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伦4月3日,在波兹南征召了大公国的全体后备军,他们已进入什列斯维希—霍尔施坦。
在克列维区后备军也已经征召并派往什列斯维希—霍尔施坦。
现在,我们开始了解到,将要动员整个第八军(莱茵军)并将征召莱茵省的全体后备军。据说第八军将派往法国边境附近。这个军在那里要做什么,根本不清楚。
然而,在莱茵征召后备军到底为了什么目的,这是完全清楚的。在所有对霍亨索伦王朝和对奉天承运的普鲁士王国的忠诚受到怀疑的省份里,他们就要把能拿枪作战的年轻人变得不致为害,把他们放在队伍里受普鲁士军官指挥并且在一个军的范围内和常备军混编在一起。然后依靠军法法庭和普鲁士王国其他惩罚措施,制服这些被怀疑的后备军士兵,把他们集合起来同其他可靠的部队一起,派往别的省份,以便必要时在那里用他们来镇压近来流行的抗命精神。
按照法律,后备军只能用来对付外部敌人。为了使政府能在这个法律本身找出违反这个法律的借口,就专门制造出一场同丹麦的战争。既然已经把后备军派往什列斯维希—霍尔施坦,当然也有办法把他们派得更远,派到东普鲁士或西里西亚去。在那里,我们莱茵的年轻人将去执行光荣的职务,就象西里西亚后备军去年4月和5月在波兹南的行为一样。[346]
这样挑动一些人去反对另一些人,是奥地利帝国皇家政府政策的一大特色,它……[注:手稿至此中断。——编者注]
弗·恩格斯写于1849年4月3日
第一次用俄文发表于1970年《苏共历史问题》第12期
原文是德文
注释:
[345]我们得到的是本文的手稿,显然,这是恩格斯原定为《新莱茵报》写的,但没有写完,也没有见报。写作本文的目的是:普鲁士政府借口在什列斯维希—霍尔施坦同丹麦重新开战并以其他托词采取了旨在动员后备军(见注325)的各种措施。采取这些措施的目的显然是,普鲁士统治集团准备武装镇压普鲁士的以及德国其他地方的革命民主运动的中心。——第472页。
[346]这里是指西里西亚后备军参加对1848年4—5月波兹南民族解放起义的血腥镇压一事。——第473页。
出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3卷
精选专题
精选文章
- 【党员课堂】曹永栋:新时代反腐倡廉的制度设计与价值观培育
-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刘岳:雄魂八十年 一脉英雄气——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之英雄气概、必胜信念
- AI技术何以“飞入寻常百姓家”
- 看北京如何“点数成金”
- 深化“政策找人”,确保应享尽享
- 【廿四节气·小暑】温风打头阵,小暑悄叩门
- 【党员课堂】张小平:修炼“官德”砺初心
- 驰而不息推进作风建设
- “电影票根”何以撬动市场大消费?
- 粮价托底,托起的是农民心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根
精选视频
一步不停歇、半步不退让:推动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
【党员课堂】新时代反腐倡廉的制度设计与价值观培育
读懂“百折不挠”:焦庄户挖出了“人民第一堡垒”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