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关于当前科技工作形势和今后工作若干意见的报告》的通知

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关于当前科技工作形势和今后工作若干意见的报告》的通知


  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国家科委《关于当前科技工作形势和今后工作若干意见的报告》,现转发给你们。
  中共中央、国务院认为:这个报告对当前科技工作形势的分析是切合实际的,对今后工作的若干设想也是可行的。报告中提出的一些重要的政策思想,对发展我国科技事业,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改善知识分子工作都具有指导意义。望你们组织有关方面,认真加以研究,并结合实际,切实贯彻落实。
    国家科委关于当前科技工作形势和今后工作若干意见的报告
  (一九八六年八月二日)
  为了坚持和进一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更好地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发挥科学技术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我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当前全国科技工作形势作了分析,并对今后工作中一些重要的政策思想问题提出以下意见,请予审示。
  当前科技工作形势
  (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科技界的精神面貌,科技工作与经济建设的结合,可以说是建国以来最好的时期。科技工作受到全党和全社会的广泛重视。中央关于开放、改革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受到科技界的热诚拥护。“六五”期间,国家重大科技攻关任务基本完成,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农村普及科技知识、推广科技成果进展较快,在工作上也有不少创造。
  科技界积极贯彻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为经济建设服务,开辟了多种渠道,创造了多种形式,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技术成果有偿转让较普遍地推行开来,技术合同制逐步扩大实行,技术市场正在全国各地兴起,出现了一批沟通技术与经济联系的技术开发中心和技术贸易公司,从而加速了技术成果的商品化。科研和生产部门之间的各种联合或联营组织迅速发展,跨行业、跨地区的横向联合,给部门分割、地区分割所造成的局限以有力的冲击。中国科学院、中央各部委的研究院所和一部分高等院校,与生产部门或省市签订合作协议,创造了新的互利合作方式。众多的地方研究机构更为活跃,与生产企业的合作有新的发展。国防科技机构为民用服务,军事科研成果向民用转移,创造了许多好的经验。许多科技人员纷纷到中小企业、乡镇、农村和贫困山区,传授知识、开发技术,对振兴地方经济起了积极作用。这些情况表明,科学技术与经济建设的结合出现了新局面。
  科技体制的改革,加速了科研成果和技术的流通、扩散,促进了经济发展,同时,也增强了科研机构自身的实力。一九八五年,地市以上四千多个独立科研机构,在为社会提供更多成果的同时,自身的收入比一九八四年增加百分之一百一十。有三百一十六个所,已经做到事业费完全自立,比一九八四年增长近一倍。
  在改革过程中,各地方和各部门努力做到态度坚决,又谨慎从事,注意尊重和依靠科技人员的自觉性;有重大争议的事不匆忙决策;对事业费改革,不搞一刀切,不急于求成;注意保护和支持基础研究。从总的情况看,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进程是健康的,没有出现大的偏差。
  (二)科技体制改革在工作中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和问题。一九八五年下半年以来,有些地区和部门的改革工作出现了停滞不前的局面。许多技术合同无法履行,技术转让难以进行。一些推动技术成果商品化的公司和开发中心受到不应有的非议和打击。科技人员的兼职活动和流动受到种种责难,有些地方甚至把兼职取得的正当报酬和人才合理流动,当作不正之风或经济犯罪加以反对和打击。研究所的所长负责制没有真正实行起来。对积极进行改革、努力创造收入的单位和科技人员缺少鼓励性的政策措施,影响了改革的积极性。许多大中型企业仍然缺乏吸收和采用先进技术的活力,对科技与经济的结合造成了困难。通过实践使我们深深理解,体制改革不仅是一场以新体制代替旧体制的大变革,而且也是观念形态上一场具有深刻意义的更新。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进行这场改革的艰巨性,正确对待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采取措施,排除困难,坚韧不拔地把改革进行到底。
  全面贯彻科技工作的战略部署
  (三)今年三月,六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批准的“七五”计划和赵总理关于“七五”计划的报告,明确了我国科技工作的发展战略。我们认为,在“七五”期间以至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的科技工作战略与“六五”期间相比,具有某些新的特点,必须引起重视。
  第一,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传统产业仍将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把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放在科技工作的首位。与此同时,为了促进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逐步改变我国目前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的落后状况,迎接新的技术革命的挑战,并为下一个世纪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好技术储备。从现在起,应该有选择地加速高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有重点地扶植新兴产业的成长,争取在一二十年内较大幅度地提高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第二,长期以来,国家的科技计划主要是反映大型企业、大型工程技术进步的要求。这方面的工作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局,必须进一步做好,决不应当有所削弱放松。但是,又必须看到,促进众多的中小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的枝术进步,也应当成为科技工作的战略任务之一。
  第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关系到技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全局和后劲,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利益,必须继续予以重视。但是,重点应放在可望对国民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的工作上,或是具有我国特色的以及某些有可能取得世界先进水平的研究工作上。考虑到我国国力的现状,今后五至十年内,对于“大科学”的工程投资,应该量力而行。
