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关于工人人数同不变资本量相比不断减少的问题]

[(2)关于工人人数同不变资本量相比不断减少的问题]

[(2)关于工人人数同不变资本量相比不断减少的问题]  

 

 马克思 恩格斯/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

[1104]{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投在机器和原料上的资本部分在增加,花在工资上的资本部分在减少,这是不容争辩的事实。这是使拉姆赛和舍尔比利埃唯一感到兴趣的问题。但对我们来说,主要的是:这个事实是否说明利润率降低(而且这种降低远不象所说的那么厉害)?同时这里问题不仅涉及量的比例,而且涉及价值比例。

如果现在一个工人纺的棉花能和过去100个工人纺的一样多,原料就必须增加到100倍,此外,这个过程只有依靠一台能使一个工人看管100枚纱锭的纺纱机才能实现。但是,如果与此同时一个农业工人现在生产的棉花和过去100个工人生产的一样多,一个机器制造业的工人现在是生产一整台纺纱机,而不是生产一枚纱锭,那末价值比例保持不变,也就是说现在花在纺纱、棉花和纺纱机上的劳动和过去花在纺纱、棉花和纱锭上的劳动完全相同。

至于机器,它的费用不象它所代替的劳动的费用那么大,虽然纺纱机比纱锭贵得多。有一台纺纱机的单个资本家,所拥有的资本必然大于购买一架纺车的单个纺纱者。但是,如果把纺纱机所需的工人人数考虑在内,使用纺纱机就比使用纺车便宜。否则,纺纱机就排挤不了纺车。资本家取代了纺纱者。但是,纺纱者花在纺车上的资本,与产品量相对来说,大于资本家花在纺纱机上的资本。}

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由于使用机器)和工人人数的减少(同使用的机器的数量与功率相比),二者是一回事。代替简单而便宜的工具的是这类工具(虽然形式有了改变)的组合,此外,还加上由发动装置和传动装置组成的整套机器;然后是用来生产动力(如蒸汽)的材料(如煤等等),最后是建筑物。如果一个工人看管1800枚纱锭,而不是转动一架纺车,那末如果问,为什么这1800枚纱锭不象一架纺车那样便宜,那就是再荒唐不过了。在这里,生产率正是取决于以机器形式使用的资本量。机器磨损的比例只和商品有关;工人同全部机器相对立,因而花在劳动上的资本的价值也同花在机器上的资本的价值相对立。

毫无疑问,机器变得便宜是由于两个原因:由于制造机器的原料是用机器生产的;由于在把这种原料变成机器时使用机器。但是这样说包含着两层意思:第一,在这两个部门,拿它们采用的机器和工场手工业生产中使用的工具相比,花在机器上的资本同花在劳动上的资本相对来说,在价值上增加了。第二,单个机器和它的组成部分变得便宜了,但是发展起一个机器体系:代替工具出现的不仅是单个机器,而且是整个体系,从前可能是起主要作用的工具,例如(织袜机或类似的机器上的)织针,现在是成千上万地结合在一起。同工人相对立的每一台机器,都是工人从前一个个单独使用的工具的庞大组合,例如1800枚纱锭代替了一枚纱锭。但是除此以外,机器还包含旧工具所没有的要素等等。尽管各单个要素便宜了,机器的总体在价格上却大大提高了,生产率的增长就是由于这个总体的不断扩大。

其次,机器所以变得便宜,除了由于它的组成部分变得便宜以外,还由于动力源泉(例如蒸汽锅炉)和传动装置也变得便宜了。动力节约了。但是所以能够节约,正是因为同一个发动机,由于规模的不断增大,能够推动更大的机器体系。发动机相对地说变得便宜了,或者说,它的费用不是和用它来推动的机器体系的扩大成比例地增长;它本身随着自己的规模的增大而变贵,但它的价格不是和它的规模的增大成比例地提高;即使它的费用绝对地说是增长了,但是相对地说还是减少了。因此,撇开单个机器的价格不谈,这是一个使得与劳动对立的机器资本增大的新的因素。机器运转速度增加,会大大提高生产力,但是同机器价值本身毫无关系。

因此,机器价值的增长(与使用的劳动量相比较,因而也是与劳动价值,可变资本相比较),同机器引起的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相适应,这种说法,是不言而喻的,或者说是同义反复。

