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伦采尔:《贸易差额、支付差额和经营差额》

格伦采尔:《贸易差额、支付差额和经营差额》

 
  教授约瑟夫·格伦采尔博士:《贸易差额、支付差额和经营差额》,维也纳,1914。
  注意  第26—29页:资本输出等统计材料的简单总结。(大部分材料是大家都知道的。)
  外国资本
  奥匈帝国:980900万克朗(其中德国有465300万
  法国有327000万)
  阿根廷  90亿马克
  中国  373700万马克(国债:投入铁路的有5000万英镑以上,投入银行的有3400万)
  日本  176500″日元(这是国债;投入企业的有3300万日元)
  加拿大  175000万美元(其中英国有105000万;美国有5亿)
  墨西哥  100000″″″美国的+英国的7亿
  施尔德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第1卷
  齐格蒙德·施尔德尔博士:《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第1卷,柏林,1912。(第1卷:《对世界经济有计划的?!影响》。)
  大标题过于广泛,小标题简直是骗人,因为作者所专门研究的是关税政策,看,这就是有计划的影响!!
  作者是商业博物馆的秘书。
  第4页——不同意桑巴特的“出口限额”降低论。他说,这种“限额”在扩大。
  第6页。1910—1911年保护主义似乎削弱了(“这方面的标志”)。
  第6页——1911年8、9两月法国“物价昂贵所引起的风潮”。日期(注意):1911年9月17日在维也纳。
  27—28。农业也在发展(不只是工业),“甚至是”(“sogar”)(第28页,倒数第8行)“在欧洲各工业国”。(这个“甚至是”真是妙!)
  (注意:对于适应问题的提法——“全世界的农业购买力”够不够,第27页。)
  28—29。农业协作社的发展(甚至在印度:根据《The Times》[注:《泰晤士报》。——编者注]
  1911年7月27日的报道,有3498个,社员231000人)。
  美国的农业发展得特别快。
  20世纪,在罗得西亚、
  30:在加拿大、在苏丹(埃及的)、在美索不达米亚也可望出现这种情况
  31——一些国家的政府发展殖民地的农业,“以便获得工业品的买主”。(在印度(不久前)和埃及,英国为了这种目的有意“阻碍”工业的发展。)
  35—6——害怕农产品不足是没有根据的。注意。热带和亚热带。菲律宾。在7400万英亩土地中,耕种的只有300—500万英亩。(每平方公里有27个居民。)
  38:“甚至可以作出一个在某些人看来也许是怪诞不经的论断,就是说,城市人口和工业人口的增长,在较近的将来与其说会遇到食品缺乏的障碍,远不如说会遇到工业原料缺乏的障碍。”
  木材缺乏,因而价格日益昂贵;皮革是这样,纺织工业的原料也是这样。(39)
  “工业家同盟企图在整个世界经济的范围内造成农业和工业的平衡;1904年几个主要工业国家的棉纺业工厂主同盟成立的国际同盟就是一个例子;后来在1910年,欧洲麻纺业厂主同盟也仿照它成立了一个同盟。”(42)[注:见《列宁全集》第2版第27卷第396页。——编者注]
  {注意日期!注意}
  各国内——甜菜生产者同工厂主缔结的协定。
  19世纪70—90年代的农业危机,价格下跌。原因——美国的竞争?+“东欧”和印度的农民处于受限制的地位。(参看恩格斯)
  {“东欧”(一个经济和政治的概念……)}
  (43—4)“只是由于组织了农业合作社,改进了农村中的国民教育事业,解放农民法的条文才变成了活生生的事实。”
  {说得好!}
  47:1907年(春天)的罗马尼亚农民起义,对于改善农民状况所起的作用,同1905—1907年俄国的革命一样。
  51:只有新西兰“实际”运用了(从19世纪90年代开始)“亨利·乔治的学说,即不列颠土地国有化的学说”(大多数居民都是小土地所有者农户)……  澳大利亚从1910年起也走上了“同样的道路”……
  63:卡特尔“在将近30年中”所起的作用(倾销政策和对实行自由贸易的国家的斗争)……
  {卡特尔1882——1912}
  英国保护主义派的论据。注意
  【注意:这就使英国、比利时和荷兰产生了保护主义派:67。】
  66:布鲁塞尔的糖业协定(1902年3月5日;1907年8月28日恢复)使国家的食糖输出奖金不再和卡特尔的同类奖金结合了。
