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扩展了获得外国技术渠道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对外开放不断深化的条件下,我国经济同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互动和依存不断增强。特别是跨国公司的R&D活动促进了技术的交流与扩散,使技术往来之间的国界变得模糊。2009年,在华外资企业(规模以上)R&D经费支出997亿元,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26%;发明专利申请17536件,占28%;新产品销售收入达到23384亿元,占36%。尤其是在高技术产业上,跨国公司占据优势经济地位,2009年外资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达39141亿元,占高技术产业的66%;新产品销售收入7953亿元,占58%,其中新产品出口占77%。
全球化使得外国技术既可在境外获得,也可在境内获得。在中国境内注册的外资企业是中国的企业,其R&D经费支出已经计入中国全社会的R&D经费支出。但这些企业的关键核心技术仍然牢牢掌控在跨国公司的手中。过去获得外国技术只能通过技术贸易,现在既可以通过技术贸易,还可以通过外资公司在中国本土的研发和外资母公司向子公司的技术转移,而且后者的份额越来越大。
2001年以来,我国引进技术经费增长平缓,国内R&D经费支出则是快速增长,其中包括外资企业的 R&D经费支出。传统算法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全球化影响因素——外资企业在华R&D活动(包含在国内R&D经费支出中),一个10年增长了近10倍的影响因素,因此得到一个偏低的值,造成对外技术依存度快速降低的假象,影响人们对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的正确判断。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