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的培养和使用

人才的培养和使用


  我们国家现在已经有了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同时,在引进外资和技术方面也做了许多工作,这是进行四化建设的极其重要的条件。在这些条件下,是不是能够真正地把现代化事业搞好,最后还是决定在人,在于有一大批既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又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人才。
  我们办经济、搞四化,需要大批的专门家。我们的党校也是培养专门家的地方。关于社会科学人才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不需要我多讲了,同志们都有直接的感受。这里着重讲讲,搞四化需要大批的科技人才和管理干部。不然现有的基础就不能充分利用,引进技术也“消化”不了,更谈不上创新,我们的经济工作的水平就不能提高。一句话,那就只能永远落后。
  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开始提出个口号,叫“技术决定一切”,是想着重引进技术,引进外国的先进东西。这必然会涉及到人才问题,因为引进的东西,要靠自己的人来掌握、运用。后来,很快又提出一个口号,叫做“干部决定一切”,加以补充。这是专门讲到人才问题。这两个口号是提得好的,就是说,能不能实现工业化,主要决定于有没有一大批懂得技术和懂得管理经济的干部、专家。这两个口号,对苏联工业化起了重大的作用。我这里所以要讲一讲这两个口号,就是因为我们过去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把这两个口号完全否定了。看起来,斯大林的这两个口号还是有道理的,他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提出来的。历史地、恰当地理解这两个口号,对我们是有好处的。在经济发达的国家,比如在美国、日本等,他们都是把培养人才放在首位。他们把培养人才叫智力投资、人力开发。
  我国的科技人员,从数量上说还不算很少,但是,从水平来看,总的说还不高。现在,全国各行各业的专门人才,队伍还需要继续扩大,水平还需要大大提高。而且,对专门人才要合理使用。目前,全国有不少科技人员没有从事科技工作,用非所学,用非所长,这是个很大的浪费。还有人才外流的情况,一定要设法改变过来。
  要大胆地使用和选拔确有真才实学、踏实工作的知识分子,使各行各业的专业干部,比如工程技术干部、农牧渔业技术干部、经济管理干部、理论家、科学家、教师、医师、法官、律师、艺术家、体育家等等,都能够各得其所,人尽其才,充分施展他们的聪明才智。那些既有真才实学,又思想纯正、作风正派、埋头苦干的人,要提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人才难得呀!埋没人才,浪费人才,这是要犯大错误的。
  在大胆使用和选拔专门人才的同时,或者说更为主要的是,国家要花大的本钱,积极培养专门人才。应当看到,培养人才,这比起建设大的工程项目来,更要尽早动手。培养出大批的能担负现代化事业的人才,要用十年、二十年的时间,要有更详尽周密、切合实际的计划和办法。有的同志提出,经济建设同科学教育文化事业之间,有个客观的比例关系,在这方面我们是失调的。经济建设跟人才培养的比例关系问题,在《论十大关系》里没有提出来。现在我们的人才非常缺乏。有时引进一项先进技术,不懂,不会使用,着急得很。你搞大规模的建设,搞四化,没有大批人才行吗?加强人才的培养,这是最有远见的政策,是为未来的经济发展的智力投资。在这方面,要舍得花钱,要在计划上、财政上占一定的比重。举一个例子来说,美国除了注意培养科技干部外,还特别注重培养经理人才。在校的大学生里头,现在有七十万是学工商管理的,准备把这些人培养成为未来的经理人才。除此以外,全国六百多个工商管理学院,还为各大公司准备提拔当经理的人员举办短期训练班,培养经理人才。各大公司也办训练班,提高在职人员的管理水平。当然,他们训练人才是为资本家服务的,而我们培养人才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但仅就培养人才工作的本身来说,他们的这种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过去,我们对这个问题重视不够。听说去年国家经委和一些地方办了企业管理研究班,分期分批轮训经济管理干部。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坚持下去和推而广之,那就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成果。
