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参加第三届国家杜马选举问题的决议草案初稿[注:该决议草案见本卷第45—46页。——编者注]
根据:
1.抵制成功的条件和这个口号正确性的条件:
(α)广泛的、普遍的和急剧的革命高潮
(β)革命中同在旧政权召开第一次代表会议的情况下产生的立宪幻想作斗争这一思想任务。
2.保持革命传统的义务同时要求对运用革命传统的条件加以分析,而不是简单地重复那些在特殊条件下才有意义的革命口号。
3.因此,鉴于在新高潮发展起来之前反动势力的进攻还在继续,宣布抵制第三届杜马是没有根据的。[注:手稿上的第二点和第三点均被勾掉。——俄文版编者注]
4.纺织工人罢工和高潮的其他因素所需要的不是抵制的口号(=武装起义的附带口号),而是政治和革命的发展。否则,抵制的口号就是有害的,它混淆视听。
结论:
(一)开展参加选举和参加第三届杜马的工作,坚持革命的社会民主党在选举运动中和在杜马本身活动中的全部口号。
(二)向群众说明1907年六三政变同1905年十二月起义、同资产阶级的叛变的关系,指出,单靠经济斗争是不够的,要把经济斗争变成政治的和革命的冲击,这种冲击应当向武装起义发展,并且只有在这种冲击的基础上,抵制的口号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3
关于参加第三届国家杜马选举问题的整个决议的提纲要点
一(1)革命任务没有完成,力量没有被破坏
(2)在沉寂的外壳后面,正在积聚力量
(3)抵制主义是革命情绪,是对第三届杜马反革命性质的正确评价
——发展无产阶级的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加强群众性行动。
二(1)抵制只有在出现普遍高潮时或者同立宪幻想作斗争时(如抵制第一届和第二届杜马时那样)才是正确的
(2)第二届杜马以来,没有发生本质上的变化……
(3)俄国革命第二个时期的教训。
——(a)参加
(b)既和反动派进行斗争,也和自由派进行斗争。
4
关于参加第三届国家杜马选举问题的决议第二部分的第一点和第二点理由
但是另一方面,认为,(a)抵制策略只有在存在着广泛的、普遍的、急剧的、直接冲击旧政权的革命高潮时或是为了同流行的立宪幻想作斗争时(如抵制布里根杜马和维特杜马时那样)才是正确的;
(b)——同时认为,革命的社会民主党参加第二届杜马时的那种条件并没有发生本质上的变化,因为新选举法只是预示着要用公开的十月党人杜马来代替口头上是文宪民主党的、行动上是十月党的杜马。
5
关于工会代表大会问题的发言提纲要点
(1)斯德哥尔摩决议和伦敦决议[223]的“深刻矛盾”、“不可调和的矛盾”。
(2)以成功的发言获得“承认”,“机械地”……
(3)促进(伦敦决议)。伦敦决议的原文。
“冒牌的”
(4)维克多罗夫的机械决议案
“消除危害性”还是暗中抛弃?
(5)在俄国是“中立”还是充满社会民主党的精神。
(6)“怎么办”,不能禁止非社会民主党人。
(7)社会革命党人扰乱,以非党性炫耀。
(8)追求声望……
(9)党和中央委员会在工会代表大会上的任务:用伦敦决议的精神进行思想宣传。
载于1933年《列宁文集》俄文版第25卷
译自《列宁全集》俄文第5版第16卷第473—478页
【注释】
[223]指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四次(斯德哥尔摩)代表大会和第五次(伦敦)代表大会关于工会的决议。孟什维克占多数的斯德哥尔摩代表大会通过了承认工会的中立性和非党性的决议。该决议说:代表大会认为,“党应当支持工人希望有工会组织的要求,并用一切办法去帮助成立非党的工会”(《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中央全会决议汇编》1964年人民出版社版第1分册第159页)。伦敦代表大会关于工会的决议则排除了工会中立的思想而明确宣称:“代表大会在重申统一代表大会关于工会工作的决议的同时,提醒党的组织和在工会中工作的社会民主党人注意:工会中社会民主党工作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要促使工会承认社会民主党的思想领导,以及努力建立工会和党的组织联系;并应注意:在条件许可的地方,必须将这项任务加以实现。”(同上,第214页)——461。
精选专题
精选文章
- 【党员课堂】曹永栋:新时代反腐倡廉的制度设计与价值观培育
-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刘岳:雄魂八十年 一脉英雄气——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之英雄气概、必胜信念
- AI技术何以“飞入寻常百姓家”
- 看北京如何“点数成金”
- 深化“政策找人”,确保应享尽享
- 【廿四节气·小暑】温风打头阵,小暑悄叩门
- 【党员课堂】张小平:修炼“官德”砺初心
- 驰而不息推进作风建设
- “电影票根”何以撬动市场大消费?
- 粮价托底,托起的是农民心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根
精选视频
一步不停歇、半步不退让:推动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
【党员课堂】新时代反腐倡廉的制度设计与价值观培育
读懂“百折不挠”:焦庄户挖出了“人民第一堡垒”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