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卷 第1部 客观逻辑

第4卷 第1部 客观逻辑


  
  
  第2编  本质论
  第1篇  作为自身中反思的本质
  “存在的真理是本质。”(第3页)[注:指《黑格尔全集》1834年柏林版第4卷的页码。——编者注]这是第一句话,它听起来是彻头彻尾唯心主义的,是神秘主义的。但是,紧接着可以说是吹来一阵清风。“存在是直接的东西。因为知识要认识[注:顺便说一句:黑格尔一再嘲笑erkl?ren(说明)这个词(和概念)参看上面几段关于渐进性的引文,他一定是把日益深化的永恒的认识过程同形而上学的一劳永逸的解决(“已经说明了”!!)对立起来看的。参看第3卷第463页:“可以被认识,或者是通常所谓可以被说明。”]真理的东西,即什么是自在的和自为的存在,所以它不停留<注意:不停留>于直接的东西及其各种规定,却透过<注意>直接的东西深入<注意>进去,假定在这个存在的背后<黑体是黑格尔用的>还有着同存在本身不一样的东西,假定这个背后的东西构成存在的真理。这种认识是一种间接的知识,因为它不是直接在本质那里,在本质之中,而是从他物、从存在开始的,并且要通过一条先行的路,即超出存在之外或者更确切地说进入存在之内的路……”
  {认识论“路”}
  这一运动、知识之路,似乎是“外在于存在的”“认识活动”(T?tigkeit des Erkennens)。
  “但是这个进程是存在本身的运动。”
  {客观的意义}
  “本质……之所以是本质……是由于存在本身的无限运动。”(第4页)
  “绝对的本质……不具有定在。但是它应该过渡到定在。”(第5页)
  本质位于存在和概念的中间,是向概念(=绝对)的过渡。
  本质的划分:外观(schein)、现象(Erscheinung)、现实(Wirklichkeit)。
  本质的东西和非本质的东西(第8页)。外观(第9页)。
  在非本质的东西里,在外观中,有着非存在的环节(第10页)。
  就是说,非本质的东西,外观的东西,表面的东西常常消失,不象“本质”那样“扎实”,那样“稳固”。比如:河水的流动就是泡沫在上面,深流在下面。然而就连泡沫也是本质的表现!
  外观同怀疑论或康德主义:
  “因此,外观就是怀疑论的现象亦即唯心主义的现象,就是这样一种直接性,它不是某物,不是一个事物,总之,它不是那种在自己的规定性以外或者在同主体的关系以外的漠不相关的存在。怀疑论不肯说出此物存在;当代唯心主义也不肯把认识看作是关于自在之物的知识;这个外观根本不应以存在作为基础,自在之物不应进入这些认识。但同时怀疑论又容许自己的外观具有纷繁多样的规定,或者确切些说,怀疑论的外观以世界纷繁多样的丰富性作为自己的内容。同样地,唯心主义的现象也包含着这些纷繁多样的全部规定性。”
  你们把世界的全部丰富性都包括在外观里面,而你们又否认外观的客观性!!
