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代中国如何走出美元陷阱(2)

后危机时代中国如何走出美元陷阱(2)

Gerard Lyons: 我们对美国经济短期表现保持乐观。虽然新兴市场经济是近年来全球经济的主要推动力,但是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美国——的反弹,不论从实际贡献还是信心来说,对全球经济依然有着重大的意义。

我们认为,对于美元未来走势很难单向定论,尽管长期来看我们对美元展望仍偏负面,但是美元在此期间也可能会出现短期强力反弹。它可能会有助于今年年底之前投资者进行获利回吐,或者,一旦全球投资者恢复风险厌恶情绪,美元走势也会完全不同。尽管目前全球对需要强势亚洲货币的愿望非常强烈,但是当前亚洲各个经济体目前并没有采取能够实现强势货币的政策。

杨涛:美元汇率变化还是要看多种经济和政治因素的影响。第一,持续的经常账户赤字与危机后不断扩大的财政赤字,客观上促成了美国政府通过美元贬值来消除双赤字的动机,美元贬值造成的“估值效应”能够降低美国政府的对外真实债务,从而改善财政赤字政策的可持续性。第二,未来如果美联储实施的宽松货币政策不能及时退出,将导致未来通胀预期迅速上升,从而加剧美元贬值压力。第三,美国经济基本面的变化将会影响美元汇率的变化,虽然部分指标表明美国经济在缓慢恢复,但其中的诸多不确定性增加了人们的担忧。第四,美元汇率还取决于外部情况的变化,当全球经济普遍回暖时,美元的避险功能就有所弱化,引起对美元的需求下降,而当其他国家的情况相对好于美国之时,则美元的吸引力也会下降,反之亦然。正是由于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此美元汇率前景并不明朗。短期内美元的弱势可能会持续到明年,但可以肯定的是,“弱美元”难以保持稳定的国际地位,也不符合美国的长期利益。

张春:这场危机是美国造成的,如果是一个小国,可能它的货币早就贬值了,但是我们看到在去年有一段时间,美元反而是在升值,这主要是由于美元基本上是目前唯一的一个国际储备货币,相比于欧元、日元,它还是相对安全的,在去年危机较严重的时候,人们会选择用美元来避险,因此在那个时候美元呈现升值的趋势。然而现在风险降低了,不少地方经济都恢复了,澳大利亚等地都加息了,所以现在人们开始把钱转向那里,此外中国经济也开始相对好转,所以也会有人配置人民币,从而从美元退出来,这是一方面原因。

从长远来看,究竟美元会不会贬值,主要取决于美国的经济是否会复苏以及复苏的力度如何。我自己认为,虽然美国经济从技术层面上来看已经复苏了,但其实还是有很多问题,其实现在的去杠杆化是把坏账剥离到政府手里,政府目前有大量坏账和赤字,在政府层面需要加税,需要去杠杆,这对整个经济前景并不是很好,因此即使经济复苏也不会是很强劲的,美国经济总体上还是疲软的,再加上目前对于通货膨胀的担忧,总体的趋势上美元还是贬值的。

二、美国的货币,全球的问题

上海证券报:当前世界经济正在逐步复苏,然而在复苏的过程中也面临着系统性风险。有观点认为,美元不断贬值严重冲击了全球资产价格,对全球经济复苏、尤其是新兴市场复苏形成冲击,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袁钢明:这是毫无疑问的。美元贬值对全球大宗商品、股票、房地产等价格造成冲击。这也与人们对美元的恐慌心理相关,由于担忧美元贬值,人们会转而寻找黄金、房地产等其他资产进行投资,会去寻找其他市场的投资机会和漏洞,的确会引起其他国家资产价格暴涨的风险。

Gerard Lyons:我们预计2010年亚洲经济将继续保持稳定,相比西方国家依然会出现令人惊叹的增长。然而,如果西方国家经济不能恢复繁荣,那么亚洲经济也不可能独自增长,因为亚洲经济依然十分倚重于对西方国家的出口。

一个核心问题是过去几年内人民币与美元的稳定汇率,人民币的稳定迫使许多亚洲国家保持其币值的稳定,从而使他们的出口商保持国际竞争力。这导致许多国家资产价格的通胀问题。反过来,这也导致了美元相对浮动汇率体制国家货币的贬值,尤其是欧元。

