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新的用人观点

树立新的用人观点


  组织工作面临着思想解放的大课题。这个问题,同培养造就符合新时期需要的干部队伍,调整建设领导班子,调配任免干部,选拔接班人,都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有必要单独讲一下。
  在我们的组织工作、干部工作中,还保留了不少过时的东西,落后的东西。一些同志思想不大解放或很不解放,眼光短浅,因循守旧,僵化半僵化,老框框比较多。粉碎“四人帮”以来,中央不断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三年多来,在拨乱反正中,我们冲破了一些老框框的束缚,思想也在逐步解放。但从总体上来说,思想还没有完全解放,一些应当打破的老框框还没有打破,或者说破的还不够彻底。
  就干部工作来说,究竟有哪些老框框呢?根据调整地县领导班子座谈会和选拔优秀中青年干部座谈会反映的情况,可以归纳成五种表现:
  1.片面强调干部的资历,忽视干部的才能,论资排辈;
  2.只重视工农干部,轻视知识分子干部;
  3.只注重出身、成分和历史表现,轻视现实表现和发展前途;
  4.对德才标准缺乏正确理解,片面强调干部的德,轻视干部的才;
  5.不适当地强调干部的全面领导经验,忽视干部的专业知识。
  这几种表现全不全,准不准,提法恰当不恰当,同志们可以探讨、议论。把病根抓准了,就好对症下药了。
  究竟什么是老框框,什么不是老框框,这也要历史地看,辩证地看。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是进步的东西,而在另一种历史条件下就可能成为落后的东西。人们的思想,如果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仍然固守过去的老观念,老套套,那就将变成一种习惯势力,束缚着我们的手脚,妨碍着事业的发展。不打破这种因循守旧的习惯势力,就不能大踏步地前进。
  下面,我就如何从思想认识上打破这些老框框,讲几个问题:
  第一,关于怎样看待干部的资历和能力。
  干部的资历,是干部革命历史的记录。这种资历本身是一种荣誉,是值得尊敬的。资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们的实践经验。一般地说,资历长一些,经验就多一些。但是,我们不能把它绝对化,既不能把资历同能力划等号,也不能把资历同水平划等号。因为各个人的情况不同,主观努力不同,才能也不一样,有些人资历长,能力也强,水平也高,因为锻炼的时间久嘛,经验多嘛。但是,他们的能力,主要不是资历本身给他们带来的,而是主观努力以及其他条件带来的。不这样看,就无法说明,为什么有些人资历很长,但能力却不那么强;有些人资历较短,但能力却比较强。因此,看待干部,不能单纯地看资历,而要看他现有的实际才能。可是,我们有些同志,在看待干部、任用干部的时候,总是有这样的毛病,这就是片面强调干部的资历,忽视干部的才能,一说就是过去曾经干过什么,很少考虑他现在的能力怎么样,水平怎么样。这个老框框,不是现在才有的,我们必须下定决心打破它。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有胜任工作的能力,都要有实实在在的本领,这是起码的条件。特别是搞四个现代化建设,没有真才实学,不懂业务,不会管理,那怎么行呢?所以,今后在任用干部的时候,要在充分考虑其政治表现的同时,一定要认真考察他有没有能力,能不能胜任工作,是不是能拿得起来。凡是政治表现好,又有能力、有水平的,不管他的资历深浅,都要大胆使用。如果不是这样,即使资历很长,也不能安排他担任难以胜任的领导工作。
  重资历轻能力,实际就是论资排辈。这种观念可厉害哩!论资排辈的思想,组织部门有,其他部门也有,领导干部有,一般干部也有,党内有,社会上也有。任用一个老干部,有人也会有议论,但总是比较容易通得过;提拔一个中青年干部,就会议论纷纷,哇啦哇啦叫喊,什么压不住台呀,什么不放心呀,什么资历浅呀,都出来了。有的干部,不提拔时大家没有意见,一提拔告状信一封接一封,弄得党委和组织部门很难办。用人不是唯贤,而是唯资,在辈数上排次序,资历上搞平衡。这个问题不解决,大批有用的人才将继续被埋没,干部队伍青黄不接的状况将会越来越严重,干部队伍的年轻化、专业化也就无从谈起。事实证明,论资排辈已经成为人才成长的严重障碍。不扫除这种障碍,大批有能力、有作为、年富力强的干部就上不来,干部队伍新陈代谢的问题就永远解决不了。论资排辈是没落阶级的腐朽思想,决不是无产阶级的先进思想。我们一定要坚决地、彻底地克服这种陈腐观念和落后的习惯势力,牢牢地树立起符合新时期需要的选贤任能的思想。这样,我们的事业才有希望。
  第二,关于怎样看待工农干部和知识分子干部。
  在现有干部中,工农出身的干部占有相当的数量。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的知识分子很少,只能是大量的从工农中选拔干部。这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决定的。工农干部同知识分子干部通力合作,共同努力,取得了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胜利,对党对人民做出了重要贡献,有不少人还成为党、政、军的领导骨干。