  (四)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推动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保证本世纪末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目标的顺利实现,这是“七五”期间以至更长的一个时期内,我国科学技术工作的主要任务。
  当前,有三个急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基础技术水平低,基础元器件、基础设备质量差。二是专业化大批量生产系统远未形成。三是系统配套装备的研究与开发远远落后于工艺的研究与开发。因此,要打破界限,推动研究单位、制造单位、使用单位密切结合,大力加强工艺流程与装备的配套开发。要改变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状况,鼓励研究单位与生产单位在专业化和产品系列化开发上下功夫,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物质消耗,增加经济效益,并不断发展新产品。
  充分利用开放条件,有计划地扩大技术引进,是加速国民经济技术改造,提高我国科技工作起点的有效途径。对于技术引进,从选题、论证直到消化、吸收的全过程,必须打破部门和地区的界限,重视发挥研究机构和有关高等学校的积极作用,要组织和依靠有经验有知识的科技人员参与。对主要是引进技术,而不是购置成套设备或引进生产线的项目,要逐步做到以依靠研究所为主来进行。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应当列入计划,给以财力、物力和人力的支持。应当把国内有关的科技攻关和研究开发项目同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密切结合起来,避免相互脱节和造成浪费。
  目前,大中型企业一般还缺乏采用新技术的活力和自我改造的能力。这个问题不很好解决,就很难真正贯彻经济建设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为此,建议进一步采取措施,例如:提高企业的留利水平,有区别地提高生产企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税前扣除企业在研究与开发方面的投入,在摊入成本、税前还贷以及新产品减免税收等方面给以优惠;要减少调节税,鼓励企业从留利中以较多份额投入研究与开发。
  大力推进农林牧副渔和轻纺各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要把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同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起来,把生物措施同工程措施结合起来,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同生态效益结合起来,从而把以经验为基础的传统农业逐步转移到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农业上来。各地应当很好地利用农业区划的成果,对本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科学的规划。应当积极推广各种对提高中低产地区农业生产水平的有效技术措施。要充分利用科技知识,广开多种经营的生产门路。保护森林,加速造林,保护牧场,建设牧场,已是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广大科技工作者要为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作出更多的贡献。
  要加强对轻纺工业的科技支持和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更好地满足人民消费的需要,增强出口创汇能力。
  (五)把发展高技术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实行“有限目标,重点突出”的方针。发展高技术和新兴产业,需要很大的投资。由于高技术产业的市场、技术与设备变化迅速,在今后的投资政策上,必须考虑到这个特点,选好重点,给以支持;还要接受历史的教训,切忌一哄而上。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散、乱的局面,必须认真选择优先领域,组织一批全国性的高技术攻关队伍,做到人力、财力、物力的高度集中。要敢于放弃一些可有可无的,或者在相当时期里不可能有什么竞争力的项目,使得必须干的事情能够大大提高投资强度。
  第二,以应用为基本出发点,正确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高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当前必须把实现本世纪末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作为主战场。集成电路、微型计算机在机械工业和各种制造工业(包括各种各样的消费品制造工业)中的应用、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研究开发,应成为当前的重点。为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未来发展,并为二十一世纪前期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作好技术与人才的准备,要拿出一定数量的经费,在若干专项领域里,部署对世界高技术发展的跟踪计划。
  第三,贯彻“军民结合、以民为主”的方针。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平和发展成为我国人民面临的两大任务。今后要把军民之间在高技术方面的研究与开发,更好地紧密结合起来。国防科技力量在保证国防需要的同时,要更多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建设作出贡献。目前航天技术、核技术方面正在实现这个转变。这对我国高技术的发展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
  第四,在充分挖掘国内潜力的同时,利用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积极开展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包括合作进行研究开发,派遣留学生和访问学者,聘请国外专家来华工作等多种方式,加速培养能够跻身于国际先进行列的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
  (六)最近几年乡镇企业蓬勃兴起,它的发展对于整个国民经济实现翻两番的目标,对于城乡现代化建设以及对于根本改变贫困地区的面貌和大量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都起着重大的作用。目前,乡镇企业和乡镇建设普遍存在技术水平低和管理落后的问题。根据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全国正在组织实施“星火计划”,依靠科学技术改变贫困地区面貌,加速较发达地区技术进步,引导地方的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逐步走上“小、专、现”(规模小的、专业化的、现代化的)的轨道,从而推动整个地方经济的发展。
