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亚·加·施略普尼柯夫
(5月19日)
亲爱的亚·:您那封焦躁不安的来信[358]我已经收到,现立即匆匆作复。您显然过于急躁了。大可不必。全部东西均已给您寄出。如未收到,那就是某个书报检查机关没有通过。季娜担保说她已全部寄出,就是说,确实寄出了。
如果书报检查机关通不过,就要有耐心,耐心等下去,坚持等下去。请再等等娜·康·的来信。
材料[359]我已看过。精彩的东西很多。那篇关于军事工业委员会的文章尤为出色。总之,搜集这些材料的人做了一件了不起的工作。请再三转达我对他的最衷心的敬意!
同日本人及其同伙的一切谈判必须无条件地停止,这一点我已写信对您讲过,而且现在仍然坚持这个意见。“分歧”发生以来已经一年了(!!),这些人不考虑问题,不干工作,一味地躲在别人背后散布流言蜚语。要是他们至今还意识不到这是不老实(把责任推给我们,因为,如果我同观点极为混乱的编辑部结成联盟,我就得负责),那他们就不可救药了。如果他们想“发表文章”并愿自己承担责任,就由他们自己去出版小册子吧,钱是有的;没有必要躲在别人后面。让他们自己写文章给中央机关报吧——我们照登!!
别列宁的事[360]应当认真考虑,请您务必考虑一下。两个日本人显然不能胜任运送工作。不久前别列宁呆过的那个城市[361]里是否还有谁在?别列宁能否把工作委托给某些外国人(他们比俄国人好些;即便慢些,但是可靠些)?如果别列宁要走,也别超过半年。但最好能在哥本哈根找到工作,大概能找到。别列宁每月需要多少生活费?请回信。请抛开一切个人因素,从工作出发考虑一下,别列宁这半年如何安排更好。我坦率地说一句,在日本人中间他白伤脑筋,这是一些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人,的确如此!紧紧握手并请立即回信,哪怕写两句也行。
您的 列宁
从苏黎世发往克里斯蒂安尼亚(现称奥斯陆)
译自《列宁全集》俄文第5版第49卷第226—227页
【注释】
[358]指亚·加·施略普尼柯夫1916年5月13日的来信。他在信里坚决要求把昆塔尔会议的全部材料给他寄去,同时对于很迟才能收到国际社会党委员会《公报》、瑞士报纸和其他必要的材料表示不满。——325。
[359]指亚·加·施略普尼柯夫在他返回俄国期间搜集的一大批材料,有关军事工业委员会活动的文件在其中占很大比重。这些材料中的一部分以《来自俄国的消息》为总标题刊载于1916年4月13日《社会民主党人报》第53号,这一栏里还发表了施略普尼柯夫写的《工人和军事工业委员会》一文。——325。
[360]列宁为了保密起见称亚·加·施略普尼柯夫为别列宁。信中谈的是施略普尼柯夫即将赴美国一事。施略普尼柯夫于1916年6月25日启程,同年9月29日回到欧洲。——326。
[361]指克里斯蒂安尼亚(现称奥斯陆)。——326。
精选专题
精选文章
- 【党员课堂】曹永栋:新时代反腐倡廉的制度设计与价值观培育
-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刘岳:雄魂八十年 一脉英雄气——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之英雄气概、必胜信念
- AI技术何以“飞入寻常百姓家”
- 看北京如何“点数成金”
- 深化“政策找人”,确保应享尽享
- 【廿四节气·小暑】温风打头阵,小暑悄叩门
- 【党员课堂】张小平:修炼“官德”砺初心
- 驰而不息推进作风建设
- “电影票根”何以撬动市场大消费?
- 粮价托底,托起的是农民心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根
精选视频
一步不停歇、半步不退让:推动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
【党员课堂】新时代反腐倡廉的制度设计与价值观培育
读懂“百折不挠”:焦庄户挖出了“人民第一堡垒”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