[1105]造成商品由于使用机器而降价的一切情况,首先可以归结为单位商品吸收的劳动量的减少,其次可以归结为机器磨损(这种磨损的价值加入单位商品)的减少。机器磨损得越慢,再生产它们所需的劳动就越少。这就使得由机器构成的资本的量和价值,同以劳动形式存在的资本相比,有了增加。

这样一来,剩下的就只是原料问题。很明显,原料量必须同劳动生产率成比例地增长,也就是说,原料量必须同劳动量成比例。这个比例比它表面上看起来要大。

例如,假定每个星期消费10000磅棉花。一年按50个星期计算,全年共消费10000×50=500000磅。假定全年的工资=5000镑。每磅棉花比如值6便士,全年就是250000先令=12500镑。假定资本每年周转5次。这样,全年的1/5就消费100000磅棉花,价值2500镑。在这1/5年中,支出工资1000镑,即等于投在棉花上的资本价值的1/3强。但是,这丝毫不影响原料量同劳动量的比例。如果现在每1/5年中所消费的棉花的价值等于10000镑,劳动的价值等于1000镑,那它们的比例就是1∶10。(如果考察全年的产品,即一方面是50000镑,另一方面是5000镑,这个比例同样是1∶10。)

{商品的价值就其与机器有关来说,决定于加入商品的机器磨损;因此,只是在机器的价值本身加入价值形成过程,即机器的价值在劳动过程中被消费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才决定于机器的价值。相反,利润却决定于(撇开原料不谈)进入劳动过程的全部机器的价值,而不管这个价值被消费的程度如何。因此,利润必然随着[活]劳动总量的减少(同花在机器上的资本部分相对来说)而下降。利润并不是按照相同的比例下降,因为剩余劳动在增加。}

在原料方面,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假如纺纱业的生产力提高十倍,也就是一个工人现在纺的纱和过去十个工人纺的纱一样多,那末,为什么一个黑人现在生产的棉花不可以和过去十个黑人生产的棉花一样多,也就是说,为什么不可以使价值比例在这里保持不变呢?纺纱者在同一时间里纺掉十倍的棉花,但是黑人在同一时间里也生产十倍的棉花。因此,十倍的棉花量,并不比以前等于它的1/10的棉花量贵。所以,尽管原料量增加了,它对可变资本的价值比例却可以保持不变。实际上,这个工业部门一般说来所以能够这样发展起来,完全是棉花大降价的结果。[注:[1105]{如果明天棉花降价90%,那末后天,纺纱业就会发展得更快,等等。}[1105]]材料(例如金和银)越贵,用它来制作奢侈品时使用机器和分工就越少。这是因为在原料上资本支出太大,而且由于原料昂贵,对这些产品的需求有限。

对上面提出的问题,可以非常简单地回答如下:一部分原料,如毛、丝、皮革,是通过动物性有机过程生产出来的,而棉、麻之类是通过植物性有机过程生产出来的;资本主义生产至今不能,并且永远不能象掌握纯机械方法或无机化学过程那样来掌握这些过程。象皮革等等以及动物的其他组成部分这类原料所以变得昂贵,部分原因就在于不合理的地租规律随着文明的进步使这些产品的价值提高了。至于煤和金属(以及木材),它们随着生产的发展已变得非常便宜;然而在矿源枯竭时,金属的开采也会成为比较困难的事情,等等。

{关于谷物地租和矿山地租,如果可以说,它们并没有提高产品的价值(只是提高了它的市场价格),它们只不过是产品价值的表现(产品价值超过生产价格的余额),那末相反,毫无疑问的是,牲畜租、房租等等就不是这些产品价值提高的结果,而是原因。}

原料、辅助材料等的降价,使资本的这个部分的价值增长变慢,但没有使增长停止。这种降价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利润率的下降。

这个讨厌的问题到此结束。[1105]

[1105]{在考察利润时,假定剩余价值是既定的。只考察不变资本的变动对利润率的影响。只有一种方法使剩余价值直接影响不变资本,那就是通过绝对剩余劳动,通过延长工作日,使不变资本在[产品]价值中占的比例减小。相对剩余劳动——在工作日保持不变的场合(撇开劳动强度增大不谈)——通过剩余价值本身的提高使利润对总资本的价值比例增大。绝对剩余劳动时间则使不变资本的费用相对减少。}

出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Ⅲ)卷

 

责任编辑:岳丽丽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