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食品安全:不靠老外靠市场(3)

拯救食品安全:不靠老外靠市场(3)

核心提示:输观念、搞培训、定政策、抢市场……在中国食品安全最严峻的时刻,高鼻梁蓝眼睛的老外开始“淘金”中国。是保持中国特色,还是照单全收,中国食品安全监管者面临大考。目前,包括世卫组织在内的8家联合国机构当下正携手在中国西部的6个贫困县开展针对留守女性的食品安全培训。这一始于2009年的项目,旨在让中国贫困群体吃上既营养又放心的食品。

 

“论坛的成功举办让许多中国官员和大型食品公司的管理者意识到如何更积极地进行预防和风险评估,而不仅仅只是在问题爆发后做危机管理。”任筑山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世卫组织驻华新闻官于海伦称,他们在食品安全管理、食品检验、风险评估和风险交流方面,为中国政府特别是卫生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及其在线系统,提供能力建设方案和培训。

国际食品保护协会前主席、SAGE食品安全咨询公司总裁Gale Prince则指出,人员和技术培训是影响中国未来食品安全的关键因素。

“国际组织、政府机构、外资企业纷纷关注中国的食品安全,根本原因在于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市场。”任筑山说。

由于中国对美国的食品出口量持续增加,美国农业部食品安全检验局(FSIS)几年前便在中国设立办事处和督察员。而跨国公司更擅长捕捉中国消费市场的动向。任筑山认为,外资在中国投资有机农业的趋势将持续一段时间。

外国的月亮一定圆吗?

中国在完善食品安全体制和产业发展时也必须保持“中国特色”。

然而,在这场食品安全西学东渐的浪潮中,如何择善而从,对中国监管者、企业和公众也是一种考验。

国内有一种观点,把瘦肉精问题频发归结为国内养殖业“小散乱”,而美国规模化养殖被认为是未来之路。

但在美国农业与贸易政策研究所所长郝克明看来,近年来美国牛肉同样频频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正是由于美国大规模养殖存在弊端。包括抗生素使用、原料垄断等,而且大公司还会利用影响力游说政府,制定出不利消费者的政策。

“在美国,大企业操控把持食品行业的顽疾始终未能克服。”美国农业与贸易政策研究所驻中国项目官员常天乐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她认为,中国在完善食品安全体制和产业发展时也必须保持“中国特色”。

事实上,近一年来,常天乐在接手由国际人士发起的北京有机农夫市集过程中,已经迅速把这个源自欧美的“本地食品运动”本土化。

据常天乐介绍,有机农业起源于欧美,但生产理念却深受中国农耕文化的影响。而中国农业却在重蹈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化学农业”的覆辙,反而丧失了对历史的传承。

不过,当下更注重食品安全的有机农业并非直接回归传统。在给有机农夫市集的加盟者做培训的过程中,常天乐既介绍侗族人古老的稻、鱼、鸭共生的传统方法,也会去请加拿大有机农业教授讲授分析土壤的结构、成分的科学方法。

“跟百年前的洋务运动一样,走的是中西合璧的路数。”常天乐说。

责任编辑:黄一帆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