  “星火计划”是科学技术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的一种好的形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从实际出发,通过各种途径集资,安排本地区的“星火计划”。要组织引导广大科技人员下乡下厂,同有关部门密切合作,根据乡镇企业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帮助他们采用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
  (七)科学和技术之间以及各种学科、专业之间的相互渗透,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成果迅速转向生产应用,这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特点。我们应当十分重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在经济建设中的应用;同时,又不要绝对化,要求一切基础研究都必须有经济上的应用前景。
  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一般来说,探索性强,研究周期长,因此应当充分尊重科技人员在选题、研究途径和研究方法上的自由,不要任意干涉。要保证研究工作必要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国家将有计划地建设和充实一批向全国开放的公共实验室,支持和吸引一些优秀的科技人员利用实验设备进行科学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建立后,要逐年提高基金额度,择优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发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贵在具有一支精干的富有创造性的队伍。要充分发挥现有高级人才的作用,加速造就新人,爱护和支持优秀中青年科学人才,保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事业代代相承。中国科学院和各个高等学校对此应多做贡献。
  坚定而又稳步地推进改革
  (八)改革科技体制,对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意义。我们必须遵循中央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力争经过五年左右的努力,使我国的科技体制基本上转上新轨道,以适应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和新的经济体制的需要。
  一九八六年要巩固和完善已有的改革成果,在继续推进技术市场的发展和加速技术成果商品化的进程的同时,重点抓好拨款制度的改革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的实施。这两项改革,关系几千个研究机构的生存和发展,涉及千百万知识分子的切身利益,必须慎重细致,稳步前进。
  一九八七年将重点推进科研机构之间、特别是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横向联合,同时要制定法规,逐步推行所长负责制,改革研究所的内部管理,力求在科技系统组织结构的调整和机构改革方面有所突破,以进一步增强研究所的活力。
  (九)在拨款制度改革上,要仔细地对研究所进行分类,区分性质,区别对待。要坚定不移地推行技术合同制,对事业费的削减,应从实际出发,在客观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稳步前进,力求通过改革普遍增强研究机构的活力,而不使它们在工作中发生大的困难。
  科研事业费由财政部划归国家科委管理,必须管好用好,使有限的科研事业费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各部门、各地方减少下来的科研事业费,应按中央决定,仍用于支持科技事业,不得挪作他用。要与银行系统配合,开通科技信贷渠道。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风险投资公司(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今年开始营业,重点放在支持新技术成果的商品化上,争取在二三年内取得初步效果,为金融事业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创造经验。
  (十)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是对专业人员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改革。它有利于促进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风尚,有利于破除知识界吃“大锅饭”的弊端,激励知识界奋发向上的积极性,也有利于人才的合理流动,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部分中年知识分子的工资不合理问题(一部分提升技术职务,一部分调整和提升工资级别)。这是一项政策性很强又十分复杂的工作。各级领导务必精心指导,努力把工作做深做细。一是要认真搞好试点,取得经验。二是确定各种类型机构的高中初级人员比例,必须从实际出发,不能强求一致,而相类似的单位之间又不能相差过分悬殊。三是必须强调实际贡献,不能片面追求学历。四是要及时掌握各类科技人员在实行聘任制中的思想动态,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政策问题。
  (十一)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许多问题单独在科技系统范围内难以解决。一年来,在改革过程中,暴露了不少矛盾。有的反映出新体制还不够完善,相应的政策和法规还没有配套;还有不少是科技体制改革与财政、税收、人事以至于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不衔接、不协调,从而遇到不少困难。各级科技管理部门应当抓住这些矛盾,与有关方面商定切合实际的配套政策和解决办法。建议各级党委和政府、各有关部门,把科技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以及政治体制改革统一抓起来,全面安排,相互促进。
  为了确保科技体制改革健康、深入地进行,逐步建立新的科技工作秩序,要切实加强科技立法工作,搞好科技领域的法制建设。我们计划今明两年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密切合作,拟订《技术合同法》、《科研机构法》、《科技社团法》等草案,报请国务院和人大常委会审批。今年,要在科技界开展普及法律知识的学习,养成尊重和遵守法律规范的习惯。
  要组织力量进行有关科技体制改革的理论研究工作,进一步弄清技术成果的商品属性及其与实物形态商品的异同,经济杠杆在科技工作中的作用,科技机构作为一种特殊的事业单位与其他事企业单位在政策上和管理上应有的不同特点,等等,以便更加有效地推进改革,提高科技管理水平。
  加强科技界知识分子工作
