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卷  哲学史第2卷

第14卷  哲学史第2卷


  诡辩学派的哲学
  谈到诡辩学派[121]时,黑格尔极其细致地反复琢磨这样一个思想:在诡辩中具有一般教养(Bildung)——我们的教养也在内——所共有的因素,即提出理由(Gründe)和反理由——“反思推论”;在一切之中找出种种不同的观点;((主观主义——客观主义的缺乏))。黑格尔讲到普罗塔哥拉及其有名的论题(人是万物的尺度)时,把康德和他联系起来:
  “……人是万物的尺度,——人因此是一般主体;存在物因此不是单独地存在着,而是对我的知识来说存在着;意识实质上是能在对象性东西中产生内容的东西,主观思维在这里实质上是能动的。这一观点一直传到现代哲学。康德说,我们认识的只是现象,就是说,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客观的、实在的东西,只应该从它对意识的关系来加以考察,离开这种关系,它就不存在……”(第31页)[注:指《黑格尔全集》1833年柏林版第14卷的页码。——编者注]
  {普罗塔哥拉和康德}
  第二个“环节”是客观主义(Allgemeine[注:普遍,一般。——编者注]),“它是由我设定的,但它自身又是客观的普遍的,不是由我设定的。……”(第32页)
  这种“相对性”(第32页)。在普罗塔哥拉看来,“万物都只有相对真理”(第33页)。
  {诡辩论者的相对主义……}
  “……康德的现象无非是一个外来的推动,一个x,一个未知物,一个通过我们的感觉、通过我们才第一次获得这些规定的东西。虽然有一种客观的根据,使我们说这是冷的,那是热的,虽然我们也可以说,它们本身必定有差别,可是热和冷只是存在于我们的感觉中,事物也是如此,等等……于是,经验就被称为现象。”(第34页)
  {康德和诡辩学派以及马赫式的现象论[122]注意}
  “世界是现象,并非因为它对意识来说是存在的,即它的存在对意识来说只是相对的;而是因为世界也就是自在的现象。”(第35页)
  {不仅是相对主义}
  “……这种怀疑论在高尔吉亚那里大大地深化了……”(第35页)
  {怀疑论}
  “……他的辩证法……”诡辩论者高尔吉亚的辩证法多次出现于第36页,在第37页上也有。
  蒂德曼说:高尔吉亚比人的“常识”更进了一步。而黑格尔嘲笑说:每一种哲学都比“常识”更进一步,因为常识并不是哲学。在哥白尼以前,要是谁说地球在转动,那就是违背常识。
  {黑格尔论“常识”}
  “这<常识>是某一时代的思维方式,其中包含着这个时代的一切偏见。”(第36页)
  {常识=当时的偏见}
  高尔吉亚(第37页):(1)什么也不存在。什么也没有。(2)即使存在着什么,那也是不可认识的。(3)即使是可以认识的,也不可能把所认识的传达给别人。
  “……关于它们<它们,即存在和非存在、它们的相互消灭>,高尔吉亚意识到,这是消逝着的环节;无意识的表象也具有这种真理,但对这种真理一点也不知道……”(第40页)
  “消逝着的环节”=存在和非存在。这是辩证法的极好的规定!!
  “……高尔吉亚(α)进行了一场正确的论战来反对绝对实在论,这种实在论以为它有了表象,就掌握了事物本身,其实它掌握的只是相对的东西;(β)他陷入近代的坏的唯心主义:‘被思维的东西总是主观的,因而不是存在的东西,我们通过思维把存在的东西变成被思维的东西’……”(第41页)
  {高尔吉亚,“绝对实在论”(和康德)}
  (往下(第41页末尾)又提起康德。)
  关于高尔吉亚的补充:他在根本问题上提出了“非此即彼”。“但这不是真正的辩证法;必须证明:对象总是必然存在于某一个规定之中,而不是自在自为地存在着。对象只是消解在这些规定中;但不应当由此引出什么来对抗对象自身的本性。”(第39页)[注:这一段和下面一段关于高尔吉亚哲学的摘要是列宁在摘录苏格拉底的哲学时作的。——俄文版编者注]
  {对象自身中的辩证法}
  关于高尔吉亚再补充一点:
  叙述高尔吉亚关于我们不能把存在物表达出来这一观点:
  “那种借以表达存在物的言语,并不就是那存在物;被表达的东西,并不就是存在物本身,而只是言语。”(塞克斯都-恩披里柯《反对数学家》第7篇第83—84节)——第41页——黑格尔写道:“存在物也不是被理解为存在的,而理解它,就是把它变成普遍的东西。”(第42页)
  {参看费尔巴哈[注:见路·费尔巴哈《未来哲学原理》(《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1955年三联书店版上卷第157—158页)。——编者注]}
  “……这个别的东西是完全不能表达出来的……”(第42页)
  任何词(言语)都已经是在概括。参看费尔巴哈[123]
  感觉表明实在;思想和词表明一般的东西。
  关于诡辩学派一节的结束语:“因此,诡辩学派也把辩证法、一般哲学作为他们考察的对象;他们是深刻的思想家……”(第42页)
  苏格拉底的哲学
  苏格拉底——“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人物”(第42页),古代哲学中“最有意思的人物”(同上)——“思维的主观性”(第42页)“自我意识的自由”(第44页)。
  “这里存在着辩证法和诡辩术的模棱两可的含义;客观的东西在消逝着”(第43页):是否主观的东西就是偶然的,或者在它里面(“在它自身里面”)有客观的东西和普遍的东西呢?(第43页)[注:手稿上这一段话后面是关于高尔吉亚哲学的摘录,摘录的第一句话是:“关于高尔吉亚的补充……”(见本卷第232页)。——俄文版编者注]
