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东亚文化建设与文化自觉(2)

21世纪东亚文化建设与文化自觉(2)

(二)

在进行自己国家的建设,特别是文化建设的时候,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文化自觉,应对西方文化呢?

我们中国人民和东亚各国人民,同西方文化打交道,已经很久了。远的不讲,从西方大航海时代开始,已经500年矣!500年的积淀,至少就中国而言,今天我们在应对西方文化的时候,有两个负面的遗产值得特别注意。从文化自觉这个意义上讲,这两个负面遗产,就是两种文化交往上的盲目性。

一种盲目性来自历史。

由于长期遭到民族屈辱,除了受到西方列强政治的、军事的、经济的侵略之外,还蒙受着文化屈辱,遭到西方的文化侵略;特别要指出的是,近现代西方殖民主义入侵中国的时候,它们自觉地带到中国来的,更多地是西方文化的负面,西方的恶质文化、劣质文化;这就更容易造成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排斥与抵制的态度。这样,伴随着正当的民族抗争,一种盲目排斥和抵制西方文化的民族情绪,就逐渐积淀在我们的民族基因里。

这样一种盲目排斥西方文化的民族基因,常常有两类表现。

一类表现是,难以客观地、冷静地去分析、汲取西方文化中那些优秀的内涵。这是一种“傲慢与偏见”。我们知道,同中国与东亚文化一样,西方文化也是源远流长,经历过不同的历史时代,一直发展到今天。应该承认,中国文化和东方文化体系中有多少瑰宝,西方文化这一西方各族人民千百年来创造、积淀、发展的文化体系里面,就有多少瑰宝!它丰富多彩的内涵,有如大海大洋,取之不尽!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璀璨,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文化的辉煌,当代西方文化在不断自我修正、发展中的创新,都值得我们认真地、正心诚意地去汲取,去采撷,去消化。21世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是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没有文化建设,文化建设中没有全面、正确的汲取西方优秀文化内涵,这一复兴事业,是不可想象的。

另一类表现是,容易偏爱西方朋友对西方文化所作的批判,容易偏爱西方朋友对中国或东方文化的偏爱。这是又一种“傲慢与偏见”。在这种盲目性的支配下,我们可以为自己拒绝汲取西方优秀文化找到理论依据:“看!连西方人自己都在无情地批判西方文化呢!”近代以来,西方人规模性的批判西方文化时有发生。比较突出的可以列举两次。一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那场惨烈的战争使得许多西方人士对西方文明产生了一种破灭感。另一次,是20世纪晚期西方文化理论界的后现代主义思潮。从德里达(Jacques Derrida)的解构论到赛义德(Edward Said)对“东方主义”的批判,从西方马克思主义到后殖民主义理论,批判现代西方文明或文化,几乎成为西方文化理论界的一种时尚 。与此同时,西方人在反思、批判自身文化的时候,又曾经时时将未来的期望寄托在东方,寄望于中国。其中,也有两次比较突出。一次是18世纪启蒙思想时期。当时的启蒙思想家们,许多人对东方、对中国文化一往情深,以至有的人如魁奈竟被称为“欧洲的孔子”。大文豪歌德在其咏唱中国的诗歌中,表达了他“视线所窥,永是东方” 的心声。伏尔泰则认定中国人“是地球上无论在道德方面或治理方面最好的民族。” 另一次则是二战之后,从汤因比到今天后现代的学者与文化理论家们,对传统中国文化、东方文化充满同情的、浪漫的解读。汤因比甚至认为:“世界统一是避免人类自杀之路,在这点上现在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准备的,是两千年来培育了独特思维方法的中华民族。”

应该指出,当代西方学者与文化理论家对西方文化后现代模式的精彩批判,是在西方社会环境中,在已经达到很高发展水准的文明与文化平台上,对自身文化的一种反思、一种反省。这种批判,同启蒙时代西方思想者批判西方文化以反对中世纪专制主义一样,具有其进步意义。同时,无论是启蒙时期,还是当今后现代的西方文化界、学术界的朋友们,出于对中国文化、东方文化的不了解或了解得不够深入,容易将东方的、中国的文化雾化为一种朦胧的美,从而将其浪漫化为自己心目中的理想范式。这是一种文化或文明的误读。将一种陌生的异质文化理想化、浪漫化,对于批判自身文化的负面内涵,永远是一个有力的武器。然而,中国或东方的学人,如果在应对西方文明、文化时,一厢情愿地偏爱上述这些东西,直到走入极端,自觉或不自觉地用它来作为拒绝汲取西方优秀文化的依据,或者拿来作为中国与东方自身文化的负面弱点的遮盖物,其后果将会是障碍中国与东亚的文化建设。

另一种盲目性也来自历史。

与盲目拒绝、排斥西方文化常常同时或交替出现的,是盲目地、不加分析地 崇拜西方文化。我们中国称这种现象为“崇洋媚外。”

崇洋媚外的思想,是一种产自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文化理念,是一种在西方强势文化面前卑躬屈膝,并反转过来全盘否定,贬损本民族固有文化的心理和态度。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少数留学西方,特别是留学美国的中国人当中,就存在过这种文化心态。当时的中国就曾流传这样一句充满对这一理念讽刺的概括,叫做:“美国的月亮比中国圆”。显然,怀抱着这种洋奴文化心态,是无法进行东亚国家的文化建设的。

我认为,上述两种盲目性,都是由于我们东亚各国在近代长时期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地位所造成的。无论是盲目排外,还是崇洋媚外,都源于殖民地、半殖民地弱势民族的地位与状态。弱势民族的地位与状态,产生了弱势民族文化的心态,积淀为弱势民族文化的基因。当着西方殖民列强与中国及东亚诸国的民族矛盾激化的时候,那种盲目排外的心态容易爆发;而当着上述民族矛盾相对平缓的时候,那种崇洋媚外的心态则比较容易出现。

今天的东亚诸国,早已在二战之后陆续赢得了民族独立,恢复了自己的民族尊严。在这当中,中国更是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如今的东亚是涌现出亚洲四小龙、八小龙的东亚,是充满了自尊与奋斗精神的东亚;如今的中国,是一个和平发展中崛起的国家,是一个在国际事务中负责任的国家,是一个神舟6号圆满发射及返回的国家。我们不仅有必要,而且完全有条件克服上述文化盲目性,因为我们中国与东亚诸国早就不再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弱势民族,我们完全不应该再有盲目排外主义、崇洋媚外那种弱势民族文化心态。那是一种小家子气的狭隘文化心态,怎能适应今天中国与东亚各国堂堂正正进行文化建设。让我们东亚诸国抛弃这种狭隘的小家子气。在应对西方文化时,该汲纳的大胆汲纳,该扬弃的坚决扬弃,拿出我们东亚人民的磅礴大气来。

责任编辑:黄一帆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