  (十二〉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发展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科学技术人员是新的生产力的重要代表和开拓者。因此,做好科技界的知识分子工作,对于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具有重要意义。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的知识分子工作,必须彻底抛弃过去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指导下所形成的一套错误的观念和做法,牢固地树立我国的知识界是工人阶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观念,努力创造新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经验。
  (十三)当前,科技界的精神面貌是很好的。我国广大科技人员长期在党的领导下,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奋斗不懈,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粉碎“四人帮”以后,我们党以很大的努力,纠正过去长期存在的歧视知识分子的“左”的偏向,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新风尚,科技界长期受压抑的积极性获得了新的解放。广大科技人员心情舒畅,精神振奋,以主人翁态度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贡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各项改革的进展,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日益为社会所认识,受到各方面的重视,从而更加激发了科技界的社会责任感。科技人员与现代化生产息息相关,最能理解现代化生产的严密性、科学性和高度的组织性,最关切现代化生产的未来发展。实行开放政策以后,科技界又处在迎接世界新的技术革命挑战的最前沿,肩负着历史重任。正是由于他们的切身经历、社会历史地位和在现代化生产中的作用,我国的科技人员深深地把自己的命运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命运溶合在一起,成为我们党和人民可以信赖和依靠的一支中坚力量。
  当然,还必须看到,当前科技界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业务上都还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的任务和形势的要求。科技人员也还存在各自的弱点和不足,某些不良倾向在少数人身上有所滋长。有的对社会经济生活缺乏深刻了解,对社会和人民的科技需求感受不深;有的缺乏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也有的缺乏远大理想和明确的社会责任感;还有少数人学风不正,不顾大局,甚至做出违法乱纪的事。但从科技队伍的总体来看,这些问题只属支流,而且主要是思想认识上的问题。
  对我国科技界的精神状况作出正确的估计是十分重要的。这样才不至于因为某些偶然的事件和个别人的缺点、错误,而动摇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执行党的基本政策的决心。
  (十四)应当满腔热情地对待科技人员提出的各种意见、建议和批评。要把尊重各种意见作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尊重人民的民主权利来对待。对党和国家的政策、决定,在制定和发布之前,可以充分讨论,发表意见,提出建议。但是政策和决定一经确定,就应该坚决贯彻执行。在贯彻执行的过程中,如有不同意见,还可按正常的途径提出。
  当前科技人员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充分发挥作用,他们的劳动成果如何得到实际应用和受到社会尊重的问题。他们对于缺乏能够充分施展才智、大胆进行探索的良好环境,特别是对于旧体制的束缚,对改革遇到的重重困难,感到焦虑;对于一些经济部门和企业不重视技术进步,很不满意;对于一些本来能够解决的实际问题解决得迟缓也有意见。切实改变这种状况,就能更大地激发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对于错误的意见,应当采取教育和疏导的方针。真正以诚相待,实事求是,开展必要的批评,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决不要重复过去那种断章取义,无限上纲;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只许批评,不许申辩等错误做法,更不允许动辄采取行政组织手段处置的粗暴做法。那样不仅无助于统一认识,反而会激化矛盾,造成不良后果。
  (十五)在强调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必须注意正确处理好科技人员学习专业知识与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关系问题。由于“文化大革命”的破坏,我国相当一批中青年科技人员基础知识不扎实。因此,业务方面继续教育的任务十分紧迫。特别是业务骨干的学习提高,更应给予重视。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制定规划,保证必要的学习时间和教育经费。对于科技人员来说,学习时间主要应当用于提高业务技术能力。同时,要帮助他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去观察、分析和研究实际情况,解决包括科学技术问题在内的现实问题,避免发生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和脱离现代化建设实际的倾向。
  发挥科学技术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十六)科学技术在现代物质文明建设中重要地位和作用,人们比较容易认识,而科学技术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却常常不为人们所充分理解。
  近代自然科学的进步,科学技术知识和它们的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精神文明中比较稳固、充满活力、飞速发展的部分。科学技术水平和普及程度是反映一个民族现代精神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推动一个民族进步的重要力量。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充分认识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自觉地为我国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十七)现代科学技术是马克思主义和一系列社会科学理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现代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对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社会学说和经济学理论有着深刻的意义。我们既要提倡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指导自然科学研究,又应当密切注意研究当代自然科学的进步而引起的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应该研究和介绍世界各国科学界在自然科学概念,理论和方法论研究方面的新进展和新观点,并且深入探讨由此可能引起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中的新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都十分重视和热情支持自然科学的新成就,并从中吸取知识和力量,改善自己的哲学和逻辑概念。