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迸发活力:文化产业增速高于同期GDP年均增速近5%

改革迸发活力:文化产业增速高于同期GDP年均增速近5%

10月1日,上海。

在世博园,打工妹王琳和4万余名游客“登顶”上海世博会中国馆,重温世博胜景;

在和平影都,面对《白蛇传奇》《辛亥革命》等各种题材的国产影片,钟先生和女友一时难以选择;

在群众文化艺术馆,来自深圳的一对夫妇带着孩子,手拖行李箱,匆匆从机场赶来,欣赏73年来首次在亚洲举办的世界杯手风琴锦标赛开幕式;

……

同一天,同一座城市,不同角落,类似的情形几乎每天上演。物质生活日渐丰裕的中国百姓,正享受越来越五彩缤纷的文化生活。

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一幅绚丽生动的文化画卷,铺展在亿万人民面前。

改革创新 迸发活力

刚刚过去的两个星期,由长春电影集团参与投资、发行的主旋律商业大片《辛亥革命》赢得不错的票房。

这让长影集团董事长刘丽娟格外欣慰——有谁能想到,作为新中国电影的摇篮,长春电影制片厂曾连续6年亏损、一度无片可拍。长春电影制片厂1998年注册为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4年被列为首批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

以电影创作为龙头,拉动旅游、电视等相关产业发展,构建大电影产业链——2010年,长影集团实现净利润5079万元,创作故事电影50部,是改革前的8倍多。“与改革前比,我们更勇敢更自信。”刘丽娟说。

长影集团的变化,是过去这些年来加强文化建设、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成果。

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在党中央领导下,一场影响深远、波及整个文化领域的深刻变革在中国展开,取得了丰硕成果,积累了宝贵经验,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新路。

作为文化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是衡量改革是否取得实质性进展的重要标志。改革实践中,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的要求,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积极推进,国有文化单位市场主体缺失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民营演艺业快速发展,全国已有民营文艺院团7000多家,远远超过2000多家国有院团的总量。

改革的动作,不可谓不大——

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国共注销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4000多家,核销事业编制18万个以上。出版发行、影视制作等领域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应转制的419家地方出版单位已完成402家,应转制的2412家发行单位全面完成改革任务;29家电影制片厂已完成27家,地方362家电影公司已完成327家,460家电影院已完成411家,广电系统内需转制的57家电视剧制作机构已完成52家,38家省级党报党刊发行机构已完成32家。此外,国有文艺院团、非时政类报刊社改革取得积极进展,2118家国有文艺院团中已有590家完成转制,地方3000多家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已有595家完成转制。

同时,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力度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文化企业通过开展银企合作、融资担保、上市融资等方式实现要素集聚。中南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宋城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全国共有26家文化企业上市,融资规模不断扩大,逐步成长为A股市场的一个新兴板块。

“上市既是对公司创业成长的认可,也是对未来发展的推动。有了这笔钱,我们不仅可以扩大公司的规模,延长从创作、拍摄、发行到后续广告的影视产业链,还可以制作大电影。”去年上市的华策影视的总经理赵依芳说。

改革促发展促创新,大大激发了文化的活力:

——2003年以前,我国电影产量一直徘徊在100部以下,国内票房不足10亿元;2010年,国产电影产量则达到526部,票房超过100亿元,连续第六年保持30%以上增长。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和第一大电视剧生产国。

——影视动画产量从2005年的4.2万分钟增加到2010年的22万分钟,增长4倍以上。“十一五”期间,新闻出版业总资产、总产出、总销售比“十五”翻了一番。2010年网络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323.7亿元,比上一年增长26.3%……

我国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上升,日益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根据国家统计局9月16日发布的报告,2010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达11052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75%。2004年至2008年间,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年均增长23.3%,高于同期GDP年均增速近5%。

2010年,中国杂技团、北京歌剧舞剧院、北京儿童艺术剧院、中国木偶剧团等4家转制院团演出场次比转制前翻了一番多,营业收入比转制前增加了两倍多。

今年9月22日至23日,19位全国政协委员参观考察了这些文艺院团。短短两天的考察,让政协委员们感慨万千。刘兰芳委员说,北京市文艺院团改革取得的巨大成绩表明:改革是文化建设的根本出路和持久动力,不改革是没有出路的。

文化服务 群众受益

随着清脆的放学铃声,11岁的姚茂盛迅速收拾好书包跑回家中,匆匆扒了几口午饭后,就和邻居家的孩子们一起,奔向村里的农家书屋。

这个11岁男孩的家在安徽省郎溪县新发镇官桥村小墩岗村民组。位于村委会楼上的80多平方米的农家书屋,是他在村里的“乐园”。

“以前书可少了,地方小,灯还暗,放了学有时候不知道干些啥好,光是写作业特别无聊。”姚茂盛说,“现在书这么多,太高兴了!”