  “这个外观和这个现象都直接被规定得如此纷繁多样。因此,即使这个内容不以任何存在、任何事物或自在之物为根据,它本身仍然是原来的样子;它只不过是从存在转移到外观中,致使外观在自己内部具有这些直接的、现存的、互为他物的纷繁多样的规定性。因此,外观本身就是直接的规定的东西。它可以具有这个或那个内容,但不论具有怎样的内容,都不是由它自己设定的,而是它直接具有的。不论是莱布尼茨、康德或费希特的唯心主义,或者是其他形式的唯心主义,都同怀疑论一样没有超出存在这种规定性、这种直接性的范围。对于怀疑论来说,它的外观的内容是现存的“直接现存的东西”!!;外观的内容不论怎样,对于怀疑论都是直接的东西。莱布尼茨的单子从本身发展出自己的表象;但是,单子并不是产生表象和联结表象的力量,表象是象泡沫一样在单子中漂浮的,这些表象相互间是漠不相关的、直接的,从而它们对单子本身的关系也是这样。同样地,康德的现象也是知觉的现存内容,这个内容是以主体的作用、规定为前提的,这些作用、规定对于自身以及对于主体都是直接的。在费希特的唯心主义中,无限的冲力诚然没有什么自在之物作为基础,于是它完全成为自我的某种规定性。但是对于那个把规定性变成自己的东西并扬弃其外在性的自我来说,这个规定性同时又是直接的规定性,又是自我的界限,自我可以超越这个界限;可是这个界限在自身中包含着漠不相关的一面,依据这一面,这个界限虽然是自我固有的,却包含着自我的直接的非存在。”(第10—11页)
  {外观的直接性没有更深入一步!参看马赫主义!!}
  “……把外观(den schein)同本质区别开来的规定就是本质自身的规定……”
  “……正是非存在的直接性构成外观……存在就是本质中的非存在。它的虚无性自身就是本质自身的否定的本性……”
  {外观=本质的否定的本性}
  “……这两个环节,一个是虚无性,但又是作为持续存在;一个是存在,但又是作为瞬间,换句话说,就是自在存在着的否定性和反思的直接性。这两个环节构成了外观的环节,因而也就是本质自身的环节……”
  “外观就是存在的规定性中的本质自身……”(第12—13页)外观是(1)无、存在着的非存在的东西(Nichtigkeit)——(2)作为瞬间的存在
  “因此,外观就是本质自身,然而是在某个规定性中的本质,于是这个规定性只是本质的一个环节,而本质则是它自己在自身中的表现。”(第14页)
  [外观][注:手稿上“外观”一词已勾去。——俄文版编者注]外观的东西是本质的一个规定,本质的一个方面,本质的一个环节。本质具有某种外观。外观是本质自身在自身中的表现(scheinen)。
  “……本质……在自身之中包含着外观,作为自己内部的无限运动……”
  “……本质在自己的这个自己运动中就是反思。反思是什么,外观也就是什么。”(第14页)
  外观(外观的东西)是本质在自身中的反映。
  “……本质中的变易,即本质的反思运动,因此就是一种从无到无,从而回到自己本身的运动……”(第15页)
  这是机智而深刻的。在自然界和生活中,是有“发展到无”的运动。不过“从无开始”,倒是没有的。总得从什么东西开始。
  “反思通常总是在主观的意义上被理解为判断力的运动,判断力超出现存的直接的表象,给表象寻找普遍的规定,或者把普遍的规定同表象作比较。”(第21页)(引证康德的《判断力批判》)……“但是这里所指的不是意识反思,也不是把特殊和普遍作为自己的规定的比较确定的知性反思,而是一般反思……”
  可见,黑格尔在这里也斥责了康德的主观主义。这是值得注意的。黑格尔赞成外观、“直接现存的东西”的“客观意义”(可以这样说)“现存的东西”这一术语黑格尔是常用的,这里可以参看第21页末尾;第22页。较小的哲学家(康德、休谟及一切马赫主义者)在争论:用本质或者用直接现存的东西作为基础。黑格尔用以及代替了或者,并且说明这个“以及”的具体内容。
  “Die Reflexion[注:反思。——编者注]是本质在自身中的表现。”(第27页)(如何翻译?反思性?反思的规定?译反思是不合适的。)
  “……它<本质>是通过各个有区别的环节的运动,是绝对的自身中介……”(第27页)
  同一——差别——矛盾
  +[对立][注:手稿上“对立”一词已勾去。——俄文版编者注](根据)……
  其中包括对立
  因此,黑格尔阐明“同一律”(A=A)、范畴(存在物的一切规定都是范畴——第27—28页)的片面性和谬误。
  “如果任何事物都和自身同一,那么,它就没有差别,就没有对立,也就没有根据。”(第29页)
  “本质就是……简单的自身同一。”(第30页)
  普通的思维把类同排在差别的旁边(“daneben”),因为它不懂得“从这些规定中的一个规定向另一个规定过渡的这个运动”(第31页)。
  黑格尔又反对同一律(A=A):同一律的拥护者
  “由于他们抓住这个以差别为自己对立面的呆板的同一,所以他们看不到自己这样做就是把同一变成了片面的规定性,而这样的规定性是没有真理可言的。”(第33页){注意用语的着重标记是我加的}
  (“空洞的同语反复”:第32页)
  (“只包含着形式的、抽象的、不完全的真理。”(第33页))
  反思性的种类:外在的反思性等等,阐发得非常费解。
  差别的原则:“一切事物都有差别”……“A又不是A……”(第44页)
  “彼此等同的两个事物是没有的……”
  差别在于就这个或那个方面(seite)、关系来说等等,“就……而论”等等。
  说得好!!
