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和铁
《Internationale Monatsschrift für Wissenschaft,Kunst und Technik》[注:《国际科学、艺术和技术月刊》。——编者注](莱比锡),1916年1月(第10年卷,№4)。
汉斯·阿尔特博士,慕尼黑的矿业陪审官。《煤和铁及其在现代世界战争中的意义》。交战国煤铁储藏量的统计。
(世界铁矿储藏量)
(""煤"""")
(1910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和1913年在多伦多召开的地质学家代表大会。)
按储藏富源来说,煤: 铁:
1.美国 1.美国
2.加拿大 2.纽芬兰
3.中国 3.德国。
4.德国
1913年煤的产量:
英国——287.4(单位百万吨)
德国——278.9
(消费量:德国250.3
英国233.8)
托马斯发明(1878)的碱性法或称托马斯法很出色,代替了贝氏炼钢法。
这个方法使德国取得了优势,因为它能脱磷,而德国的铁矿石正好含有大量的磷(注意)。
德国用这个方法就击败了英国。
化学工业制造煤焦油(1912年德国的产量为100万吨)。
德国占领的法国地区
约占法国煤储藏量的70%
""""铁""""80%。
(没有美国,法国早就灭亡了。)
精选专题
精选文章
- 北京24项新举措提振消费成色足
- 高效办成一件事 丝发必兴利民情
- 铭记抗战历史,激发一往无前的奋进力量
- 铭记抗战历史 汲取奋进力量
- 讲好抗战故事,把伟大抗战精神一代代传下去
- 纪念百团大战,在铭记历史中笃定前行
- 机器人足球比赛,有何深意?
- 中小企业韧劲足,中国经济活力强
- 文化遗产保护应多些“主动防御”
- 如何打通青年就业“最后一公里”?
精选视频
为什么要推进党的自我革命?
理论看点 |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为民营经济发展加油打气
新时代重拳反腐对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作用
邓小平南方谈话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推动市场化趋向的改革
【党员课堂】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历程看新时代重拳反腐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