  “真实的思维是这样思考的,即它的内容同样不是主观的,而是客观的”(第44页)——不论在苏格拉底或柏拉图那里,我们不仅看到主观性(“由意识作决定,这是他<苏格拉底>和诡辩学派的共同之点”)——而且也看到客观性。
  “客观性在这里<在苏格拉底那里>的含义是自在自为地存在着的普遍性,而不是外在的客观性”(第45页)——同上,第46页:“不是外在的客观性,而是精神的普遍性……”
  再过两行:
  “康德的理想是现象,现象本身不是客观的……”(第46页)
  苏格拉底称自己的方法为助产术(第64页)(据说得自他母亲)((苏格拉底的母亲=接生婆))——帮助思想诞生。
  黑格尔的例子:谁都知道什么是变易,但如果我们通过分析(reflektirend[注:通过反思。——编者注])发现,“它是存在,同时又是非存在”——“如此巨大的差别”,那我们就会感到惊讶。(第67页)
  {变易=非存在和存在}
  曼诺(柏拉图《曼诺篇》[124])把苏格拉底比作电鳗(Zitteraal),电鳗能“麻醉”接触它的人(第69页):我也被“麻醉”,因此不能回答[注:手稿上这一段话后面是关于高尔吉亚哲学的摘录,摘录的第一句话是:“关于高尔吉亚再补充一点……”(见本卷第233页)。——俄文版编者注]。
  “……我所认为是真理和正义的,就是我的精神产生的精神。但精神从自身中这样创造出来的东西,精神所认可的那种东西,应当是从作为普遍者的精神,即作为普遍者而活动的精神中产生出来的,而不是从它的欲望、兴趣、爱好、任性、目的、偏好等等中产生出来的。后面这些东西固然也是内在的,‘自然安置在我们内部的’,但它们只是以自然的方式为我们所有……”(第74—75页)
  聪明的唯心主义比愚蠢的唯物主义更接近于聪明的唯物主义。
  辩证的唯心主义代替聪明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不发展的、僵死的、粗陋的、不动的代替愚蠢的。
  探讨:
  普列汉诺夫关于哲学(辩证法)大约写了近1000页(别尔托夫+反对波格丹诺夫+反对康德主义者+基本问题等等、等等)[125]。其中关于大逻辑,关于它、它的思想(即作为哲学科学的辩证法本身)却没有说什么!!
  普罗塔哥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说:“思维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第75页)
  色诺芬在《回忆录》中比柏拉图更好、更确切、更忠实地描写了苏格拉底[126](第80—81页)。
  苏格拉底派
  谈到关于“谷堆”和“秃头”的诡辩时,黑格尔重述从量到质和从质到量的过渡:辩证法(第139—140页)。
  第143—144页:很详细地讲到以下一点:“语言实质上只表达普遍的东西;但人们所想的却是特殊的东西、个别的东西。因此,人们所想的东西不能以语言表达出来。”(“这”?是最一般的词)
  {注意在语言中只有一般的东西}
  这是谁?是我。一切人都是我。感性的东西?这是一般的东西等等,等等。“这个”?!不论什么东西都是“这个”。
  为什么不能说出个别的东西呢?某一类东西(桌子)中的一个与其余的各个就是有某种区别的。
  “总之,在研究哲理时,普遍的东西受到重视,而且甚至只有普遍的东西才能被表述出来,而‘这个’,即所想到的东西,却完全不能被表述出来,——这就是我们时代的哲学文化完全没有达到的一种意识和思想。”
  在这里面黑格尔把“现代怀疑论”——康德的?和那些主张“感性确定性具有真理”的人们也包括在内。
  据说因为感性的东西“就是普遍的东西”(第143页)。
  黑格尔以此打击辩证唯物主义以外的一切唯物主义。注意
  说出名称?——但名称是一种偶然性,不能表达事物本身(如何表达个别的东西?)(第144页)。
  黑格尔认真地“相信”、认为:唯物主义是不可能作为哲学的,因为哲学是关于思维的科学,关于一般的科学,而一般就是思想。这里他重复了他历来称之为“坏的”唯心主义的那种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客观(尤其是绝对)唯心主义拐弯抹角地(而且还翻筋斗式地)紧紧地接近了唯物主义,甚至部分地转变成了唯物主义。
  {黑格尔和辩证唯物主义}
  昔勒尼学派[127]认为感觉是真实的东西,“不是指感觉中的东西,不是指感觉的内容,而是指感觉自己本身”(第151页)。
  {昔勒尼学派的认识论中的感觉……}
  “因此,昔勒尼学派的主要原则就是感觉,感觉应当是真和善的标准……”(第153页)
  “感觉是不确定的个别的东西”(第154页),但如果把思维包括进去,那么一般就会显现,而“单纯的主观性”就会消失。
  (马赫之流的现象学家在关于一般、“规律”、“必然性”等等问题上不可避免地会成为唯心主义者。)
  {注意[注:参看宇伯威格-海因策,第38节第122页(第10版)——关于他们,还可参看柏拉图的《泰阿泰德篇》。[128]他们的(昔勒尼学派的)怀疑论和主观主义。]昔勒尼学派和马赫之流}
  另一个昔勒尼派哲学家赫格西亚“认识到了”“感觉与普遍性之间的这种不相适应……”(第155页)
  他们把作为认识论原则的感觉同作为伦理学原则的感觉混淆起来了。这点要注意。但黑格尔突出了认识论。
  柏拉图的哲学
  关于柏拉图所主张的哲学家治理国家的计划[129]:
  “……历史的基地不同于哲学的基地……”
  “……必须懂得什么是行为:行为就是主体本身为了特殊目的而进行的活动。所有这些目的不过是实现观念的手段,因为观念是绝对力量。”(第193页)
  {历史上的特殊目的创造“观念”(历史的规律)}
  关于柏拉图的理念学说:
  “……因为感性直观没有指明任何纯粹的本来面目的东西”(《斐多篇》)[130]——第213页——所以,肉体是灵魂的障碍。
  {一般概念的“纯粹性”(=僵死性?)}
  一般的含义是矛盾的:它是僵死的,它是不纯粹的、不完全的,等等,等等,而且它也只是认识具体事物的一个阶段,因为我们永远不会完全认识具体事物。一般概念、规律等等的无限总和才提供完全的具体事物。
  认识向客体的运动从来只能辩证地进行:为了更准确地前进而后退——为了更好的跃进(认识?)而后退。相合线和相离线:彼此相交的圆圈。交错点=人的和人类历史的实践。
  实践=同实在事物的无限多的方面中的一个方面相符合的标准。
  {注意认识的辩证法注意}
  这些交错点是矛盾的统一,就是说,在运动(=技术、历史等等)的某些环节上,存在和非存在这两个消逝着的环节在一瞬间相符合。
  在分析柏拉图的辩证法时,黑格尔再一次力图指出主观的、诡辩的辩证法与客观的辩证法之间的区别:
  “我们谈论每个事物时说,任何东西都是一:‘这个东西是一,同样我们又指出它里面的多,许多的部分和特性’,——但又说:‘这是一,这是多,二者出自完全不同的观点’,——我们不把这些思想合在一起,因此,表象和言语就在这些思想之间翻来覆去。这种翻来覆去,如果是有意识地进行的,那就是空洞的辩证法,这种辩证法没有把对立面结合起来,没有达到统一。”(第232页)
  {黑格尔所说的“空洞的辩证法”“空洞的辩证法”}
  柏拉图在《智者篇》[131]中说:
  “困难的而又是合乎真理的事就在于指出:是另一个的,也就是这一个,是这一个的,也就是另一个,而且的确出自相同的观点。”(第233页)
  “但我们必须意识到:概念的确并不是仅仅直接的东西,虽然它是单纯的东西,——但它之所以单纯,是由于精神的单纯性,实质上是自身复归的思想(直接的只是这个红色的东西等等);另一方面,概念也不是什么仅仅在自身中反思的东西、意识中的东西;而是自在的,就是说,是对象性的本质……”(第245页)
  {注意客观主义}
  概念不是直接的东西(虽然概念是“单纯的”东西,但这是“精神的”单纯性,观念的单纯性)——直接的只是“红色的”感觉(“这是红色的”)等等。概念不是“仅仅意识中的东西”,而是对象性的本质(gegenst?ndliches Wesen),是“自在的”(an sich)东西。
  “……关于概念的性质这一思想,柏拉图没有说得那么确定……”(第245页)
  黑格尔不厌其详地叙述柏拉图的“自然哲学”,荒谬透顶的理念的神秘主义,例如:“感性事物的本质是三角形”(第265页)以及诸如此类的神秘主义的胡说。这是非常典型的!神秘主义者-唯心主义者-唯灵论者黑格尔(也象我们时代的一切御用的、僧倡主义-唯心主义的哲学一样)吹捧和咀嚼哲学史中的神秘主义——唯心主义,忽略和蔑视唯物主义。参看黑格尔论德谟克利特——没有说什么!!而关于柏拉图则讲了一大堆神秘主义的陈词滥调。
  {黑格尔(和柏拉图)的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
  黑格尔在说到柏拉图的共和国以及那种认为这只是妄想的流行见解时又重述他爱说的话:
  “……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但必须认识和区别什么是真正现实的;在日常生活中,一切都是现实的,但在现象世界和现实之间存在着区别……”(第274页)
  {现实的都是合理的[132]}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
  有一个流行的看法,认为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是和柏拉图的唯心主义不同的“实在论”(第299页)(同上,第311页,“经验论”),据他说这是不正确的。((这里黑格尔显然又把许多东西牵强附会地说成唯心主义。))
  黑格尔在叙述亚里士多德同柏拉图的理念学说的论战时,掩盖它的唯物主义的特征。(参看第322—323页及其他各页。[133])
  他失言了:“把亚历山大<马其顿的亚历山大,亚里士多德的学生>……推崇为神,这不足为奇……神和人根本不是相去如此之远……”(第305页)
  {((只要倒转过来))正是这样!}
  黑格尔从亚里士多德的神的观念中看到他的唯心主义(第326页)。((当然,这是唯心主义,但比起柏拉图的唯心主义来,它更客观,离得更远,更一般,因而在自然哲学中就往往更=唯物主义。))
  {黑格尔把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的“理念”的批判完全弄糟了}
  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的“理念”的批判,是对唯心主义,即一般唯心主义的批判:因为概念、抽象从什么地方来,“规律”和“必然性”等等也就从那里来。唯心主义者黑格尔胆怯地回避亚里士多德(在其对柏拉图的理念的批判中)对唯心主义基础的破坏。
  注意
  当一个唯心主义者批判另一个唯心主义者的唯心主义基础时,常常是有利于唯物主义的。见亚里士多德对待柏拉图等人,黑格尔对待康德等人。
  “留基伯和柏拉图说运动是永恒的,但他们没有说出为什么。”(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第12篇第6章和第7章)——第328页。
  亚里士多德如此可怜地抬出神来反对唯物主义者留基伯和唯心主义者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在这里有折中主义。黑格尔却为了神秘主义而把这个弱点掩盖起来!