  “通常对事物抱温情态度,只关心如何使事物不自相矛盾,在这里,也同在其他场合一样,却忘记了这种办法是解决不了矛盾的,它只是把矛盾转移到另外一个地方,即转移到主观的或外在的反思,并且忘记了,这种反思实际上是把两个环节——这两个环节由于这种排除和转移,被宣布为单纯的设定的存在——作为两个被扬弃的和相互关联的环节,包含在自身的统一体中。”(第47页)
  (这种讽刺真妙!(庸俗之辈)对自然界和历史“抱温情态度”,就是企图从自然界和历史中清除矛盾和斗争……)
  +和—相加的结果等于零。“矛盾的结果不仅仅是零。”(第59页)
  解决矛盾,把肯定的东西和否定的东西归结为“只是规定”(第61页),就是使本质(das Wesen)转化为根据(Grund)(同上)。
  “……因此,解决了的矛盾就是根据,就是作为肯定和否定的统一的本质……”(第62页){注意}
  “只要在反思的思维方面有少许经验,就足以觉察到,如果某物是被肯定地规定的东西,那么,从这个基础出发继续前进,它立刻就会直接转化为否定的东西,反过来,被否定地规定的东西也会转化为肯定的东西,反思的思维会由于这些规定而混乱并自相矛盾。对这些规定的本性没有认识,就会以为这种混乱是一种差错,是不应当有的,是应当归咎于某种主观的过失。的确,只要没有意识到转化的必然性,从一个东西向另一个东西的这种过渡就不过是一种混乱。”(第63页)
  “……肯定的东西和否定的东西的对立,主要被理解成这样:肯定的东西(尽管从名称上看,它表示拟定的、设定的存在)应当是一个客观的东西,而否定的东西是一个主观的东西,它只属于外在的反思,它同自在自为地存在着的客观的东西没有关系,它对于客观的东西来说是完全不存在的。”(第64页)“的确,如果否定的东西只表示主观任意的抽象……”(那么,这个否定的东西“对于客观的肯定的东西来说”,是不存在的……)
  “真理,作为同客体相符合的知识,也是肯定的东西,但是它之所以是这种自身等同,只是因为知识否定地对待他物,知识渗进客体并扬弃了本身是客体的那个否定。谬误是某种肯定的东西,是并非自在自为地存在的东西的一种自信的和固执的意见。至于无知,或者,它是对真理和谬误都漠不关心的东西,因而它既不能被规定为肯定的,也不能被规定为否定的,无知的规定,作为某种欠缺,是属于外在的反思的;或者,它作为客观的,作为某个特性的自身规定,是一种反对自身的冲动,是在自身中包含着肯定倾向的否定的东西。——极端重要的一个认识,即认清和把握住我们所考察的反思规定的这个本性:反思规定的真理就仅仅在于它们的相互关系,因而就在于反思的每一个规定在其概念本身中都包含着另一规定;不认识这一点,在哲学中实在寸步难行。”(第65—66页)这段话引自注释1。————
  {真理和客体自在自为地存在的东西}
  注释2。“排中律”。
  黑格尔引举排中律的这个命题:“某物或者是A或者是非A,第三者是没有的”(第66页),并且“加以分析”。如果这是指:“一切都是对立的”,一切都有自己的肯定规定和否定规定,那倒很好。但是,如果对这个命题的理解还是和通常一样,即在所有谓语中,要么是该物,要么是它的非存在,那就是“废话”!!精神……是甜的,或不是甜的?是绿色的,或不是绿色的?作规定就应当得出规定性,而用这样的废话,则使规定化为无。
  黑格尔挖苦道,于是人们就说第三者是没有的。但正是在这个命题中就有第三者,A本身就是第三者,因为A可以是+A,也可以是—A。“可见某物本身就是那个本来应当被排除的第三者。”(第67页)
  这是机智而正确的。任何具体的东西、任何具体的某物,都是和其他的一切处于相异的而且常常是矛盾的关系中,因此,它往往既是自身又是他物。
  注释3。“矛盾律”(《逻辑学》第2卷第1篇第2章末尾)。
