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韩永进: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0)

 

第六,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全会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我想跟大家交流一下关于文化大师的问题。这个问题引起较大讨论,我印象中最早的是中国作协换届引起的。铁凝担任中国作协主席以后,有人在网络上提出中国的文化由大师时代走向草根时代、平民时代。如果拿铁凝和巴金、曹禺相比确实是如此。著名的文艺评论家、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仲呈祥先生说,以前我们的文化大师是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现在变成了赵本山、小沈阳、李宇春。他认为,一个民族的文化建设像一座宝塔,塔座越丰富越好。但是走到塔尖上的人物,必须是能代表民族审美的最优秀的作品和文艺家。现在一些本来应该在塔座中的、还需提升的艺人、作家及其作品,一下子被推到了塔尖。站在塔尖的都是歌星、明星,没有大师。

温家宝总理在看望钱学森的时候,跟钱学森先生探讨为什么没有大师的问题。那个“大师”是大文化的概念,包括整个文化科学技术,人类创造的共同财富,包括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在这个问题上情况比较复杂,原因也比较多。为什么没有大师?一个是跟时代和文化的发展有哪些关联度,文化大师用什么形式表现出来,是集中在一个人身上表现出来,还是别的形式,这些都值得探讨。比如大师的特点是什么?有人提出来大师是比较有综合性的,而匠人是比较单一性的;大师通常都有理论的创造,一般的匠人只掌握技巧;大师掌握宏观,而一般人掌握微观等,从多种方面探讨大师成长之路。同时,当今社会上有一些原因,比如体制上、机制上的一些制度安排,比如说“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要成为大师的话,他肯定要有自己的代表作,现在这一套制度,要评个职称什么的,一年、两年没作品,没在国家级或在核心刊物上发表作品,职称就没了,生活保障也没了,谁还能够安心地在没有基本保障地前提去做这些工作?再有传统文化问题,比如杨振宁先生就提出中国的一些传统思想不利于文化创新,那么我们怎么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从传统思想中筛出那些有利于创新的。另外,当今风气浮躁,现在又出现了剧本荒,我了解到电视剧最快的三天就拍一集,因为有经济利益、经济运作规律在里面,如果是已经积累了很久,三天拍一集不要紧,没积累的也三天拍一集,那是什么水平、质量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全会决定专门强调了要建设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为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支撑,其中专门提出:要造就高层次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要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包括党的十七大都提出了国家荣誉制度,以前我们国家也陆续在一些领域授予了一些称号,在2004年国务院授予巴金“人民艺术家”的称号,2005年追授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人民艺术家”称号,北京市曾授予老舍先生“人民艺术家”的称号。此外还有中宣部的“四个一批”人才,文联的德艺双馨艺术家。

上面所说的六个方面的战略反映了我们党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既充分考虑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又考虑了当今时代文化发展的新趋势,还考虑了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的新期待,始终贯穿着科学发展理念。这些重要战略部署既体现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文化思想和政策,又有许多新理念、新观点,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新部署,具有很强的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是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指南。

 

 

(据宣讲家网站报告录音整理

编辑:凌洁)

 

 

责任编辑:杨婧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