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云辉:中国要看清美国的“魔鬼三角阵”(2)

余云辉:中国要看清美国的“魔鬼三角阵”(2)

美国围剿苏联并促使强大的苏联土崩瓦解堪称是“美国魔鬼三角形”的经典之作。首先,美国动用“硬实力”,通过军事威慑和推动“高边疆战略”诱导苏联开展军备竞赛,增加财政支出;然后,美国启动“巧实力”,利用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和石油结算货币的地位,通过操纵美元利率政策来操纵全球资金流向和世界经济景气程度,进而压低苏联的石油及其它资源的出口价格,减少苏联的财政收入,导致苏联财政赤字扩大,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社会内部矛盾激化;再次,美国施展“软实力”,通过对苏联内部经济学家、政治理论家和执政官僚的洗脑,使得苏联上下形成一致的但致命的所谓“社会共识”,采取了以政治西式民主化、经济全盘私有化为主题的改革。美国控制和操纵的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组织给予了苏联人民美好的蓝图、给予了苏联领导人诺贝尔奖项和奖金、但是,就是没有兑现给予技术输出和经济援助。西方政治家事后得意的描述是:他们麻醉了北极熊,把它抬上了手术台,在开肠破肚大出血之后,他们悄悄地走开了。这是人类史上最大的愚弄,也显露了“美国魔鬼三角阵”的巨大魔力与威力。苏联因此瓦解了。国内多数人怀疑苏联解体背后的黑手并非美国,而是苏联体制本身走完了其生命过程,但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前雇员彼得·施瓦茨在他撰写的《胜利》一书为我们上了极为生动的一课。他在书的序言中洋洋得意地说道,“谈论前苏联崩溃而不知道美国秘密战略的作用,就像调查一件神秘突然死亡案子而不考虑谋杀。死亡的原因究竟何在?病人吃的是真正对症的药方吗?死亡事件是否存在着特殊反常和预谋?”

苏联解体之后,美国的全球军事对手消失了。美国开始围剿和控制中东的能源。伊拉克成为“美国魔鬼三角阵”的又一牺牲品。美国通过其“巧实力”冻结萨达姆的海外资产,实施对伊经济制裁,削弱伊拉克的经济实力,降低人民的生活水平;通过“软实力”告诉全世界并使全世界相信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此取得攻击和占领伊拉克的道义借口;最后,通过“硬实力”摧毁了毫无还手之力的伊拉克军队,完成了对伊占领。在占领伊拉克的同时,美国进一步陈兵阿富汗,形成了对伊朗的夹击态势。这一态势不仅有利于强化美国对中东能源的控制,而且开始落子布局中亚,将美军的皮靴踏入中国的后院,从此,中国的西部和新疆不再是战略后方。

二、中国:美国必然的战略围剿对象

继前苏联和伊拉克之后,哪个国家将成为美国战略围剿的第三个目标?这是每个中国人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思考有利于我们放弃幻想,面对现实。

如果研究一下美国的历史可以发现,美国的崛起起因于美国国家战略从追逐地区霸权到追求全球霸权的持续胜利。东西方各国模仿美国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国家和地区很多,但他们都没有成为第二个美国。让美国成为美国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美国的国家战略及其实施国家战略的耐心和能力。美国的扩张或称之为发展,需要将美国的根须从北美伸向南美、从美洲伸向全球。在此过程中,美国国家战略总是清晰地锁定其现实的围剿目标和潜在的围剿目标,并集中美国国内力量和国际盟友力量,实施“集中优势、精确打击”。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直至目前是美国国际地位和综合国力迅速上升的黄金时期。在短短的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利用“美国魔鬼三角阵”,美国成功围剿了苏联,使统一强大的前苏联四分五裂,进而严重削弱了俄罗斯在中东的影响;然后,美国及时锁定中东石油,将伊拉克和伊朗纳入战略围剿的目标,并抛开道义的面纱和道具化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以反恐的名义成功地占领伊拉克、陈兵阿富汗,形成夹击伊朗高压态势,牢牢掌控着全球能源的源头。同其他大国相比,美国能够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成功实施这二大战略,让世界各国再也不敢无视美国国家战略的威力。