  72。极端的保护主义同自由贸易日益接近,因为这种政策使国内的销售日益困难(物价昂贵),这样就促进了对外贸易(输入(a)廉价的原料等等)(在国外销售(β),因为本国居民日益贫困)。
  87——他说,“贸易条约”遭到“破产”的说法是不对的……
  这位谈关税政策问题的作者,谈了许多无用的、枯燥的细枝末节;从略。
  98——贸易条约的例子:农业国需要廉价的机器(而它的对方则需要廉价的粮食):1911年3月6/19日保加利亚的税率——奥德条约(1905年)(化工产品;人造靛蓝,等等)
  (99)——相互让步(1908年11月30日德葡贸易条约)等等。
  第4章的副标题,《关税战争》:
  118——“某些关税战争对国际商品流通的发展起了非常有益的影响的例子”……1893/4年的俄德战争,——1893/5年的法国和瑞士的战争。
  1906年瑞士和西班牙的关税战争(从1906年6月到9月1日)(使得税率降低)
  奥地利和罗马尼亚的(1886—1894)
  ″″″″塞尔维亚的(1906—1910)
  {以缔结条约而结束:1909:1910}
  127。关税战争愈佛来愈少了,但是威胁、谈判等等起着关税战争的作用。
  145。英国的自由贸易也是以它的军事威力(海军)和殖民地为后盾的。
  诚然,直到19世纪60年代,英国还普遍地对保持和扩大殖民地漠不关心(1864年,英国甚至不要政治上和经济上的报酬把伊奥尼亚群岛白白地让给希腊)。
  146—8:从19世纪80年代起,英国加紧夺取殖民地。((参看霍布森。))英国对其殖民地的输出约占它的总输出的1/3;这个数字是不小的,注意:这种输出“特别有利”
  因为:(1)可以在殖民地投入资本
  (2)可以在那里得到“供应”(“官方的供应”)
  很重要!!)
  (3)“不列颠的产品在殖民地享有优惠关税”:
  (在大多数殖民地)
  {注意(149)}
  151:对投资很重要的还有国家政权(租让、城市机构和国家机构等)和信任,在这方面
  (在“帝国主义”的因素中)
  151  “……不列颠帝国的领导集团和英国报刊不顾爱尔兰、也不顾在印度和埃及的某些措施等等而细心地加以保持的那种神话,是有利于英国人的”(便于投资),“这就是所谓英国制度随时随地都抱有特殊的自由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神话。”(写于1912年。)
  154:“殖民地之间的优惠关税”在英国的殖民地里也很盛行。
  (((注意:建立整个帝国的关税同盟的一个步骤。我的补充。)))
  英国对葡萄牙、部分地对西班牙(1901—1910)……挪威(从1905年起)……暹罗(19世纪60年代至1904年;1904年同法国缔结的条约;它们的共同保护)事实上的保护……
  “还有一些别的事例,比前面提到的例子,即亚热带或热带的半文明的国家经过较短的、约几十年的过渡阶段就变成或显然正在变成英国真正的殖民地的例子<埃及、桑给巴尔……>更有意义,可能还更为重要。这里指的是一个欧洲文明的国家可以在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长时间内事实上处在不列颠的保护之下,虽然没有失去,至少在形式上没有失去享有充分主权的任何外部标志。
  这方面尽人皆知的、最重要的例子就是葡萄牙。自从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0—1714)以来,大不列颠几乎一直都在调动自己的海军,有时甚至调动自己的陆军去保护葡萄牙在欧洲或海外的属地,以粉碎西班牙、法国和其他国家的进攻和野心。保护国不列颠和受保护国葡萄牙偶尔也发生过的一些冲突,在某种程度上只是属于家庭纠纷的性质……譬如,不列颠于1890年1月11日为反对葡萄牙当时企图建立它自己在非洲西部和东部的殖民地的领土联系而发出的最后通牒就是这样。
  面对在南亚和东亚进行得那样激烈的世界政治竞争,葡萄牙无论如何只有依靠大不列颠的支持才能保住它在印度西岸、中国南部(澳门)和帝汶等地的那些面积虽然不大但对葡萄牙这样一个小国仍然很重要的属地。在葡属东非,除了存在着英国对葡萄牙在政治上的保护而外,还存在着一种同英属南非的关税同盟<1901年12月18日的条约>……这种关税同盟至今在经济上对于上述葡萄牙殖民地还是极有利的,诚然,它同时又是英属南非因而也是大不列颠的一个十分宝贵的收获,不仅目前是如此,将来也是如此。