  不仅从物质到意识的过渡是辩证的,而且从感觉到思想的过渡等等也是辩证的。
  注意
  辩证法的拥护者黑格尔不能理解从物质到运动、从物质到意识的辩证的过渡——尤其不能理解后一种过渡。马克思纠正了这个神秘主义者的错误(或弱点?)。
  辩证的过渡和非辩证的过渡的区别何在?在于飞跃。在于矛盾性。在于渐进过程的中断。在于存在和非存在的统一(同一)。
  下面一段话特别清楚地表明黑格尔如何掩盖亚里士多德的唯心主义弱点:
  “亚里士多德思考着对象,而当对象作为思想存在时,它们就是真实的;这就是它们的ο?σ?α[注:本质,实体。——编者注]。
  这并不是说,自然界的对象本身因此自己在思考。对象是被我主观地思考的;因此,我的思想也就是事物的概念,而事物的概念就是事物的实体。在自然界中,概念并不是作为处于这种自由中的思想存在着的,而是有血有肉的;而血肉是有灵魂的,这灵魂就是它的概念。亚里士多德懂得什么是自在自为之物;这就是它们的ουσια[注:本质,实体。——编者注]。概念不是自为地存在的,它受外在性的约束。通常关于真理的定义是:‘真理是表象与对象的一致。’但表象本身仅仅是一个表象,我同我的表象(同表象的内容)完全不是一致的:我有屋子、木材的表象,但我自己并不就是它们,——我和屋子的表象是两回事。只是在思维中才有客观和主观的真正一致。这是我<黑体是黑格尔用的>。亚里士多德
  
  因此持有最高的观点;我们不能指望认识更深刻的东西了。”(第332—333页)
  “在自然界中”,概念并不存在“于这种自由中”(人的思想和幻想的自由中!!)。“在自然界中”,它们,概念,是“有血有肉”的。——这点极妙!而这也就是唯物主义。人的概念就是自然界的灵魂,——这只不过是神秘主义地转述下面的话:自然界独特地(注意这一点:独特地和辩证地!!)反映在人的概念中。
  第318—337页尽是关于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实质上反对柏拉图唯心主义的一切地方都被掩盖起来了!!特别是关于人和人类以外的存在的问题!!!=关于唯物主义的问题被掩盖起来了!
  亚里士多德是一个经验论者,然而是一个思维着的经验论者(第340页)。“通过综合而把握住的经验的东西,就是思辨的概念……”(第341页)(黑体是黑格尔用的)
  {参看费尔巴哈:感觉的福音在联系中去阅读=思维[注:见路·费尔巴哈《反对身体和灵魂、肉体和精神的二元论》(《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1959年三联书店版上卷第219页)。——编者注]}
  概念与经验、感觉的“综合”、总括、总结之间的一致,在各派哲学家看来都是毫无疑问的。这种一致来自何处?是来自上帝(自我、观念、思想等等、等等)还是来自(出于)自然界?恩格斯在问题的提法上是正确的。[134]
  “……主观形式构成康德哲学的本质……”(第341页)
  {康德}
  关于亚里士多德的目的论:
  “……自然界自身具有自己的手段,而这些手段也就是目的。在自然界中,这个目的就是自然界的逻各斯,真正理性的东西。”(第349页)
  {“目的”和原因、规律、联系、理性}
  “……知性不仅是有意识的思维。在这里包含着关于自然、生命的完整的、真实的、深刻的概念……”(第348页)
  理性(知性)、思想、意识,如果撇开自然界,不适应于自然界,就是虚妄。=唯物主义!
  黑格尔因亚里士多德的“真正思辨的概念”(第373页关于“灵魂”和其他许多东西)而对他大肆吹捧,罗嗦地叙述明显的唯心主义(=神秘主义)谬论,读起来令人厌烦。
  亚里士多德在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之间动摇的一切地方,都被掩盖起来了!!!