  但是,现在不同了,情况变化了。过去是搞革命,现在是搞建设。过去的主要任务是打仗,搞土改,搞根据地建设,现在的主要任务是搞四个现代化。搞四化建设没有一定的文化和专业水平是不行的。建国以来,我们培养了大批知识分子,其中工农出身的占了很大比重,大都进入了干部队伍,但是,进入领导班子的并不太多。我们整个干部队伍的文化水平仍然比较低,不适应四化建设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不十分注意干部的文化程度,必然要妨碍我们的事业。这就要求我们,今后选拔领导干部,一定要注意文化程度,没有一定文化基础的不宜提拔;同时,在吸收干部时,要严格把住文化程度这一关。今后,脱产干部从哪里来?中央书记处提出,应当根据干部条件,着重从大专、中专毕业生和具有相当文化程度的青年中挑选,一般不直接从文化低的工人、农民中提拔。是不是一个都不能提呢?不是的,有相当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年轻的,有培养前途的,也可以提;没有文化的,就是不能提。至于那些虽然没有上过大专学校,但在工作中努力学习、钻研,已经具备了相当的文化程度,掌握了一门或几门专业知识的干部,党组织要继续发挥他们的作用,充分地予以重视,其中年富力强、有领导才能的,应当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
  有人会问:不直接从文化低的工人、农民中提拔干部,是不是违背了党的阶级路线?对于这个问题,也要用新观点来看。我们不是说这些同志不行,而是说提拔文化程度很低的工人、农民当干部不行。连报纸都不能看,连中央文件都读不下来,怎么能做好领导工作呢?应当明确认识,我国的阶级状况早已发生了根本变化,我国知识分子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社会主义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都是我们国家和社会的主人,都是四化建设的主力军。认为提拔工人、农民是执行党的阶级路线,提拔知识分子是违背党的阶级路线,这种看法是不对的,错误的。对待知识分子的看法,不能因袭过去的陈旧观念。只把工人、农民当作自己人,不把知识分子当作自己人,只看到工人、农民有实践经验,看不到知识分子在其专业方面也有实践经验,只强调工人、农民的地位和作用,不强调知识分子在四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所有这些,都是片面的,形而上学的,都是一些落后于时代的老框框,必须坚决破除。
  第三,关于怎样看待干部的历史表现和现实表现。
  毛泽东同志在讲到如何识别干部时说过:“不但要看干部的一时一事,而且要看干部的全部历史和全部工作”。请同志们注意,毛泽东同志讲的是“全部历史和全部工作”,并没有说只看过去不看现实。有些同志在识别干部时有一种片面性,只注重干部的出身成分和历史表现,轻视干部的现实表现和发展前途。
  要不要看干部的历史表现呢?要看的。我们不能割断历史孤立地看一时一事。问题在于,是主要看历史表现呢,还是主要看现实表现?注重现实表现是我们党的一贯政策,是干部工作的重要原则。这个问题如果不从思想上实践上解决好,就不能正确贯彻党的干部政策。现在看来,这个问题还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在实际工作中还没有解决好,需要继续加以解决。所谓重在现实表现,就是着重看粉碎“四人帮”以来的实际表现,看他们是不是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不是在政治上和党一条心,思想作风是不是正派,是不是为四化建设作出了贡献。有的人文化大革命中一直受压,粉碎“四人帮”以来精神振奋,心胸开阔,勤勤恳恳,努力工作,这是非常可贵的,应当重用;有的人文化大革命中或历史上犯过错误,但已经检讨了,改正了,或者有一般政治历史问题,已经作了结论,粉碎“四人帮”以来表现很好,对这样的同志,也应当给予信任,该提拔的就提拔;有的人历史上表现不好,现实表现又不好的,要警惕,不能重用。
  第四,关于如何正确理解和掌握德才标准。
  我们党的干部标准历来是德才兼备。这一点并没有变。现在的问题是,究竟如何正确理解和掌握这个标准。我觉得,有三个问题要弄清楚:
  一是德和才。所谓德,主要是指干部的政治态度、政治品质和思想作风;所谓才,主要是指干部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但是德和才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容。在战争年代,打国民党反动派、打日本帝国主义坚决,斗地主坚决,就是有德;会带兵打仗,会搞土改,会搞支前,就是有才。现在是建设时期,干部的德和才有了新的内容。具体地说,就是要看他能不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能不能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思想品质是不是正派,看他有没有胜任工作的业务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有没有真才实学和实际本领。
  二是要正确理解德的内容。我们有些同志错误理解德的内容,把唯唯诺诺、不提意见的,尽管工作庸庸碌碌,无所作为,也看成是德好;对有见解、有能力、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和提批评建议的,则认为是骄傲自满,是缺少德。不克服这种错误观点,就不能正确掌握德才兼备的标准。