  “如果几个最初的反思规定,即同一、差别和对立都用一个命题来表达,那么,它们正如向自己的真理过渡一样,向之过渡的那个规定,即矛盾,更应当被包括和表现在这样一个命题中:一切事物自身都是矛盾的,并且是在那样的意义上,即这一命题和其他命题比起来更能表现事物的真理和本质。出现在对立中的矛盾,只不过是发展了的无,这个无包含同一之中,而且表明同一律什么都不说明。这个否定进一步把自己规定为差别和对立,这也就是设定的矛盾。
  但是,历来的逻辑学以及普通表象的主要偏见之一,就是认为矛盾并不象同一那样是本质的和内在的规定;然而,如果要谈层次的高低,要把这两个规定分别固定下来,那么就应该认为矛盾是更深刻更本质的东西。因为同一和矛盾相反,它只是简单的直接的东西的规定,僵死存在的规定;而矛盾却是一切运动和生命力的根源;某物只因为在本身中包含着矛盾才运动,才有冲动和活动。
  通常人们总是先把矛盾从事物、从一般存在的东西和真实的东西中排除出去,他们断言没有任何矛盾的东西。然后,反过来又把矛盾推到主观的反思中,似乎主观的反思通过相互关系和比较才设定了矛盾。但就是在这个反思中矛盾其实也不存在,因为对矛盾的东西不能设想,不可思索。总之,不论在现实中或在思维的反思中,矛盾都被认为是偶然的东西,好象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或者是一种暂时性的病态的发作。
  对于硬说没有矛盾,硬说矛盾不是存在着的东西的论断,我们不必担心;本质的绝对规定必须在一切经验、一切现实的东西以及一切概念中都有。前面谈到无限是在存在范围中显露出来的矛盾时,已经指出了同样的东西。普通的经验本身就证明,至少有着许多矛盾的事物、矛盾的结构等等,它们的矛盾不仅存在于外在的反思中,而且也存在于它们自身中。其次,不应当认为矛盾只是在有些地方遇到的不正常现象:矛盾是在其本质规定中的否定的东西,它是一切自已运动的原则,而自己运动不过是矛盾的表现。外部的感性运动本身就是矛盾的直接的定在。某物之所以运动,不仅因为它在这个‘此刻’在这里,在另一个‘此刻’在那里,而且因为它在同一个‘此刻’在这里又不在这里,因为它同时又在又不在同一个‘这里’。我们必须承认古代辩证论者所指出的运动中的矛盾,但是不应当由此得出结论说,运动因此是没有的,相反地,应当说,运动就是存在着的矛盾本身。
  同样,同部的、本来的自已运动,一般的冲动(单子的欲望或意欲、绝对单纯本质的隐德来希)无非是说,在同一关系中存在着某物自身和它的欠缺,即它自身的否定。抽象的自身同一,还不是生命力,但悬肯定的东西由于在自身中就具有否定性,所以它超出自身,并引起自已的变化。可见某物之所以是有生机的,只因为它本身包含着矛盾,因为它正是那个能够把矛盾包括于自身并把它保持下来的力量。如果存在着的某物不能在自己的肯定规定中同时把握自已的否定规定,并且把一个保持在另一个之中,如果它不能在自身中包含矛盾,那么这个某物就不是有生机的统一体,就不是根据,而会在矛盾中毁灭。思辨的思维就在于把握住矛盾,又在矛盾中把握住自身,而不是如同表象那样受矛盾支配,并且让矛盾把自已的规定只是化为其他规定或化为无。”(第67—70页)
  运动和“自已运动”(这一点要注意!自生的(独立的)、天然的、内在必然的运动)“变化”,“运动和生命力”,“一切自已运动的原则”,“运动”和“活动”的“冲动”(Trieb)——“僵死存在”的对立面,——谁会相信这就是“黑格尔主义”的实质、抽象的和abstrusen(费解的、荒谬的?)黑格尔主义的实质呢
  必须揭示、理解、拯救[82]、解脱、澄清邀种实质,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做到了这一点。