  大不列颠对葡萄牙的这种事实上的保护,在其存在的200多年间,对英国的贸易和航海是极其有利的”(1703年同葡萄牙的条约)……
  “但是自从大不列颠改行和平的自由贸易以来,它可以通过外交来影响葡萄牙的关税率,这种影响是别的国家即使采取象提供商业优惠条件或用关税战争相威胁这样的措施也未必能够达到的。此外,大不列颠依靠自己的统治国的地位,能够特别广泛地利用输出和投资的一切机会,这样做需要有葡萄牙政府的租让权”(葡属非洲的铁路,等等)……
  “大不列颠又是依靠自己对葡萄牙的保护,间接地保持住自己在南非的地位和在刚果国的势力,不仅如此,而且还间接地保持住自己的海上霸权,保持住它的殖民实力和世界政治经济实力的这个坚固支柱。譬如,葡萄牙在战时或平时,把自己的港口和岛屿交给不列颠的海军,作为教练站或航海和电缆的中间站等等……”(159—161)[注:见《列宁全集》第2版第27卷第398—399页。——编者注]
  169——英国在战争中把欧洲各国当作“优良的步兵”(“按照俾斯麦的说法,是世界政治中的‘愚蠢的壮汉’”)来利用。
  {俾斯麦的名言}
  170——英国支持比利时同荷兰分离(把荷兰这个竞争对手“一分为二”),为的是不让在离伦敦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强国存在。
  175—6。在1908年6月9日的协定达成前,(英国)同俄国争夺波斯的(长期)斗争。
  在1904年4月8日的协定达成前,(英国)同法国争夺暹罗的(长期)斗争。
  178及以下各页。“不列颠的世界政策的四个时期”(它们的标志,第184页):
  (1)第一个亚洲时期(反对俄国),大约在1870—1885。
  1870——反对俄国在黑海的权利。
  1885——关于阿富汗边界的协定。
  (2)非洲时期(反对法国,部分地反对葡萄牙和德国),大约在1885—1902(1898年的“法索达事件”)
  1885——关于刚果的协定:“独立”(英国企图侵吞)
  1902——布尔战争结束
  (3)第二个亚洲时期(反对俄国):大约在1902—1905。
  1902年同日本的条约。
  1904/5年的日俄战争
  (4)“欧洲”时期(反对德国),大约在1903———(“反德的”)[注:见《列宁全集》第2版第27卷第432页。——编者注]
  1903:巴格达铁路引起的摩擦。
  194:不列颠帝国(及其殖民地)占“国际贸易额的>1/4”(引自第2卷,附录9)
  少了:参看兰斯堡:3/4[注:见本卷第61页。——编者注]
  214。布哈林的图表+日本?+葡萄牙(216)——2.18平方公里——1300万居民。
  220。边境往往占有特殊的(关税的)地位(即使对现代技术来说,距离也太长了)。
  ——俄国的东西伯利亚
  ——美国的菲律宾及其他
  226。俄国的6个“特殊经济区”:(1)波兰(波兰人说的“向俄国输出”);(2)南部;(3)阿尔汉格尔斯克;(4)乌拉尔;(5)莫斯科;(6)波罗的海沿岸地区(+芬兰)。
  237……1911年,“显露了”在南美北部建立“大哥伦比亚”以对付美国的企图。
  237及其他各页。把现代世界各大国联合成为一个经济整体就是“接近”于“普遍的自由贸易”。
  “早在18世纪,由于北美殖民地脱离大不列颠,比较有远见的殖民地人民就已经清楚地看出,仅仅注意到宗主国工厂主输出的实际利益和虚假利益的这种强制性的殖民政策<抑制殖民地的一切工业>是执行不了多久的。至少在居民积极而有觉悟、生活条件与欧洲各国人民没有很大差异的温带地区是如此。但是在居民的文化发展水平较低、军事政治力量和能力较薄弱的热带和亚热带,这一旧的殖民政策虽有削弱,但仍旧保留着。诚然,现在这一政策在热带和亚热带总的说来也远不是粗暴地压抑萌芽中的工业活动。但是,各殖民地的地方政府对于发展农业和矿产原料的生产,往往比对某些工业政策问题更加重视。它们这样做多半能够不使这些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重大的损害,这一情况将决定殖民政策能否长久适用,所以这一情况的意义就更大。因为在目前世界政治竞争尖锐化和大洋彼岸出现强国(美国、日本)的形势下,热带和亚热带的居民因看到本国经济发展受到强制性的、有害的限制而感受到很大的刺激,他们毕竟有办法给压迫者制造困难,打消后者实行残暴统治的兴趣。”(240—241)
  例如,英国把埃及愈来愈变成一个仅仅生产棉花的国家(1904年埃及230万公顷耕地中就有60万公顷种植棉花),使工业发展遭到困难(例如,1901年在埃及建立的两个棉花加工厂要交纳棉花税,即政府征收棉花“消费税”!!!)。(244—245)
