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格·叶·季诺维也夫
(8月10日和20日之间)
我建议给尤里这样回信。
(他的中心思想大概在第2点的末尾:“根本不用”。如果他希望我们目前在报刊上不批评他的文章,那他是对的。
但往后呢?如果他们的宗派形成了而且斗争激烈起来了,怎么办呢?
如果他希望我们不复制他的文章,而且不向党员公布,那是办不到的。
我们是不会向党员隐瞒的。)
我想,我所建议的回信目前这样就足够了[注:见下一号文献。——编者注],让他自己去出洋相吧。
我们应该有他的文章,以便给亚历山大、俄国局等看。这是必要的。
我赞同您给布哈林的信[427]。现提出(不是绝对要您接受的)一点补充。给他的信目前仅以您个人的名义寄更好,非正式一些,而且由于用了这种语气也更合适。我们再研究一下,这件事不象答复尤里那么急(等收到尤里的回信后再把您给布哈林的信寄出,是否更好?)。
敬礼!
列宁
附言:如果您不需用《时报》和《每日电讯》[428]上各战区的地图,请剪下寄来。
从弗吕姆斯发往黑尔滕斯泰恩(瑞士)
译自《列宁全集》俄文第5版第49卷第278页
【注释】
[427]指格·叶·季诺维也夫起草的给尼·伊·布哈林的信稿。信中批评了叶·波·博什和格·列·皮达可夫在谈判恢复出版《共产党人》杂志期间所采取的立场。信中说,两个“日本人”实际上已经在建立自己的独立的派别,请布哈林表明自己对“新建立的派别”的态度,同时希望将来能同他合作共事。
列宁在季诺维也夫写的“……我们愿意同您一道工作,并且不管分歧如何……”这段话之后,加了这样一句:“看来,您对分歧仍是比较谨慎的,部分原因可能是您写经济问题要比写政治问题更多一些。”——398。
[428]《时报》(《Le Temps》)是法国资产阶级报纸(日报),1861—1942年在巴黎出版。该报反映法国统治集团的利益,实际上是法国外交部的机关报。
《每日电讯》(《The Daily Telegraph》)是英国报纸(日报),1855年在伦敦创刊,起初是自由派的报纸,从19世纪80年代起成为保守派的报纸。1937年同《晨邮报》合并成为《每日电讯与晨邮报》。——398。
精选专题
精选文章
- 文商旅体融合发展绘就“京彩”消费图景
- 多措并举夯实网络安全底座
- 建设统一大市场,畅通经济“大循环”
- 共筑网络安全防线,守护数字时代家园
- 2025年服贸会尽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 AI进入中小学,为每颗童稚心灵播撒“智能种子”
- 近1400亿!“北京日”见证更加开放包容的首都
- 京津冀协同发展11年连跨6个万亿元台阶
- 以文风会风话风之变推动作风建设
- 织密农资保障网,筑牢秋粮丰收安全线
精选视频
【习近平文化思想】当戏曲遇上AI 传统文化“破次元”拥抱Z世代
【学习思想】“两山”理念:新质生产力的绿色引擎
文化科技融合是北京未来文化产业发展的要求
文化科技融合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文化科技融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意义与北京实践
【理论看点】刘东超:深化科技赋能,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