  普遍运动和变化的思想(《逻辑学》,1813年)还未被应用于生命和社会以前,就被猜测到了。这一思想应用于社会,是先被宣布的(1847年),应用于人,是后来得到证实的(1859年)。[83]
  “如果在运动、冲动等等中,由于这些规定的单纯性,矛盾对于表象来说是隐蔽的,那么,相反地,在各个关系规定中矛盾就直接显露出来。—些极平凡的例子,如:上下、左右、父子等等以至无穷,每一个之中全都包含着对立。上不是下;上的规定就在于它不是下,有上就是因为有下,反过来也是一样;在每一个规定中包含着它的对立面。父亲是儿子的另方,儿子又是父亲的另方,而每一方都是作为另方的另方而存在;同时每一个规定只在它同另一个的关系中存在着;它们的存在是持续的存在……”(第70页)
  {被单纯性掩盖住}
  “因此,表象固然处处都以矛盾为自己的内容,可是它没有意识到矛盾;它始终是外在的反思,外在的反思是从相同过渡到不相同,或者从各个有差别的规定的否定关系过渡到其自身的反思性。外在的反思从外部使这两种规定相互对立,并且注意的只是这两种规定,而不是它们的过渡,过渡是本质的东西,包含着矛盾。——这里谈谈机智的反思,机智的反思则抓到矛盾、表达矛盾。的确,机智的反思虽然没有表达事物及其关系的概念,而且只以表象的规定作为自已的材料和内容,可是它毕竟使事物发生包含着矛盾的相互关系,从而使事物的概念透过矛盾映现出来。——而思维的理性,可以说是使有差别的东西的已经钝化的差别尖锐化,使表象的简单的多样性尖锐化,以达到本质的差别,达到对立。只有达到矛盾尖端的多样性的东西,在相互关系中才成为活跃的和有生机的,才能因矛盾而获得那作为自己运动和生命力的内部搏动的否定性……”(第70—71页)
  注意
  (1)普通的表象抓到的是差别和矛盾,但不是一个向最一个的过渡,而这却是最重要的东西。
  (2)。机智和智慧。
  机智抓到矛盾,表达矛盾,使事物彼此发生关系,使“概念透过矛盾映现出来”,但没有表达事物及其关系的概念。
  (13)思维的理性(智慧)使有差别的东西的已经钝化的差别尖锐化、使表象的简单的多样性尖锐化,以达到本质的差别,达到对立,只有那上升到矛盾顶峰的多样性在相互关系中才成为活跃的(regsam)和有生机的,——才能获得那作为自已运动和生命力的内部搏动的否定性。
  分章:
  Der Grund——(根据)
  (1)绝对的根据——die Grundlage(基础)。“形式和质料”。“内容”。
  (2)被规定的根据(作为被规定的内容[的]根据)。
  根据向有条件的中介(die bedingende Vermitte-lung)的过渡
  (3)自在之物(向实存的过渡)。注释。“根据的定律”。通常说:“一切事物都有其充足的根据。”
  “一般说来,这一命题的意义不外是这样:必须把一切存在物看作不是直接的存在的东西,而是被设定的东西;不应当停留于直接的定在或一般规定性,而应当从这里返回自己的根据……”(第76页)给根据加上充足的这几个字,是多余的。不充足的就不是根据。
  莱布尼茨把充足理由律作为自己哲学的基础,他对这一定律的理解比较深刻。“莱布尼茨主要把根据的充足性同严格意义上的因果性即机械的作用方式对立起来。”(第76页)他探求诸原因的“关系”(第77页),——“即作为本质的统一性的整体”。
  他探求目的,可是目的论[84]不属于这部分,而属于概念论。
  “……不能这样提问题:形式是如何附着于本质的;因为形式只是本质自身的映现,是内在于<原文如此!>本质的自身的反思……”(第81页)
  形式是本质的。本质是有形式的。不论怎样也是以本质为转移的……
  本质作为无形式的同一(与自身的),就是质料(第82页)。
  “……它<质料>是形式的本来的基础或基质……”(第82页)