  关于亚里士多德对“灵魂”的观点,黑格尔写道:
  “实际上,任何普遍的东西在它作为特殊的东西、单一的东西、为他的存在时,才是实在的。”(第375页)——换句话说,灵魂也是这样。
  亚里士多德《论灵魂》第2篇第5章:
  {失口说出了“实在论”}
  “区别<感觉和认识之间的>就在于:那引起感觉的东西是外在的。其原因是:感觉的活动针对单一的东西,相反,认识则是针对普遍的东西;而这普遍的东西在某种意义上是作为实体而存在于灵魂自身中。因此,每个人只要愿意,他就能思维……而感觉则不取决于他,——要感觉,就必须有被感觉的东西。”
  {感觉和认识亚里士多德紧紧地接近唯物主义}
  这里的关键是“外在”——在人之外,不以人为转移。这就是唯物主义。而黑格尔却开始用废话来捣毁唯物主义的这个基础、根基、实质:
  “这是对感觉的完全正确的观点”,黑格尔这样写,并且加以解释:“被动性”在感觉中无疑是存在的,“不论主观地还是客观地,是无所谓的,——在这两种情况下都有被动性这个因素……亚里士多德并不因被动性这个因素而落后于唯心主义;感觉,从一方面来说,总是被动的。坏的唯心主义认为精神的被动性和自动性以某个规定性是内在的或外在的这一点为转移,——仿佛感觉中也有自由似的;感觉是局限性的领域!!……”(第377—378页)
  {唯心主义者被抓住了}
  ((这位唯心主义者堵塞了通往唯物主义的缝隙。不,外在或内在不是无所谓的。关键就在这里!“外在”就是唯物主义。“内在”=唯心主义。黑格尔不提亚里士多德的那个字眼(“外在”),而用“被动性”这个字眼对同一个外在另作描述。被动性也就是外在!!黑格尔用思想的唯心主义来代替感觉的唯心主义,但还是用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说:没有任何外在的事物,它们只是我们自身的规定。就感觉来说,可以同意这一点。在感觉上,我是被动的,感觉是主观的;这是我自身中的存在、状况、规定性,而不是自由。感觉在我之外或在我之中,都无所谓,总之它存在着……”
  {注意躲避唯物主义的遁词}
  接着就是那个把灵魂比作蜡块的著名的比喻,它使黑格尔象早祷之前的魔鬼那样乱转,并大叫大嚷,说这个比喻“常常引起误解”(第378—379页)。
  亚里士多德说(《论灵魂》第2篇第12章):
  “感觉是接受被感觉的形式,而不接受质料……”“正如蜡块一样,它接受的只是带印章的金戒指的印记,而不是金本身,——只是单纯的黄金的形式。”
  {注意灵魂=蜡块}
  黑格尔写道:“……通过感觉达到我们的只是形式,不是质料。但当我们实际行动时,譬如饮食时,情况就不一样了。在实践中,我们一般是作为单个的个体,而且是作为某种定在的单个的个体行动的,我们本身就是这一种物质的定在,我们同物质发生关系,而且通过物质的方式。只有当我们是物质的时候我们才能这样;就是说,我们的物质的实存转为行动。”(第379页)
  {在实践中就“不一样”躲避唯物主义的胆怯的遁词}
  ((紧紧地接近唯物主义——但又躲躲闪闪。))
  关于“蜡块”,黑格尔发怒,并指责说:“每个人都懂得这一点”(第380页),“人们异常笨拙地抓住比喻中的粗陋的方面”(第379页)等等。
  “无论如何灵魂不应当是被动的蜡块并从外界获得规定……”(第380页)
  “……它<灵魂>把外在的躯体的形式变为它自己的形式……”亚里士多德《论灵魂》第3篇第2章:
  “……被感觉和感觉的效用是一样的、一致的;但它们的存在并不是一样的……”(第381页)
  {亚里士多德}
  黑格尔注释道:
  “……有一个发出声音的物体和一个听到声音的主体;存在是两方面的……”(第382页)
  {黑格尔掩盖唯心主义的弱点}
  但关于人之外的存在的问题被搁在一边!!!躲避唯物主义的诡辩遁词!
  谈到思维、理性(νο?s)时,亚里士多德说(《论灵魂》第3篇第4章):
  “……感觉离不开肉体,而理性却可以同肉体分离……”(第385页)“……理性就象一本书,书页上实际什么都没有写”(第386页)——而黑格尔又气愤地说:“另一个臭名昭著的例子”(第386页),人们把那种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恰恰相反的东西强加于他,等等((而关于不以理智和人为转移的存在的问题则被掩盖起来了!!))——这一切都是为了要证明:“因此亚里士多德不是实在论者。”(第389页)
  亚里士多德:
  “因此,谁不感觉,谁就什么也不认识,什么也不理解;如果他认识(θεωρ?[注:直观。——编者注])什么东西,那他就必须也把它当作表象来认识,因为表象和感觉是一样的,只不过没有质料而已……”
  {亚里士多德和唯物主义}
  “……知性撇开任何质料,是否能思考现实的对象,这个问题还必须专门研究……”
  (第389页)黑格尔从亚里士多德那里抓出这样一些东西,说什么“理性和理性所把握的东西是一样的”(第390页),等等。唯心主义者的唯心的牵强附会的典型例子!!把亚里士多德伪造成一个18—19世纪的唯心主义者!!