  “当今的殖民政策”。
  “当代的”殖民地政策一般是这样的:鼓励原料生产,而发展工业却遭到“冷遇,甚至是仇视”(247)。
  “然而,对于地处温带、体力和智力较强的民族,实行这种殖民政策看来是不再可能了;这种政策只能用于热带地区和部分亚热带地区较弱的民族,就是在那里,也只有那些较强的欧洲宗主国,如大不列颠、法国、德国才能够采用。相反,荷兰、西班牙和葡萄牙已经部分地丧失了自己原有的殖民地,它们所以还能部分地保留殖民地,只是因为较强大的殖民强国出于自愿,只是因为它们互相在进行竞争。比利时对它的殖民地的统治尤其如此。
  ……然而,甚至最强大的殖民主义国家大不列颠,在它最大的和最主要的殖民地印度,也不得不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严格奉行上述贸易和工业的殖民政策的原则,以免在受到人们欢迎的敌对宣传面前处于比现在实际情况更加困难的地位……”(247—248)
  247,注释。
  “尽管美国同起义的土著人进行了多年顽强的流血斗争,但最后还是让菲律宾成立了拥有广泛权力的议会制的代表机关(国会),这一点很好地证明了北美政治家推行殖民政策的本领。然而北美人在菲律宾建立大地产的土地政策却是这种本领稍差的证明。”
  {注意注意美国人在菲律宾}
  殖民剥削的方法:任命统治民族的人员担任官吏;——让该民族的富豪们掠夺土地;课以重税(“劳动教育”)……
  “对于亚热带殖民地人民……如对于印度北部的印度人和埃及人(他们中间有教养的阶层已经接受欧美的文明)来说,受外国统治这一事实本身就是一种屈辱,是他们难以忍受、极其痛恨的。”(249)
  埃及的居民比印度单纯得多(就语言、民族等等而言),“该国(埃及)比欧俄某些地区更加欧化”(252)。
  (锡兰、海峡殖民地(“Straits Settlements”)、阿尔及利亚、突尼斯等地的居民同样也是“半文明的”。)(258)
  荷兰和英国一样……在自己的殖民地奉行的“既是自由贸易、又是以发展农业和矿产原料生产为主要目标的政策”(259)。
  由于英国享有优惠关税,德国同加拿大进行了关税战争(1898年7月31日至1910年3月1日)。最后保留了这种优惠关税并签订了加拿大同德国的关税条约。
  “多少可以预料”,英国、荷兰、德国的大部分殖民地仍将采取对一切国家开放门户的制度(271)。特雷舍尔曾反驳过这一点(《优惠关税》1908年版),而施尔德尔说他缓和了自己的结论。
  关于国家供应的问题(269—270),到处有这样的风气:以“自己”国家为重。
  “'门户开放'地区”(旧式的有土耳其(1908年以前)、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埃及、摩洛哥、波斯;新式的有刚果、阿富汗)“几乎都是独立的地区,至少在形式上是独立的国家,但大部分都只是半文明的国家……”(274)
  (1)这些国家通常得不到主权。它们通常落到大国的手中:这些地区的个别部分正在挣脱出去。
  (2)“‘门户开放'国家的个别地区正在挣脱原来统治它们的国家,经过或长或短的过渡时期,在政治和经济方面获得全部主权;巴尔干的中小国家正是如此。总的来讲,这并不是第1条所说的那种常有的现象。”(274)
  (3)完全独立更是绝无仅有(日本)。
  关于2。独立的增长:
  19世纪90年代的日本。
  1897—1909年的保加利亚(拥有全部主权!)。
  现在的暹罗。
  §6的标题:“列强侵吞'门户开放'的地区:这一历史过程的世界经济效益,已为波斯尼亚、阿尔及利亚……福摩萨[注:即我国台湾省。——编者注]、比属刚果等例子所证实……”
  {辩护者!!}
  这些优点(正如过去的“门户开放”地区独立的好处:§7——作者认为是在于贸易的增长!!仅此而已!!该书主要是谈关}税政策)。
  特别是在1904/5年日俄战争以后,暹罗正在向着独立方面发展(第318页及以下各页)。
  中国、波斯、阿拉伯、埃及(第329页)民族运动的增长,如此等等。
  §9:“'门户开放'地区的消失,——这是无法抑制的、然而对世界经济是有益的过程”(337)……这些地区是“半开化的”,大部分是半文明的……“列强之间引起纠纷的苹果[18]”(337—8)……第9章:《国外投资》。
  (第1篇的小标题:《国外投资是促进出口的手段》。)
  {已经不是自由竞争}