  “如果抽去某物的一切规定、一切形式,那么,剩下的就是未被规定的质料。质料是纯粹抽象的东西。(——质料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等等,——凡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是被规定了的质料,即质料和形式的统一体。)”(第82页)
  质料不是形式的根据,而是根据和有根据的东西的统一体(第83页)。质料是被动的东西,形式是能动的东西(t?tiges)(第83页)。“质料必须形式化,形式必须质料化……”(第84页)
  “其次,表现为形式的活动的,同样也就是质料自身本来的运动……”(第85—86页){注意}
  “……形式的作用和质料的运动二者都是一样的东西……质料本身是被规定的,或者说必然具有某个形式,而形式就是质料的、持续存在的形式。”(第86页)
  注释:“以同语反复的根据为出发点的形式主义的说明方式。”
  说是经常用同语反复的方法来说明“根据”,在物理科学中尤其如此:用太阳的“引力”说明地球的运动。然而什么是引力呢?引力也是运动!!(第92页)空洞的同语反复:为什么这个人要到城里去呢?由于城市的引力!(第93页)在科学中,往往先提出分子、以太、“电物质”(第95—96页)等作为“根据”,然后才知道,“它们<这些概念>原来是从它们应当证明其根据的东西中引申出来的规定,原来是一些从无批判的反思中引申出来的假说和臆想……”(第96页)也有人说:我们“不知道这些力和物质本身的内在的本质……”(第96页)那么就没有什么可以“说明”的了,只须谈谈事实就行了……
  现实的根据……不再是同语反复,它已经是“内容的另一个规定”(第97页)
  黑格尔在讲到关于“根据”(Grund)的问题时,顺便指出:
  “如果说自然界是世界的根据,那么,一方面,叫作自然界的东西同世界是一回事,而世界也不外是自然界本身。”(第100页)另一方面,“要使自然界成为世界,还要从外部把纷繁多样的规定加诸自然界……”
  因为任何事物都具有“许多”——“内容的规定、关系和方面”,所以可以提出随便多少赞同和反对的论据(第103页)。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把这叫作诡辩术。这样的论据没有包括“事物的全貌”,没有“穷尽”事物(指“把握事物的联系”和“包括事物的一切”方面而言)。
  根据(Grund)向条件(Bedingung)的过渡。
  如果我没有弄错,那么黑格尔的这些推论中有许多神秘主义和空洞的学究气,可是基本的思想是天才的:万物之间的世界性的、全面的、活生生的联系,以及这种联系在人的概念中的反映——唯物地颠倒过来的黑格尔;这些概念还必须是经过琢磨的、整理过的、灵活的、能动的、相对的、相互联系的、在对立中统一的,这样才能把握世界。要继承黑格尔和马克思的事业,就应当辩证地探讨人类思想、科学和技术的历史。
  {而“纯逻辑的”探讨呢?这是相符合的。这必须相符合,就象《资本论》中的归纳和演绎一样。}
  一条河和河中的水滴。每一水滴的位置、它同其他水滴的关系;它同其他水滴的联系;它运动的方向;速度;运动的路线——直的、曲的、圆形的等等——向上、向下。运动的总和。概念是运动的各个方面、各个水滴(=“事物”)、各个“细流”等等的总计。按照黑格尔的逻辑学,世界的情景大致是这样的,——当然要除去上帝和绝对。
  {黑格尔的“环节”一词,经常指联系的环节,联结中的环节}
  “如果某一事物具备了一切条件,那么它就进入实存……”(第116页)
  很好!这跟绝对观念和唯心主义有什么关系呢?有趣的是这样“引申出”……实存……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