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

说明

  本卷收集了伟大革命导师马克思的七篇经济学手稿:(1)《巴师夏和凯里》;(2)《导言》;(3)《〈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草稿)》;(4)《七个笔记本的索引(第一部分)》;(5)《〈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第二章初稿片断和第三章开头部分》;(6)《我自己的笔记本的提要》;(7)《〈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三章提纲草稿》。这批手稿是马克思于五十年代初重新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成果,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珍贵文献。
  为了制定无产阶级的革命理论,马克思早在四十年代初就开始系统地研究政治经济学。他计划写一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巨著。1848年至1849年的急风暴雨般的革命运动使马克思暂时中断这一研究。革命失败后,1849年8月马克思被迫侨居伦敦,重新开始这一工作。他广泛收集和阅览大量的文献资料,全面地探讨政治经济学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批判地研究前人的理论,详细地考察各国特别是英国这一典型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情况。完成巨大的准备工作后,到1857年,马克思便着手对收集的材料进行系统的整理和概括。收入本卷的七篇手稿,便是这一工作的最重要的成果。
  未完成的手稿《巴师夏和凯里》写于1857年7月。这一手稿标志着马克思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批判的重大发展,他在这里第一次明确地指出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根本区别。马克思分析了巴师夏和凯里这两个典型的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产生的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批判了他们所鼓吹的阶级矛盾调和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客观规律性及其内在的对抗性矛盾。
  另一未完成的手稿《导言》产生于1857年8月底。这一手稿是马克思为自己的计划中的政治经济学著作而写的,但是后来没有发表。
  《导言》虽属草稿,却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价值。马克思在这里比在任何地方都更详细地叙述了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问题。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割裂生产和分配等的内在联系,把资本主义生产看作永恒不变的“一般生产”,认为发生变化的只是分配方式,因而往往把分配关系当作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马克思批判了这种观点,从他在四十年代已经创立的唯物史观出发,精辟地阐明了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辩证关系,强调指出生产的决定性作用及其历史阶段性,并运用这一观点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从而把生产关系当作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马克思在这里第一次详细地阐述了他的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说明他所使用的从抽象到具体这一逻辑方法同现实即同历史过程的一致性,并批判了黑格尔的逻辑方法的唯心主义外壳。马克思根据他关于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的思想,提出了他的经济学巨著的结构的初步方案。马克思从社会经济基础出发,还考察了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相互关系和作用,并作了重要的提示。
  《〈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草稿)》写于1857年10月至1858年5月。这一长达五十多印张的内容丰富的手稿,是后来的《资本论》的最初草稿,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在手稿中,马克思第一次明确阐述了他的价值理论的基本要点和一些细节,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剩余价值理论,这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正是这一发现同唯物史观的发现一起,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在这部手稿中,马克思第一次对商品、劳动、价值、货币和资本作了详细而系统的探讨,阐述了商品以及创造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货币的本质和职能,从货币到资本的转化以及这种转化的必要条件,剩余价值的来源、本质、转化形式和运动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的对抗性矛盾和发展的历史趋势。
  在这里马克思再次谈到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述了逻辑分析和历史考察的相互关系问题,认为有必要探讨资本主义以前的和以后的社会形态以充实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的考察,因而研究了从原始公社制度到资本主义前的各种所有制形式的发展过程,并在探讨未来社会形态时,对共产主义社会中的劳动、人的发展和人的相互关系等问题作了精湛的论述。手稿还谈到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决定性意义,时间的节约及其意义,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等十分广泛的问题。
  马克思在1857—1858年的手稿里还多次提到他的政治经济学巨著的写作计划和分篇法,这些成了后来写作《资本论》的基础。
  1858年5月底马克思中断了1857—1858年手稿的写作,着手重新整理材料。为了便于自己查阅,他于6月初编写了《七个笔记本的索引(第一部分)》。《索引》第一稿涉及计划中的巨著《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的内容;第二稿涉及其中的《货币》章的内容。
  1858年8月至10月,马克思按照上述《索引》的轮廓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的写作计划,撰写了《商品》和《货币》章的初稿和《资本》章的开头部分。现在发现的只是该手稿中《货币》章的结尾部分和《资本》章的开头部分。这些材料以《〈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第二章初稿片断和第三章开头部分》为标题收入本卷。
  马克思为了写作第三章《资本》,后来重新整理了1857—1858年手稿,制定了新的索引,题为《我自己的笔记本的提要》。
  接着,马克思又在上述《提要》的基础上,写了《资本》章的提纲,即《〈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三章提纲草稿》,其中包括《资本的生产过程》、《资本的流通过程》和《资本和利润》三个部分,这一划分法在1857—1858年手稿中已经提到过,它后来成了《资本论》结构的基础。这个提纲还包括《其他问题》一篇,主要是经济学说史的材料。
  马克思的上述七篇手稿生前没有发表过。1939年和1941年这些手稿曾用原文先后分两册在莫斯科出版,编者加的标题是:《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草稿)》。
  *    *    *
  本卷根据德文原文并参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俄文第二版第四十六卷译出,分为上、下两册。在本卷中,马克思手稿中原有的方括号改用花括号{  }。马克思在引文中所加的词句或标点符号,放入尖括号〈  〉内。编者加的标题和插入的文字用方括号[  ]标出。马克思手稿的原稿本编号和页码用方括号标出,括号中的罗马数字或拉丁字母表示稿本编号,阿拉伯数字表示页码。
  本卷每册附有注释、人名索引、马克思引用和提到的著作索引。下册附有全卷的名目索引。
  中共中央马克思  恩格斯  列宁  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出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
  
本文关键词: 马恩第三十卷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