  三是德才兼备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不能割裂,不能偏废,不能只要德,不要才;也不能只要才,不要德。所谓兼备,就是二者都要具备,缺一不可。我们既要重德,又要重才。胡耀邦同志几次指出:一定要强调坚持党的政治路践和思想路线这一条,那种忽视从路线上识别干部和忽视维护各级领导核心在政治上的纯洁性的现象,需要引起我们高度的警惕。对那些思想路线不端正,同党不一条心,长期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怀疑抵触,又不认真改正的人,以及坚持派性、违法乱纪、胡作非为的人,决不能提拔进领导班子。但是,光有这一条还不行,还必须强调干部的才能。我们干工作,搞建设,不能光凭德去干嘛。无论做什么工作,没有必要的才能,事情就办不好。列宁针对拖拉作风和无能现象说过:“我们俄罗斯苏维埃联邦共和国,需要的不是神圣的品德,而是处理事情的才能。”毛泽东同志早在一九五七年就说过:“一定要反对不问政治的倾向;但是,专搞政治,不懂技术,不懂业务,也不行。我们的同志,无论搞工业的,搞农业的,搞商业的,搞文教的,都要学一点技术和业务”,“我们各行各业的干部都要努力精通技术和业务,使自己成为内行,又红又专。”毛泽东同志这段话虽然是对干部提出的要求,但他强调的是要我们注重干部的业务才能。历史上,凡是有作为的政治家,都是注重才能的。唐太宗李世民主张:“吾为官择人,惟人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当然,唐太宗主张惟才是与,并不是忽视德的,这个德就是忠君,凡忠于君王,又有才能的人,就受到重用。我们共产党人比封建阶级政治家高明得多,如果我们任用干部不强调才能,岂不是连封建阶级的政治家都不如了吗?现在,我们要在注重德的同时,强调干部的才能。
  第五,关于如何看待干部的全面领导经验和专业知识。
  多少年来,在选拔干部中有一种偏向,不适当地强调全面领导经验,忽视专业知识。这样,就造成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领导班子中专业人才很少,二是选拔干部视野不宽,圈子狭小,埋没人才的现象没有很好解决。
  有全面领导经验好不好呢?当然很好,也很宝贵。作为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应当力求具有全面工作经验。今后,我们仍然需要从具有全面领导经验的干部中选拔接班人。但是,真正具有全面领导经验的干部毕竟是少数,挑来挑去还是跳不出县委书记、地委书记这个狭小的圈子,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工矿企业等各方面的大批优秀的专业人才就不容易被发现。实际上,领导班子成员,不可能都具有全面领导经验。从四化建设需要来说,应当充实相当数量的具有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干部。对这样的干部,不能不切实际地要求他们都具有全面领导经验。而且,全面领导经验也是在实际工作中逐步锻炼出来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把他放在全面领导工作的岗位上,他的全面领导经验又从哪里来呢?胡耀邦同志用陕北人的讲法说:走马是压出来的,用重担子压着它走,叫做压马。我插一句话说,这也要身强力壮的才经得住压。不给他们压担子,是锻炼不出好的人才来的。这个问题,一定要在思想上搞清楚,不然就无法实现领导班子的专业化。
  邓小平同志强调指出:“我们要按照专业的要求组织整个领导班子,充分发挥专业人才的作用”。他还提出:“今后的干部选择,特别要重视专业知识。我们长期都没有重视,现在再不特别重视,就不可能进行现代化建设”。他要求“我们要逐步做到,包括各级党委在内,各级业务机构,都要由有专业知识的人来担任领导。”中央的方针和要求很明确,我们一定要贯彻中央的方针,努力实现中央的要求。多年来,在“外行领导内行”这个口号的影响下,没有注意选拔专业干部进领导班子,领导班子中懂专业、会管理的人才很少,给我们的工作带来很大困难。我们必须下决心改变这种情况。外行要努力变成内行。领导班子中要充实懂专业、会管理的人才。我们强调专业知识,并不是把领导班子成员都换成专家。但是,要有一定数量的既有专业知识,又有组织领导能力的干部参加领导班子。这不仅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可以办得到的。目前在经济战线、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战线,有专业知识、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是很多的。仅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我们就培养了四百多万大学和中专毕业生,这些人现在年龄大都在四五十岁左右。他们年富力强,正处在为四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大好时机。他们当中不少人有较强的组织领导才能。这说明,我们选拔人才的基础是雄厚的,只要我们扩大视野,跳出只从党政干部中寻找人才的圈子,放眼于一千八百万干部,就能把大批优秀人才发现出来,选拔上来。
  总的来讲,用人观点的问题,实质上是思想路线、思想方法的问题。不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不克服主观主义、形而上学的观点,就不可能树立新的用人观点。这是能不能正确贯彻新时期干部路线的关键所在。
责任编辑:孟庆闯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