  通常的条件:部分贷款用于购买债权国的产品(“非常常见”,342)。
  举例:巴黎于1909年12月取消了给保加利亚的贷款;于1910年9月取消了给匈牙利的贷款。
  “……正因为有这些贷款条件,才消除了世界市场上的极端尖锐的竞争。国际竞争被比较有限的竞争所代替;这种竞争只包括债权国的有关工厂企业,甚至用接近于收买[注:见《列宁全集》第2版第27卷第379页。——编者注]的办法也只能包括一些因某些原因被认为是情况特别好的企业……如德国的克虏伯、法国克勒佐的施奈德公司等等……”(346)  “尽管可以设想,不能过分滥用这种垄断”……因为可以向其他国家求助,然而在事实上选择是不容易的……(346)
  {注意说得“很婉转”}
  {“垄断”}
  法国在最近20年来尤其多地采用这种手段。
  348,注释,每年“积累的资本”……
  法国>30—40亿法郎
  德国  50亿法郎
  (1911年2月12日德尔布吕克在帝国国会的讲话。)
  奥地利同塞尔维亚的“关税战争”(自1906年7月7日到1911年1月24日,在1908/9年间有过7个月的休战)部分是由奥地利和法国(两国都是落后国家)在供应塞尔维亚军用物资方面的竞争引起的。1912年1月保尔·德沙内尔在议会里说,法国公司在1908—1911年间供给塞尔维亚的军用物资,价值达4500万法郎。(350)[注:见《列宁全集》第2版第27卷第380页。——编者注]
  另一种方法:在贷款的时候(或者考虑到贷款)从贸易条约中为自己争“利”:
  例如,英国根据1865年12月16日的贸易条约“掠夺”、“敲诈”
  ……(这是我的说法)奥地利
  法国″″1905年9月16日
  (直到1917年)的——″——  俄国
  ″″″″1911年8月19日的——″——  日本
  有时,借进资本的国家又把资本转借给其他国家,“做资本生意”:例如,美国向英国借来,又转借给南美等等(第365页及以下各页)。
  瑞士情愿把资本借给别的国家(利息较高),在实行保护主义的国家里开办工厂等等。(第367页)
  “……1909年奥匈帝国驻圣保罗(巴西)领事在报告中说:‘巴西修筑铁路,大部分用的是法、比、英、德的资本;这些国家在办理有关修筑铁路的金融业务时已规定由它们供应铁路建筑材料”’[注:见《列宁全集》第2版第27卷第380页。——编者注]……(371)
  奥匈帝国驻布宜诺斯艾利斯领事馆在1909年的报告中统计了在阿根廷的资本。(第371页)
  不列颠………………………………875000万法郎(=35000万英镑)[注:同上,第398页。——编者注]
  法国…………………………………80000″″″″
  德国…………………………………100000″″″
  ——在加拿大的外国资本(1910)有1268700万法郎(第373页)
  其中不列颠有976500万
  美国有219000万
  法国有  37200万
  ——在墨西哥的外国资本(1886—1907)有334300万
  其中美国有177100万
  不列颠有133400万
  (其余是)德国、法国、西班牙等国的。
  
  [注:施尔德尔的原文如此。——编者注]
  作者只提供了第381—2页的统计表(没有+号和—号),引自《The Statist》[注:《统计学家报》。——编者注]的其余数字(投资)只是在正文中才有,而且(奇怪!)是列了1870—1911年逐年输入的统计数字,没有按7年计算!
  作者的结论是:尽管投资的统计不完全确切(没有私人的投资),逆差的减少和投资的增加是相当符合的。(第392页)
  第392—3页: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端士这5个工业国家,是“明显的债权国”。荷兰“工业不大发达”
  (“industriell wenig entwickelt”(393)),而美国仅仅是美洲的债权国[注:见《列宁全集》第2版第27卷第413页。——编者注];意大利和奥地利“只是在逐渐变为债权国”(393)。
  第1卷完
  第384页,注释。1910年年底不列颠在国外投资的总数=163800万英镑(=4095000万法郎),其中在美国有70900万英镑(=1772500万法郎)=43.3%,+在不列颠殖民地的155400万英镑(=3885000万法郎);国外投资+私人资本+180000万英镑(=4500000万法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