预计多数亚洲国家目前并不愿意其货币升值,除非它们对于经济复苏更具信心。这同时也导致了许多国家的资产价格通胀问题。

以色列、挪威、澳大利亚等少数国家近期采取加息政策。随着经济逐步进入确定的复苏阶段,许多国内因素会促使一国货币政策发生转变。而一个两难局面在于,由于投资者往往追求更高回报,许多较早采取紧缩政策的国家可能会吸引大量热钱的流入。然而,如果单纯等待、不及时调整货币政策,这则有可能促发大量流动性流入证券和房地产市场,孳生资产价格泡沫。另外,我们寄望于经济复苏增长的迹象有助于促使政策制定者们远离贸易保护主义。

杨涛: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元的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便经常出现“下泄”,而且贬值时期远多于升值,全球经济复苏时期,美元形成了严重的不稳定因素。一方面,这事实上通过压低境外持有美元资产的价值,间接输出了次贷危机的成本。另一方面,通过贬值能促进出口而防止经济下滑,而由于许多新兴国家需维持在美市场份额,弱美元也没有给美国带来明显的进口价格上涨压力。由此可见,金融危机为美元贬值提供了一个非常规的借口,虽然长期来看可能对美国经济是一把“双刃剑”,但短期内似乎令美国人很满意。

对此,美元波动使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同样受到伤害,这不仅让人想起上世纪美国财长康纳利的名言:“美元是我们的货币,你们的问题”。此时,全球对人民币的关注,远低于对美元的担忧。在各国对美国的“不作为”普遍不满的情况下,我国应该变被动为主动,积极与各国一起敦促美国适当干预“弱势美元”的局面,从而间接抑制人民币升值预期,防止弱势美元的波动把全球经济拉入泥潭。

三、汇率问题:中美博弈新阶段

上海证券报:美国政府称人民币低估造成中美贸易失衡,中国则敦促美国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奥巴马访华之前曾表示将与中国领导人讨论汇率问题,但此次中美领导人并未就汇率问题达成共识。对此,您如何看?

袁钢明: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职前后与访华之际,全球经济局势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美国和中国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中国持有大量美国国债,若中国减持美国国债,会引发世界范围内更大规模的抛售美国国债,势必对美国经济恢复不利;而中国也不希望抛售美国国债,进而引发美债价格下跌、中国剩余美债资产价格缩水。因此,双方处于相互制约过程中,只是中国对美国制约更大而已。

在此背景下,美国已经失去原有与中国谈判时的强势地位,需要与中国保持合作、友好、沟通,此次美国总统访华主要是畅谈“友谊”,其深度和广度也超越任何一届美国政府。我们可以看出,美国现在处于非常困难时期,急需寻找盟友,希望从更长远、更宏观的角度实现双方关系,使得中国成为美国盟友。但是,与亚洲的日韩不同,中国奉行的是不结盟政策。因此,奥巴马此次访华,重点不在于与中国争吵汇率、贸易等双方争议问题,因此不会谈及汇率、贸易等问题。

杨涛:本次奥巴马中国之行,对于人民币汇率的问题明显比较低调,并未成为双方讨论的焦点。事实上,与奥巴马政府上台初期对于人民币升值的强硬态度相比,近期已经有所松动。但是,一方面,由于欧元区国家近来对人民币升值问题反应强烈,另一方面美国国内很多人把失业率上升与人民币纠缠在一起,因此,奥巴马政府作为西方国家的“首席发言人”,仍然会对人民币问题有所表态。但随着中美双方近年来不断加强联系,以及处理双边经济金融问题更加成熟,加上美元自身存在“不负责任”问题,预计双方未来在处理人民币汇率问题时,一方面,会在形式上继续进行存在分歧的争论。另一方面,则会更多通过“台下”交流来讨价还价。

张春:前一阵子在美元升值的时候人民币也没有贬值,近期央行行长周小川在上海讲过,在2005年到2008年年中这段期间,我国已经建立了比较灵活的汇率机制,而在从去年到今年这段时间采用的汇率形成机制只是个应急措施,主要是根据以前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时采取的措施而采取的。

不过周小川行长提到,一旦危机过去,中国还会回到原来的较为灵活的汇率形成机制。我想对于这些问题,中国肯定和美国沟通过,我猜想美国方面也能够理解这一点,在这一点上中国的做法是非常有道理的,因此对于奥巴马来说在公开场合将这一问题讲得太严重并不利于处理两国之间的关系。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