  {伪造亚里士多德}
  斯多葛派的哲学
  关于斯多葛派[135]的“真理的标准”——“被理解的表象”(第444—446页)——黑格尔说,意识只拿表象同表象对照(而不是同对象对照:“真理是对象和认识的一致”=“真理的著名定义”),因此,问题全部在于“客观的逻各斯、世界的合理性”(第446页)。
  “除了普遍性和自身同一性的形式外,思维不提供任何别的东西;因此,一切都能和我的思维一致。”(第449页)
  {黑格尔反对斯多葛派和他们的标准}
  “理由是一种随心所欲的东西;可以给任何东西找到好的理由……”(第469页)“哪些理由应当算是好的,这取决于目的、利益……”(同上)
  {一切都有“理由”}
  伊壁鸠鲁的哲学
  讲到伊壁鸠鲁(公元前342—271),黑格尔立刻(在叙述他的观点之前)采取反对唯物主义的战斗立场,宣称:
  “同时,自然<!!>很明显<!!>,如果认为被感觉的存在是真实的,那么概念的必要性就会一概被取消,一切都因为没有任何思辨意义而趋于瓦解,对事物的寻常看法反而会被肯定下来;事实上,这没有超越普通常识的观点,或者不如说,一切都降低到普通常识的水平!!”(第473—474页)
  {对唯物主义的诽谤为什么
  }
  对唯物主义的诽谤!!“概念的必要性”一点也不会被关于认识和概念的来源的学说所“取消”!!与“常识”不一致,是唯心主义者的腐朽的怪想。
  关于认识和真理标准的学说,伊壁鸠鲁称之为准则学[注:手稿上“准则学”(Kanonik)这个词和下一段的第一个词“它”之间用一个箭头相连。——俄文版编者注]。黑格尔对它作了简短的叙述后,写道:
  “它是这样简单,再没有比它更简单的了,——它是抽象的,而且又是很平凡的,它或多或少停留在那开始反思的普通意识的水平上。这是一些普通的心理表象;它们完全是正确的。我们从感觉造成作为普遍的东西的表象,——因此,这种普遍的东西就成为稳定的东西。表象本身(在意见中)通过感觉来检验自己是否稳定,是否重复出现。这大体上是正确的,但完全是肤浅的;这只是最初的开端,是关于最初知觉的表象的结构……”(第483页)
  “最初的开端”被唯心主义忘记并歪曲了。而只有辩证唯物主义才把“开端”同延续和终点联结起来。
  注意:第481页——关于伊壁鸠鲁所说的词的意义:
  “每一事物通过最初赋予它的名称而获得它的明确性、明显性、清晰性。”(伊壁鸠鲁,见第欧根尼·拉尔修,第10篇第33节)而黑格尔说:“名称是一种普遍的东西,是属于思维的,它把复杂的东西变成简单的东西。”(第481页)
  “关于我们之外的东西进入我们内部的一般客观方式,即关于我们本身同表象所由产生的对象之间的关系,伊壁鸠鲁陈述了下列的形而上学的见解:
  {伊壁鸠鲁:我们之外的对象}
  ‘从物的表面放出一股持续的流,这股流是感觉所察觉不到的,这是由于有逆向的补充,因为物体本身始终保持充盈,而且这种补充在固体中长久地保持原子的同一排列和位置。分离出来的这些表面的东西以极大的速度在空气中运动,因为分离出来的东西不需要有厚度。’‘感觉是同这样的表象不矛盾的,如果我们注意到,(zusehe),形象如何发生它们的作用;它们给我们带来外部世界同我们的某种一致,某种共鸣。因此,从它们传过来一种东西,以致在我们身上表现为某种外在的东西。’‘而由于这样的流进入我们内部,我们就知道这种或那种感觉的规定性;这种规定的东西存在于对象中,并通过这样的方式流进我们内部。’”(第484—485页,第欧根尼·拉尔修,第10篇第48—49节)
  {注意伊壁鸠鲁的认识论……}
  伊壁鸠鲁(公元前300年,即比黑格尔早2000多年)的天才的猜测,例如关于光和光速的猜测。
  黑格尔[注:从本段起,列宁使用新笔记本。笔记本封面上写着“黑格尔”,在第1页开头写着《黑格尔哲学史,关于伊壁鸠鲁(续)(第2卷)(1833年柏林版第14卷第485页)》。——俄文版编者注]完全掩盖了(注意)主要的东西:(注意)事物的存在是在人的意识之外而且不依赖于人的意识,——黑格尔把所有这一切都掩盖起来,他仅仅说:
  “……这样理解感觉是极其平庸的。由于真理是看不见的,伊壁鸠鲁采用了最容易的而且现在说来也是寻常的真理标准,这就是:我们所看见的、听到的不应当同这种真理相矛盾。因为事实上思想的这样一些产物,如原子、表面的东西的分出等等,是不能够看见和听到的;[人们当然能看见和听到某种别的东西][注:方括号里的话在列宁的摘要中被删去了,看来不是有意删去的。——俄文版编者注];但是人们看见的东西和人们设想、想象的东西,是彼此相安无事地并存着的。如果把它们彼此分开,它们就不会相互矛盾,因为矛盾只出现在关系中……”(第485—486页)
  {唯心主义者歪曲和诽谤唯物主义的一个典型例子}
  黑格尔撇开了伊壁鸠鲁的认识论而谈起别的东西,即伊壁鸠鲁在这里所没有涉及的而又与唯物主义相容的东西!!
