒的反映。由于半殖民地社会历史条件而产生的奴化

思想,资本主义腐朽思想,也同封建腐朽思想相汇合。我国农村精神领域中的各种消极现象,绝

大部分来源于封建遗毒,可以说是“土生土长”的,而不是外来的。在这种情况下,过去片面追

求纯而又纯的单一公有制,又不适当地强调批资批修,“割资本主义尾巴”,实际上是把僵化的

模式强加给农民,批了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批了商品经济,结果是排斥商品经济,阻碍向商

品经济转化,延缓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僵化的马克思主义教条和封建主义残余的结合,可是个

大祸害。现在农村第一步改革为发展商品经济创造了条件,在一部分先进地区,对旧思想、旧习

惯已有较大的触动,但从整个农村来看,旧思想、旧习惯的影响还相当大。下一步改革深入了,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不仅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产业结构、流通体制、价格体系等,而且

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政治体制,使教育、文化、科技都有相应的发展,使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

有相应的发展,这就势必与旧思想、旧习惯发生更多的摩擦。如果我们还是用老眼光去看新时期

的新问题,很可能把改革、开放中萌芽的新事物视为异端,对商品经济的发展产生无穷的忧虑。

只有建立一系列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相适应的新观念,用这些新观念来观察、分析和处理新时期

的新情况、新问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才有明确的方向和正确的是非标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才

能在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帮助农民更新观念,促进全社会更新

观念,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第一位的重大任务。比如,轻商思想,重义轻利,就是

影响深远、对商品经济发展阻碍极大的传统观念之一。过去讲“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士

、农、工、商,商的社会地位最低,经商赚了钱盈了利,往往被视为不义之财。我们应当更新观

念,毫不讳言发展商品经济就是要以正当的手段重利、取利、追求利。当然,我们同时也要讲清

楚,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要提倡为国家创利,为集体谋利,提倡个人勤劳致富和带动大家共

同富裕。所以,义与利是统一的。对义也要赋予新的含义,应当强调职业道德教育,加强法制教

育,以职业道德和纪律、法律为准绳。只要合法取利,只要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只要符合社

会主义道德,就是义,反之就是不义。在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过程中,许多经济行为无疑会同

传统的道德观念发生冲突。我们必须更新观念,把经济行为与道德观念统一起来。   
  更新观念应当从哪里做起
  更新观念应当从干部做起,从党员做起。广大农村干部、农村党员,受党的教育较多,社会

主义觉悟较高,但由于生活在农村环境,受封建道德、风俗习惯的潜移默化和文化素质的限制,

从思想观念的深层结构来看,同农民的差别并不太大。由于过去我们对社会主义有不准确的理论

观点以及受僵化模式的影响,整个经济统得过多过死,强调“计划就是法律”。尽管农村人民公

社实际上是扩大的自然经济,也必须按国家计划种植,产品一律交给国家统购包销,不允许到市

场上交换,否则就会被批判为“自由种植”、“资本主义自发倾向”、“弃农经商”、“投机倒

把”等等。由于农村干部、农村党员有责任带头捍卫社会主义原则,在“左”的指导思想影响下

,糊涂观念就更多了,而且往往与特权思想、专制作风等封建性因素掺杂在一起,民主意识、平

等意识、商品意识以及法制观念薄弱,因此,他们的观念更新也就显得更为迫切。我国农村正处

在由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的大变革时期,同时也是传统文化更新、向更高阶段演化的

转折时期。如果抱着过时的观念不放,必然阻碍改革、开放,阻碍社会经济进一步全面地向商品

经济转化;如果使社会观念随经济基础的变化而更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能适应历史的要

求,大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帮助农村干部、农村党员理解这一点,他们就主动了,就会自

觉地抛弃旧观念、更新旧观念,进一步帮助农民抛弃旧观念、更新旧观念。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着眼于建设,就要在普及教育、繁荣文化、发展科学事业这些方面多

下功夫,多做工作;不能再搞破字当头,先破后立,“大批判开路”。特别是移风易俗,更必须

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慎重从事。有的地方强令农民把已经埋到土里的尸首挖出来火化,尽管这

只是个别的现象,也千万不能允许再出现了。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用启发、说服、教育、疏导

、示范的方法,解决精神领域里的问题,必须有耐心、有毅力、有韧性。
  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无疑是全社会精神文明的高层次。农村基层整党

,不仅要解决少数干部严重以权谋私、严重违法乱纪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整党教育,充分

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千万不能把党员和广大农民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积极性整掉。为

人民服务应当是共产党员的天职,当前农村党员要带头为发展生产力服务,为发展商品经济服务

,带领群众勤劳致富,并围绕这个总任务,努力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使之

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四川省农村基层党组织整党中指导思想

明确,紧紧围绕如何发展商品经济、带领群众致富这个中心,研究如何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把克服小生产观念、增强商品经济观念的教育贯穿于整党全过程,要求党员带头更新观念,已

取得明显效果。原先搞了商品经济、担心这次整党中挨整的党员,不再躲在外面,主动回来参加

学习,并表示今后要在这方面当先锋、当模范;原先心有余悸、不敢搞商品经济、收入明显低于

群众的党员,主动检查自己不该用老眼光看新问题,表示今后要带头搞商品经济,带领群众勤劳

致富。许多开展整党的农村,纷纷议论商品经济,普遍制定致富计划,党员都乐于参加新时期的

“新式整党”。这个经验证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给农村党组织注入了新的活力。这种新的活力

不仅推动了物质文明建设,也必将给精神文明建设增添浓厚的时代色彩,并给党的自身建设带来

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进步。 
  上面,我讲了一些看法,提出了一些问题,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体如何进行,还得

靠同志们在实践中去探索,去创造,去总结。我只想强调一点,就是农村改革深入以后,物质文

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了新的变化。我们应当适应这种变化,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

,更新观念,更有力地开展党在农村中的各项工作,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清除几千年

遗留下来的封建残余,为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民主法制意识,为建设有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而奋斗。
    * 这是万里同志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责任编辑:孟庆闯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