我们应当以自然科学的新成果、新观点,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为了推进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应当大力倡导自然科学研究与社会科学研究的密切结合,努力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彼此分割的状况。特别要倡导和帮助社会科学工作者提高自然科学素养。马克思早就预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迟早要融合的,“正象关于人的科学将包括自然科学一样,自然科学往后也将包括关于人的科学:这将是一门科学。”“自然界的社会的现实和属人的自然科学,或关于人的自然科学,都说的是同一个东西。”〔1〕今天,无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交叉学科,都有许多新发展、新问题,需要人们去认真研究。在这种研究工作中,应当贯彻大胆探索、百家争鸣的方针。三十多年来,我国在自然科学领域,先后进行过许多次“学术批判”,如批判摩尔根遗传学说、分子生物学、控制论、人工智能、相对论等,这些批判除采取了不应有的政治斗争手段之外,还存在两个共同性问题:一是把现成的哲学结论和概念当作判别科学是非的标准,凡不符合这些标准的,一概当作谬误;二是把自己知识上的局限和偏见当作科学探讨的界限,凡超过这个界限的,一概当作邪说。今后一定要避免重演这种错误。特别是在当代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密切结合、相互渗透的情况下,如不谨慎,极易重犯历史性的错误,后果会是很严重的,正如胡耀邦同志指出的,会把当代人类创造出来的新成果当作异端邪说、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加以批判和否定。
  (十八)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地冲击和改变着陈旧的社会观念。科学在其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同一些传统的观念作过尖锐激烈的斗争,从而建立了新的科学观念,开拓了人们的眼界。中世纪自然科学家同宗教裁判所和经院哲学家的斗争,就是著名的事件,地动说和进化论冲破了宗教思想的束缚,才得以传播。
  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正在引起一场新的产业革命。与此同时,新的科学观念也在冲击和改变陈旧的传统的观念。在我国,千百年来的传统文化中,既有民族的精华,也有封建的糟粕,在科学技术的新发展面前许多封建意识和小生产观念将受到检验和批判。恩格斯早在一八八六年论述中国当时修造铁路的意义时,就曾经指出,开放将冲击中国那种以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为基础的文明,要求改变闭关锁国的状态。〔2〕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迫切要求和促进我国对外开放,发展世界范围的交流与合作,从而对许多传统观念产生更加巨大的冲击。新的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引起的产业结构和社会结构的改变,未来世界中信息在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的重要性,必将改变我们原有的许多价值观念和社会观念。现代科学技术创造的各种高速运动过程和高效率的全新工作程序,将使整个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的节奏大大加快,彻底改变人们的时效观念。
  (十九)传播、发扬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科学精神最主要的是求实的精神和革新的精神。实事求是,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是任何一个严肃的科学工作者所必须具备的科学精神。在我们进行精神文明建设时,应当广泛传播和发扬这种求实与革新的精神。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又创造了一系列新的科学方法,如系统论、控制论和精确的定量分析方法,特别是由于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许多社会科学的研究,许多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的研究与决策,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从而使科学的研究建立在精确的科学论证的基础之上。努力学习和掌握这些科学方法,对于社会主义时期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十)同愚昧、迷信作斗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同愚昧、迷信作斗争。由于经济不发达和历史的原因,我国人民的科学文化素养普遍比较低。全国还有二亿多文盲半文盲。经常可以看到,由于人们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封建迷信活动乘机滋长起来。如果教育和科普事业不能迅速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科学文化素养没有较大的提高,现代精神文明也就难以在全国人民中生根。十年内乱中,蔑视知识和科学,其结果,愚昧和迷信畅行无阻,科学的见解却得不到应有的支持。这个历史的教训绝不应忘记。近几年来,这种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还常常会在某些事情上表现出来。为了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必须努力解决这个问题。同愚昧和迷信作斗争,这是教育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肩负的一项光荣的历史使命,也是整个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项艰巨而又严肃的任务。要充分发挥各类学校和各级科协在向社会,特别是向农村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同愚昧和迷信作斗争中的重要作用。为了向全国人民普及科技知识,应积极利用现代化的声象手段和广播卫星为普及科学知识服务。发挥科学技术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科技界和教育界负有重要的责任,应该做出自己的努力。
    注释
  〔1〕见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82页)。
  〔2〕参见恩格斯《致奥古斯特·倍倍尔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456页)。
本文关键词: 第一卷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孟庆闯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