  经济管理,是一门科学。我们所有做经济工作的干部,都应当努力学习,老老实实地学一点东西,使自己成为行家。安于当外行,“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只能是官僚。广大人民群众反对这种官僚是有理由的。要把工、农、商、交各类企业办好,就是要靠专家。一切事业都不能靠外行来办好。我们过去讲外行能够领导内行,是指政治上、方针政策上的领导,同时也是从当时我们党的干部队伍、历史状况出发的。建国初期,我们党没有多少专门人才,我们只能用些搞土地改革的干部、解放军的干部来管经济,管企业。但即使在当时,许多同志也积极响应毛泽东同志关于“我们必须向一切内行的人们(不管什么人)学经济工作”的号召,经过多年努力,钻了技术、业务,变成了内行,确实也做出了成绩。可是,也有些同志没有钻进去,没有学会。现在,就有那么一些同志,没有钻进去。一个企业的党委书记和厂长有十个、二十个,可是真正有能力会办事情的并不多。不少厂子里头,仍然是一些不大懂行的干部掌权。一个工厂里头,书记、厂长,什么第一把手,第二把手,第三把手,都是不大懂技术和企业管理的。这并不是因为没有专门人才,而是把技术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放到了第四位、第五位。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中间,把这些人的地位放得非常之低。当然,我说的是不少厂子,不是所有厂子;也确有不少厂子的领导干部还是懂技术、懂管理的,还是尊重和放手使用专门人才的。在我们工厂里头过去批“专家办厂”,批得很厉害,说这是“修正主义办企业路线”的表现,工业七十条就被加上这么一个“罪名”。还有一个“教授治校”。我对“教授治校”这个问题没有专门研究过。不过我想,吸收一些热心祖国教育事业,确有真才实学,并且有组织才能的教授,包括党外人士,参与领导,共同治校,可能有好处,未必有什么大错误。这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应该是一致的。我们的校长、党委书记,也应当使自己有较多的学问,使自己成为教授,这样来治校不是更好吗?要“治校”,你总要有些学问嘛。有学问总比没有学问好,学问多些总比学问少些好。再说一次,我是主张专家办厂的。从前是这样,现在还是这样,我现在仍然主张这一条。专家办厂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也是不矛盾的。如果我们工厂党委的委员们,厂长们,全部或者大多数都是专家,这比不是专家总会把工厂领导得好些。我这里说的专家,不只是技术干部,包括经理人才。
  现在是不是仍然有人认为,好像懂技术、会管理、有学问,就是“白专”,不懂专业技术,没有什么知识,就是“红”,就可以“领导一切”了。有的人自己没有知识,又怕别人有知识,自己不懂技术,又怕别人懂技术,似乎认为大家都不懂技术知识、专业知识,也就没有“资产阶级技术权威”、“精神贵族”了,天下就“太平”了。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斯大林讲的一段话。斯大林《在苏联列宁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八次代表大会上的演说》中说:“我国无论在农业方面或工业方面愿意参加建设和领导建设的人有的是,而会建设和会领导的人却少得不象话。相反地,我们在这方面是非常无知的。不但如此,我们还有些人决心歌颂我们的没有文化。如果你不识字或者常写错字,并把自己的落后自夸,那你就是‘产业’工人,你就得到荣誉和尊敬。如果你摆脱了没有文化的状况,认识了字,掌握了科学,那你就不是自己人,你‘脱离了’群众,就不再是工人了。”他接着强调说:“我认为不消除这种野蛮和不文明的现象,不消除这种对待科学和有文化的人的野蛮态度,我们就一步也不能前进。”斯大林的这段话是在一九二八年讲的。我国的情况当然有所不同,但能不能说他指出的那种现象在我们这里就没有发生过,或者已经完全消除了呢?我看还不能那样说。所以,他的这段话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想一想。
  我们现在有一支几千万人的工人队伍,他们的技术水平、业务水平、文化水平都应当普遍有所提高。现在和外国人接触,搞合资经营,他们一方面羡慕我们的劳动力多,一方面感觉到我们的技术水平低,劳动效率不高。我们大部分的工人,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中进厂的工人,技术水平不高,这是个普遍的问题。因此,我们的劳动生产率上不去。这就要求我们办各种形式的技术业务训练班,加强培训工作。他们中的许多人可以培养成为未来的专门家。
责任编辑:孟庆闯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