美国的国家战略既针对敌人(如前苏联的军事),也针对利益(如伊拉克的石油)。按照美国国家战略的逻辑来看,前苏联必须解体,否则就是美国的天然敌人;同理,中东的能源必须交给美国控制,否则就是美国必然的围剿对象。根据这一逻辑,如果一个国家既是美国潜在的对手,又是美国潜在的利益,那么,这个国家必然被美国列为战略围剿的对象。我们应该在这样的坐标系中寻找美国继前苏联和“两伊”之后下一个战略围剿的目标。我们认为,下一个美国战略围剿的对象必然是中国。

具体地说,中国成为美国国家战略现实围剿目标的理由是:

第一、中国国家统一的本身就构成美国的担忧,美国必然要把中国列为威胁美国全球霸权的潜在敌人。自二战以来直至现在,中国的统一或统一的中国一直被美国战略专家视为一种潜在的威胁。这种定位绝不会因为中国对美的友好言辞和谦让态度而改变。因此,即使以改革开放的名义向美国及其代理人输送了大量的利益(开放市场、出售股权、购买美国国债、默许美国对第三世界国家动武等等),只要中国没有像前苏联一样解体,中国就始终被美国视为潜在的敌人。

中国的不同的时期、不同的部门、不同的领导者对美国的定位时常徘徊于敌人、朋友甚至老师之间,但美国对中国的定位从来没有改变过,即中国是美国全球霸权的潜在敌人。这正是美国的成功之处。长期以来,美国也从未停止过策划和支持中国的政治分裂、领土分裂、民族分裂,并始终执行武器禁运、不允许向中国出口先进技术和高科技产品。这些手段正是美国对付其世界各地各类敌人的基本手段。无论中国给予美国多大的经济利益输送和国际政治支持,美国始终没有改变对华武器禁运和对华高科技封锁等敌对政策。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必须丢掉幻想,尽早觉醒。

第二、中国大量的居民存款、企业存款、外汇储备、产业股权、金融股权、自然资源、产品市场空间对美国构成极大的诱惑。这种诱惑并不亚于中东的石油资源。美国的全球攻略需要费用、维持全球军事的高压态势也需要费用。这些费用需要找人买单。中国是合适的买单的国家。

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的最大发现不仅在于剩余价值,更在于资本的运动,即资本的循环与周转。美国印刷了大量美元兑换成人民币进入中国并换走了股权、资源、产品和劳动,完成了美元资本运动的第一阶段;未来,这些代表美元资本及其增值利润的人民币资产需要重新兑换为美元返回美国,完成美元资本运动的第二阶段。这才是致命的关键。中国的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仅仅考虑了美元运动的第一阶段的特征,没有预见到美元资本运动第二阶段的致命危险,更没有看到美元资本的多次的持续的进退运动对于中国经济体系的“洗牌式掠夺”所组成的政治后果与社会后果。尽管美国始终将瓦解中国的版图作为终极目标,但美国围剿中国的攻击目标必然首先选择掠夺中国的储蓄和外汇储备。这场战争已经打响。

第三、中国跟苏联和伊拉克一样都属于轻敌的国家。从主流媒体的声音和政府官员引导舆论的谈话上看,中国已经没有国际敌人的概念。曾经最大的敌人无非是中国主权覆盖下的台湾之陈水扁。陈下台之后大家都松了一口气,仿佛敌人不见了。中国经济管理部门的各级官员容易被西方文化普遍糟粕中的某些有限精华所引导、也容易被短期的、私人的利益所诱导和收买。从中国文化、政治、经济的现状上分析,美国选择现在开始将国家围剿战略对准中国并最终肢解中国,其难度并不比当年的苏联和伊拉克大。这意味着美国战略围剿中国的成本不高,但利益巨大。

也许有人会认为美国国家战略围剿的下一个首要目标可能不是中国,而是伊朗、俄罗斯或北朝鲜。如果我们以“前苏联”代表美国的潜在敌人,以“伊拉克”代表美国的现实利益,那么会发现,伊朗近似于“伊拉克”,但不是“前苏联”;俄罗斯近似于“前苏联”,却不是“伊拉克”;朝鲜既不像“前苏联”,更不是“伊拉克”;而只有中国既像(是)“前苏联”,又像(是)“伊拉克”。

如果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中国在美国国家战略版图中的定性和定位,那么,我们将会不再惊讶于美国针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方面的一系列攻势了。而所谓的“中美战略对话机制”在本质上和结果上看,不过是美国实施“巧实力”和“软实力”围剿中国的战场而已。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