党的十六大以来,各地各有关部门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的原则要求,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基层特别是农村为重点,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从国家级、省级美术馆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到在农村家门口享受免费的电影大餐,从社区的文化活动到大剧院上演的芭蕾舞,从旅游文化节到群众周末大舞台,各地纷纷打出文化民生品牌,公共文化的阳光遍洒中华大地。

从总量到结构,文化投入持续增加和改善——

“十一五”期间,各级财政对文化的投入大幅度增加,从2006年的68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528亿元,年均增长22.2%。在加大投入的同时,文化投入结构也逐步改善,文化事业费进一步向西部地区、向基层倾斜,如2010年西部地区文化事业费达到85.78亿元,占全国的26.6%,比2007年提高了5.1个百分点。

从城镇到乡村,一项项文化惠民工程覆盖面越来越广——

截至“十一五”结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覆盖全部已通电行政村和20户以上自然村;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83万个服务点覆盖90%的行政村;乡镇综合文化站新建和扩建2.67万个,实现乡乡都有;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实现数字化,年放映达800万场,基本实现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公益服务目标。农村基层看书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得到明显改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建立。

“今年我们要再举办一次书画展览,现已开始从各村征集作品。”黑龙江省望奎县卫星镇文化站副站长陈立福说,随着国家重视程度不断增加,基层文化工作也盼来了春天。2007年,300平方米的卫星镇文化站投入使用,图书、乐器等陆续到位。他的话,正是无数基层文化工作者现状的写照。

从网络建设到设施建设,“文化民生”日益受到各地高度重视——

广东在全国率先开展“流动图书馆”“流动博物馆”“流动演出网”三大文化流动服务网络建设;河北全面完成县级数字影院建设,全省各地规划建设了一批集游艺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景观、文化广场;陕西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纳入村级社会事业公共设施统筹建设项目,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资金投入农村文化设施建设……

手拿一条丝巾,空中轻轻一抖,一串又红又大的葡萄瞬间展现在观众面前……国庆节前,在当地举办的葡萄节活动现场,36岁的河北省肥乡县旧店民间艺人蔡振山的魔术表演,博得乡亲们的阵阵喝彩声。

“吃喝不愁了,现在农民最缺啥,缺的是精神娱乐生活。”去年蔡振山回到村里投资30多万元在自家院里建起农家剧场,让十里八乡的村民自娱自乐。

“没想到,农民当文化主角,效果出奇的好。政府应当全力支持,挖掘民间文化艺术,让群众成为文化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才能真正让草根艺术焕发出蓬勃活力、散发出泥土芳香。”蔡振山说。

“我的文化,我唱主角。”为鼓励和扶持农民自办文化,各地文化部门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强农村业余演出队、业余电影放映队、农村义务文化管理员以及社区文化指导员等业余队伍的培训,鼓励农民自办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户、文化室、图书室等,支持农民群众兴办农民书社、电影放映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与此同时,许多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在农村走村串巷,如鱼得水:

——作为山西清徐嫦娥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的领头人,“梅花奖”获得者胡嫦娥和团里的演员们抬着戏箱,上矿山、进山庄、入农家,足迹遍布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数十个县、近千个村落,演出6000余场,观众上千万;

——5年来,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民族歌舞团平均每年下基层演出300场次,几乎天天有演出,同时努力为家乡培养更多文化骨干。

……

越来越多的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越来越多的文艺作品竞相问世,越来越多的文艺院团活力迸发——在文化建设中,在改革推进中,公众的基本文化权利得到了更多的保障,老百姓的精神家园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发展繁荣 硕果累累

2011年金秋时节,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排练厅。演员们正和着节奏强劲的音乐,演绎万马奔腾的景象。

为了即将第二轮演出的原创舞剧《马可·波罗》,导演陈维亚在征求观众意见后对剧中不少细节进行了修改。“我们在第一场增加了这段很重要的舞蹈,表现当时男性热情奔放的气概。”陈维亚说。