  第(486)页:
  在伊壁鸠鲁看来,错误是由于运动(从对象到我们、到感觉或到表象的运动?)的间断而发生的。
  黑格尔写道:“不可能再有更贫乏的<认识论>了。”(第486页)
  一切都会是贫乏的,如果加以歪曲和剽窃的话。
  在伊壁鸠鲁看来,灵魂是原子的“某种”集合。“这一点洛克也<!!!>说过……这都是些空话……”(第488页)((不,这是天才的猜测,是为科学而不是为僧侣主义指出道路。))
  {这也是卓绝的!!!!伊壁鸠鲁(公元前341—270),洛克(1632—1704)差距=2000年}
  注意。注意。(第489页)同上。(第490页):
  伊壁鸠鲁硬说原子有“曲线的”运动,这是伊壁鸠鲁的“武断和无聊”(第489页)——((而唯心主义者的“神”呢
  ?))
  {而电子呢?}
  “或者伊壁鸠鲁根本否认一切概念和作为本质的普遍的东西……”(第490页)虽然他的原子“本身正具有思想的这种本性……”“经验论者的全部不彻底性……”(第491页)
  这样就撇开了唯物主义和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实质。
  “世界的终极目的、创世主的智慧……在伊壁鸠鲁那里是没有的。一切都是通过原子组合的偶然的<
  >外在的<
  >碰撞而确定的事件……”(第491页)
  {惋惜上帝!!唯心主义的混蛋!!}
  而且黑格尔索性责骂伊壁鸠鲁:“他关于自然界各个方面的思想本身是可怜的……”
  接着就是同当今的“自然科学”的论战,据说这种自然科学,也象伊壁鸠鲁那样,“根据类比”来论断,来“说明”(第492页)——例如,光“是以太的振动……”“这完全是伊壁鸠鲁的类比的手法……”(第493页)
  {自然科学的“手法”是如此!它的成就也是如此!!}
  ((现代自然科学和伊壁鸠鲁的对照——反对(注意)黑格尔))
  在伊壁鸠鲁那里,“事物、原则不外是我们普通的自然科学的原则……<第495页>这仍然是那种成为我们自然科学的基础的手法……”(第496页)
  {伊壁鸠鲁和现代自然科学}
  正确的只是:指出了对一般辩证法和概念辩证法的无知。但对唯物主义的批判很糟糕。
  “总之,关于这个手法<伊壁鸠鲁哲学的>,我们应当这样说:它也有着有价值的一面。亚里士多德和更早的古代思想家在自然哲学中总是先验地从普遍的思想出发,并从其中发展出概念。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必须把经验提升到普遍性,找出规律;这就是说,从抽象观念中引申出来的东西要同由经验和观察所准备起来的普遍表象相符合。比如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先验的方面是很卓越的,但是不充分,因为在他那里缺乏同经验、观察相结合、相联系的方面。把特殊提升到普遍,这就是发现规律、自然力等等。因此,可以这样说:伊壁鸠鲁是经验自然科学和经验心理学的创始人。经验、感性现存性同斯多葛派的目的、知性概念相对立。在斯多葛派那里,只有抽象的有限的知性,它自身没有真理,因而也没有自然界的现存性和现实性;而在这里却有自然界:对自然界的感觉要比那些假设更真实。”(第496—497页)
  (这几乎紧紧地接近辩证唯物主义。)
  伊壁鸠鲁的作用在于同希腊人和罗马人的迷信作斗争——也同现代僧侣的迷信作斗争吗
  
  他说这全是胡说,比如是否有一只野兔越过大路,等等(而上帝呢?)。
  {黑格尔论唯物主义的长处}
  “那些完全否认超感觉之物的观念主要是从它<伊壁鸠鲁的哲学>那里来的。”(第498页)
  但这只对于“有限的东西”来说是好的……“迷信破灭了,但是有内在根据的联系和观念的世界也同迷信一起破灭了。”(第499页)这点要注意。
  {为什么(古典哲学家)重视唯心主义}
  第499页:伊壁鸠鲁论灵魂:更精微的(注意)原子,它们的更迅速的(注意)运动,它们与躯体的联系(注意)等等、等等(第欧根尼·拉尔修,第10篇第66节、第63—64节)——很素朴也很好!——但黑格尔生气,他责骂道:“胡诌”,“空话”,“没有思想”(第500页)。
  {在黑格尔看来,“灵魂”也是偏见}
  按照伊壁鸠鲁的看法,诸神都是“普遍者”(第506页)——“它们有一部分存在于数中”,象数一样,也就是说,它们是从感性的东西中抽象出来的……
  “它们<诸神>部分地是完美的人的形象,其产生是由于各形象的相似,相似的形象不断地融合为同一个形象。”(第507页)
  {注意诸神=完美的人的形象,参看费尔巴哈[136]}
  怀疑论者的哲学
  黑格尔谈到怀疑论时,指出它表面上的“不可战胜性”(Unbezwinglichkeit)(第538页):
  “实际上,如果一个人决心做怀疑论者,那就不能劝阻他,或使他接受肯定的哲学,——
  
  这正如不能使一个全身瘫痪的人站起来一样。”(第539页)
  “肯定的哲学对于它<思维着的怀疑论>能够有这样的认识:肯定的哲学在自身中包含着怀疑论的否定,怀疑论同肯定的哲学并不是对立的,不是在它之外的,而是它自身的一个环节,但肯定的哲学所包含的否定是具有真理性的,而怀疑论则没有这样的否定。”(第539页)
