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社科院研究员阎崇年解读北京精神之厚德

北京市社科院研究员阎崇年解读北京精神之厚德

中广网北京11月7日消息(记者李文蕊)北京精神表述语正式发布后,北京市社科院研究员阎崇年对“厚德”进行了解读。

北京市社科院研究员阎崇年说,北京建城三千多年、建都近千年的历史,培育了北京人崇德、尚德、重德、厚德的品格。“厚德”这个理念,最早见于我国传统经典著作“十三经”之首的《周易》。《易坤象》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与之对应的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厚德”就是要用像大地一样宽厚的德性德行来容载万众、万象、万事、万物。做人德为上,做事德为先。这正是过去、当代和未来北京精神的品格。

“厚德”既有历史传统,又有时代特点。今天看来,“厚德”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日常道德修养,二是高远博大胸怀。

日常道德修养是北京人厚德精神的一个展现。俗话说“北京老礼儿多”。北京是五朝帝都,形成厚德风范:重仁爱、讲友善,重情义、讲互助,重礼仪、讲孝敬,重诚信、讲承诺,重奉献、讲公益,重群体、讲谦让,重开拓、讲拼搏,重自强、讲勤奋。重视日常道德,修养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

北京市民道德修养,源远流长,历久弥新,孕育了这座城市德泽化人、容载万物的城市精神品格。

高远博大胸怀是北京人厚德精神的又一个展现。君子以厚德容载万物,要有高远博大的胸怀。过去北京以“北京湾”为地域载体,先承载蓟、燕都城的责任,又承载北方重镇的责任,继而承载北中国的责任,进而承载全中国的责任。在中华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壮大的过程中,北京以高远博大的胸怀,承载、吸引、融合、发展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古典的、现代的,民族的、世界的,京腔京韵的、五湖四海的……今天的北京,以北京奥运会为例,成为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区域、不同语言、不同宗教、不同肤色、不同性别、不同才能的人,世界融合的文化平台。

君子以厚德容载万物,北京人一向以肩负使命感、责任感为大德。使命与责任,贵在高和远:

高,就是要高瞻远瞩,仰望天空。北京最早是燕国的都城,“燕”字甲骨文里就有,写作“ ”,为象形字,有向上、吉祥的意思。北京人喜欢这个“燕”字,因为它体现出北京精神。北京又称“燕京”,一直到现在。

远,就是要眼光远阔,俯瞰大地。北京在元、明、清,作为全中国政治中心,放眼茫茫西北草原,莽莽东北森林,茵茵中原绿野,巍巍西域昆仑,洋洋东面大海,所以北京人有望眼天下的气概。

北京人高远大度,修养大德,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为中华民族复兴,为实现人类和平,北京人以厚德精神,承载着历史与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正如先哲所说:“为天下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儒家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为《大学》的开篇和纲领,道家以“道德”为《道德经》的篇名和总纲,都重德、厚德。厚德是中华文化的精神之魂,也凝炼在北京人的精神品格之中。我国正处于新的历史时期,特别需要提倡“厚德”,德性德行,一以贯之,形成社会道德新风尚:念念厚德,事事厚德,时时厚德,处处厚德。以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精神,风清气正,勤奋学习,严以律己,自强不息,使北京成为中华精神的首善之区。

责任编辑:黄一帆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