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意。列宁10月19日
(即使目的是贸易,我们也应当作这个尝试。因为我们只会得到救济饥民的好处并且有监督权;而且还有权在三个月内拒绝。因此,不应收运费和仓库费。)应经政治局批准指派我们的一名检查员前往美国救济署督办此事。此人既要忠实可靠,又要具备监督一切的本领。
载于1959年《列宁文集》俄文版第36卷
译自《列宁全集》俄文第5版第44卷第179页
【注释】
[117]拟同美国救济署签订的向俄国寄送食物包裹的协议草案,于1921年10月18日送俄共(布)中央政治局各位委员传阅和表决。列宁的这些意见写在传阅文件时所附的信上。括号里那段话是针对斯大林阅后批注的意见写的。斯大林认为这是贸易而不是慈善事业,因此应当征收从国境到分发仓库的运费和仓库费。
10月19日,政治局批准了这个协议草案。
美国救济署(1919—1923年)是美国为救济欧洲各国遭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灾祸的难民而设立的机构,署长是赫·胡佛。1921年以前,它除在欧洲其他国家活动外,也曾在安·伊·邓尼金统治下的南俄和高加索活动。在伏尔加河流域和乌克兰南部发生饥荒后,根据苏维埃政府同美国代表胡佛在里加签订的协议,美国救济署于1921年10月1日—1923年6月1日在苏俄进行了救济饥民的活动,主要是发放儿童和成人口粮,也供给一部分衣物和药品。从美国寄送食物包裹和物品包裹是按纯商业原则进行的(有一部分免费)。苏维埃政府在接受美国救济署的援助的同时,抵制了它干涉苏维埃俄国内政的企图,并对它的活动实行了监督。——205。
精选专题
精选文章
- 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以艺术盛会奏响时代强音
- 节粮就是增粮,心动更需行动
- “三季报”公布,中国外贸韧性不减
- 协同保护,文物与古树名木相得益彰
- 携手她时代:为全球妇女事业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 以农业科技创新之笔,绘就全球食物供应新图景
- 创新发展工业旅游,推动首都文旅高质量发展
- 数字人才需求旺 折射数字经济活力足
- 从“ChinaTravel”到“空箱赴华”:开放新名片背后的政策、服务与文化三重奏
- 1500亿!小包裹连千城,物流脉动彰显经济活力
精选视频
首期8000亿活水浇灌:资本市场迎来“及时雨”
光伏+“一带一路”:绿色能源点亮合作之路
【学习思想】两条路径绘就区域绿色发展新图景
创新合作理念与上合组织发展
全球治理与上合组织扮演的角色
上合组织天津峰会取得的成果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