与这部原创舞剧排练同期进行的,是2011年国家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活动——9家文化部直属艺术院团为观众奉上了36部作品65场演出。从关注打工者命运的现实主义题材话剧《问苍茫》到根据朱德庸漫画集改编的同名儿童剧《绝对小孩》,新创剧目占据“半壁江山”,共计18部。

近年来,改革创新新举措和人民群众新期待为我国文艺事业繁荣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广大文艺工作者意气风发,文艺创作更加积极活跃,我国文艺各个门类百花齐放、异彩纷呈。

不久前,第八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张炜《你在高原》、刘醒龙《天行者》等5部长篇佳作胜出。在过去的4年间,具有申报奖项资格的长篇原创作品达7800部之多。正如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评委张未民所说:“长篇小说的兴盛是新世纪中国文明复兴的缩影。”

长篇小说只是一个代表。文学、戏剧、电影、电视、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曲艺、杂技……各个领域的文艺工作者自觉投身生活实践,用自己熟悉和擅长的文艺形式,努力生产出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

——今年9月,孟京辉导演的小剧场话剧《两只狗的生活意见》在美国演出大获成功,演员夸张的肢体语言与特别设计的英文包袱镇住了场面,让美国观众笑声不断。

如今,多元发展的话剧艺术广泛影响大众。根据北京演出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北京市2010年话剧演出达2919场,话剧观众人数达152.5万人。

随着走进剧场的观众增多,话剧舞台愈加多彩。2010年中国产出舞台剧4000台,演出市场收入108亿元,其中新创作并首演的剧目每年达上千种。  

——票房是生产力,也是文化软实力的体现:2009年,国产电影《建国大业》取得了4.2亿元票房,打破了好莱坞电影《泰坦尼克号》维持了长达12年之久的国内票房纪录。2010年,电影《唐山大地震》又凭借6.73亿元票房刷新了国产电影票房纪录。

——文艺工作者利用重大节庆契机,推出一批主题突出的优秀艺术作品。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艺术家们共同创作出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受到广泛好评。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献礼演出就有110余台优秀剧目参加,演出近400场;而第九届中国艺术节上,来自全国各地新近创作的65台优秀剧目集中亮相。

借助新的技术手段,文化迅速传播形成热点——

易中天讲三国、于丹讲论语、闫崇年讲清史……最近几年,借助电视的力量,文化一次次成为舆论热点。“这一方面说明了文学和文化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市场价值的厉害,把文学娱乐化、通俗化、人情化、实用化了。”著名文学批评家雷达说。

借助新的技术手段,各种新的文化产品形态层出不穷——

网络文学用户规模增长迅速,2011年6月多达近2亿人,网络文学影响力不断增强,更多传统文学作家借助网络发表和传播作品,网络文学改编的电影电视剧热播。

借助旅游等市场,一批新的舞台剧在各地长久上演——

《云南映象》《梦回长安》《印象刘三姐》等舞台剧和大型山水实景演出,成为民族舞台文化市场的运营典范。在杭州,《宋城千古情》累计演出12000多场,接待观众2800多万人次。一批大型文化主题公园进入迅速扩张期,深圳华侨城在深圳、北京、成都、上海运营的4个欢乐谷去年游客接待量达到1000万人次……    

面向世界,中国文化释放出更多的魅力——

从《风中少林》《云南映象》等赴海外演出大受欢迎到在全球建立300多所孔子学院,从中法文化年期间埃菲尔铁塔披上“中国红”,到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亦真亦幻的中国水墨,中国正以更加自信的姿态向世界展示一个文明、开放、包容的文化中国新形象。

家住河南南阳的著名作家二月河,最近正忙着出版两本散文随笔集。谈起文化发展繁荣的景象,他深有感触地说:“现在文化发展的环境十分宽松,我看好文化事业的发展前景。”  

“十一五”刚刚结束,“十二五”开始启程。文化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2011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将“传承创新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单独设为一篇,从“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推进文化创新”“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3个方面对“十二五”时期我国文化发展作出了总体部署,提出了“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增强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提升国家软实力”的目标。

金秋十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问题,审议《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稿。

这将是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行动纲领。

改革的时间表进一步细化,文化发展前景更加清晰:2012年以前,要基本完成中央已确定的文化体制改革各项任务;“十二五”末,村村通工程力争基本实现农村地区广播电视“户户通”,新闻出版产品和服务将更加丰富,实现人均年拥有图书5.8册、期刊3.1册,每千人拥有日报达到100份,国民综合阅读率达到80%……

人们有理由相信,伴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历史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华文化一定会迎来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责任编辑:黄一帆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