  (哲学和怀疑论的关系:)
  “哲学是辩证的,这个辩证法就是变化;观念作为抽象的观念,是惰性的、存在着的,只有当它理解到自己是有生机的时候,它才是真实的;它自身内部的辩证性就在于:它扬弃自己的静止、自己的惰性。因此,哲学观念在自身内部是辩证的,而这并不是出于偶然;相反,怀疑论运用辩证法则是出于偶然,——它一碰到什么材料、内容时就指出:它们内部都是否定的……”(第540页)。
  {注意怀疑论的辩证法是“偶然的”}
  要把旧的(古代的)怀疑论同新的怀疑论(仅指格丁根的舒尔采)区别开来(第540页)。
  不动心(恬静?)是怀疑论者的理想:
  “皮浪有一次乘船遇暴风雨,同伴们很惊慌,他就指着一只若无其事地安然吃食的猪,对同伴们说:哲人应当这样地不动心。”(第欧根尼·拉尔修,第9篇第68节)——第551—552页。
  {关于怀疑论者的一桩不坏的轶闻}
  “怀疑论并不是疑惑。疑惑正是静止的反面,静止则是怀疑论的结果。”(第552页)
  {注意怀疑论不是疑惑}
  “……相反,怀疑论对此对彼都是淡漠的……”(第553页)
  舒尔采—埃奈西德穆硬说怀疑论认为一切感性的东西都是真理(第557页),但怀疑论者没有这样说过,他们认为:应该照此行事,即与感性的东西相适应,但这不是真理。新怀疑论不怀疑事物的实在性。旧怀疑论怀疑事物的实在性。
  怀疑论者的论式(表达方式,论据等等)[137]:
  {全部都在塞克斯都-恩披里柯(公元2世纪)那里}
  α.动物机体的差异(第558页)。
  不同的感觉:在黄疸病患者(dem Gelb-süchtigen)看来,白的好象是黄的,等等。
  b.人们的差异。“特异反应性”(第559页)。
  应该相信谁呢?相信大多数人吗?这是愚蠢的:不能问遍所有的人(第560页)。
  各种哲学的差异:这是荒谬的借口,黑格尔愤怒地说:“……这些人看见哲学中的一切,但恰巧忽略了哲学本身……”“不管各种哲学体系彼此如何不同,它们之间的差别总不如白色和甜味、绿色和粗糙之间的差别那样大;它们的相同之点在于,它们都是哲学,正是这一点恰恰被忽略了。”(第561页)
  “……一切论式都反对‘是’;但真理也并不是这个枯燥的‘是’,它实质上是过程……”(第562页)
  c.各种感觉器官构造上的差异;不同的感觉器官以不同的方式来感知(在一块着色的板上,在眼睛看起来是凸出的东西,摸起来却不是这样)。
  d.主体内各种情况的差异(激动、安静,等等)。
  e.距离的差异,等等。
  地球绕太阳或者相反,等等。
  f.混合(在强烈太阳光下的气味和没有强烈太阳光时的气味,等等)。
  g.物的组成(玻璃碎了就不透明,等等)。
  h.“物的相对性”(“相对性”)。
  i.现象的常见、罕见,等等;习惯。
  k.风俗、法律,等等,它们的差异……
  (10)这就是全部旧的论式,黑格尔说:这全是“经验的东西”——“不向概念过渡……”(第566页)这是“平庸的……”但……
  “但是,事实上,它们反对普通常识的独断论,是完全中肯的……”(第567页)
  五种新的论式(已经高级得多,已经包含着辩证法,接触到概念)——也是按照塞克斯都所说的。
  a.哲学家们的……意见的差异……
  b.陷于无限(一个依赖于另一个,以此类推,以至无穷)。
  c.(各个前提的)相对性。
  d.假设。独断论者提出未经证明的假设。
  e.相互性。(恶性的)循环论证……
  “这些怀疑论的论式事实上触犯被称作独断论的哲学(这种哲学按其性质不得不在这些形式中兜圈子),但不是就独断论哲学包含着肯定的内容而言,而是就其断言某种规定的东西为绝对而言。”(第575页)
  黑格尔反对绝对!辩证唯物主义的萌芽就在这里!
  “对于根本不知道任何自在的东西,不知道任何<原文如此!!不是nichts>[注:列宁所以用括号加注解,是因为原著中在“绝对的东西”之前用了否定词nicht,而不是用nichts。——俄文版编者注]绝对的东西的批判主义来说,关于自在的存在本身的任何知识都是独断论;其实批判主义自身就是最糟糕的独断论,因为它断言:‘自我’、自我意识的统一同存在相对立,是自在自为地存在着的,而在它之外同样存在某种‘自在的’东西,二者是绝对不能碰在一起的。”(第576页)
  {“批判主义”是“最糟糕的独断论”}
  “这些论式击中独断论哲学,这种哲学有这样的手法:把具有某个特定命题形式的原则作为规定性提出。这种原则总是有条件的;因而它具有辩证法,即在自身中对自身的破坏。”(第577页)“这些论式是反对知性哲学的卓越的武器。”(同上)
  {辩证法=“对自身的破坏”}
  例如塞克斯都就揭示了点(der Punkt)的概念的辩证法。点是不可测量的?所以它在空间之外!!它是空间中的空间界限,是空间的否定,同时又有“一份空间”——“因此也是自身辩证的东西”(第579页)。
  “这些论式……在反对思辨的观念上是无力的,因为思辨的观念本身就包含着辩证的因素和对有限东西的扬弃。”(第580页)
  第14卷完(第586页)。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