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球化的计算方法与结果分析
在全球化条件下,对外技术依存度的测算仅仅以对外国的贸易为基础已经不符合实际情况,应扩大为以对外资的依存为基础,即计算口径既包括对外国的技术贸易(进口I和出口 O),也包括对外资的技术交易(T')和外资在华的R&D经费支出(R')。因此,应将计算公式进行修正。
由于目前缺少对国外的技术出口(O)的公开统计数据,且考虑当前我国发展阶段,这一数值可能较小,暂忽略。而从大中型外资企业购买国内技术经费额上看,2009年仅为25亿元,数额较小,且无法区分国内外资企业之间的交易额,以及无法获得外资企业在国内技术转让等技术交易收入,因此也暂时忽略国内对外资的技术交易(T')。因此,基于全球化条件进行修正的对外技术依存度计算公式可简化为:
D=(I+R')÷(I+R)
按此计算,2009年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为41.1%。与传统算法相比,这一结果能够更加客观地反映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进展情况。
我们可以有以下假设:一是我国经济将实现长期、稳步、快速发展,市场经济制度进一步完善,但经济发展速度会有所降低;二是我国坚持开放政策不变,国内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发展进一步融合,外资继续将中国视为首要的投资热点并不断加强上游R&D产业转移,全球化深入发展;三是自主创新战略深入实施,国内企业R&D经费投入持续、稳健、快速地增长。基于公式计算,预测未来10年的对外技术依存度:2015年降至 34.8%,至 2020年达到32.4%。
对外技术依存度与自主创新能力密切相关。2000年以来,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不断下降,特别是2006年以后下降较快,主要原因是我国企业R&D经费投入的高速增长。未来十年是我国转变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自主创新能力会有更大提高,企业R&D投入会持续增长,《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的对外技术依存度目标基本能够实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